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14,(8):106-109
"要广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服务。""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培养和吸收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习近平由人才战略专家、文化学者王辉耀教授主编的《百年海归创新中国》——创造中国第一、影响中国进程的百年海归风云录,是一部独具特色"剪影"式的海归人物撷英索引。我们对浩繁卷帙记录的上百个海归精英并不陌生,可是编者慧眼独具地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2.
明星 《中关村》2014,(8):55-57
5年付出,"海聚工程"已认定514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在京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已达161家。海外学人中心也得到了海外人才的广泛好评。一直以来,北京市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拓展引才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北京创新创业,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才战略是科技兴国的第一步。随着国家"千人计划"和北京"海聚工程"人才战略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汇聚北京,迫切需要成立一个在京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社会团体,推动海外人才工作的发展。于是,2011年12月12日,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应运而生。不久之后,在协会会员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明星  陈一 《中关村》2015,(1):21-23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经过六年的发展,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家专业级别的海外引才机构。2014年一个冬日的午后,德胜国际中心B座6层,记者见到了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袁方。不同于一般的政府官员,袁方的性格,热情、爽朗、直率,又带着几分感性。作为全国首家省市级海外人才服务机构的领导者,他一直奉行一个理念:"首先与人才交朋友,对方才能信任你,你才能熟知对方的需求,才能提供适合的服务。"很多创业者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5.
明星 《中关村》2015,(2):66-68
首都医科大学校本部设有10所学院和1所研究院,19所临床医学院暨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科研与临床的结合紧密,这是吸引海外医学精英归国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全球人才争夺大战中,北京唤回海外英才的步伐更快了一步。截至目前,北京市"海聚工程"已经引回61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海聚"人才的聚集地,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首医")吸引了多位重量级学科带头人。以马新亮、孙英和何秋水教授为代表的"海聚"医学精英的回归,正在为国家医学领域科研  相似文献   

6.
勒川 《中关村》2007,(4):69-69
在中关村高科技园区,7000多名海归人员在中关村创办了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在吸引海外资金,千方百计实现创业梦想的同时,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为这些高速成长的企业搭建人才快速引进平台和桥梁,成为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星 《中关村》2015,(3):78-80
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沿着这个方向前行,让海归发挥作用,让他们得到重用,是协会存在的意义。2015年1月31日,一场云集在京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盛会——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在京举行,逾百名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会员参加本次活动。会议总结了协会成立三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会领导成员。会员大会结束后,协会又召开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共谋协会未来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8.
城以才兴,才因城聚。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正迎来城市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有力引擎,而海外高端人才则将成为北京抢占的下一个高地。北京求贤若渴,留才有道。2008年12月,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成立。4个月后,北京发布《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启动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2,(11):95
2012年9月27日,由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市委组织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12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开幕式暨中关村人才特区政策宣讲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海外人才参会。此次活动是第二届北京海外人才交流大会的首场活动,分开幕式和政策宣传会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1,(6):12-13
中关村建设“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中国特色人才特区,气势恢宏,目标明确,政策优厚。据悉有6项工程是建设人才特区的重点。一是拔尖领军人才工程。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培养国内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聚集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二是自主创新平台搭建工程。  相似文献   

11.
习牧歌 《中关村》2011,(8):40-42
为了延揽更多的海外高端人才,目前北京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7个海外联络处。  相似文献   

12.
明星 《中关村》2010,(12):75-75
类海外学术环境就是通过建立一系列与海外互动交流合作的机制,为中关村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3.
论坛缘起: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谁拥有的高新技术最多,谁也就取得了未来经济社会的领先地位。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为各类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条件”之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  相似文献   

14.
海归潮涌中关村“高聚工程”聚英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磊 《中关村》2010,(2):20-21
中关村是一个需要海归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就海归的时代。2010年1月8日,旨在为高端人才聚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供服务的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中关村西区协调管理委员会、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揭牌。  相似文献   

15.
在透明的电视镜头前,东风日产的营销人才招聘却并非为了一个人胜利者,没有谁会在这场游戏中变成真正的赢家,也没有真正的输家高速现在的身份是某音乐软件网站的运营总监。“这个节目带给我们每个选手、企业、电视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高速面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2,(3):19-19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李国杰先生,鉴于时下“大量人才依然在海外”的现状,认为“有计划有目标地引进高端人才,是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战略性举措”。“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现在是我国实施人才开放流动政策的收获期”。他呼吁:引进高端人才不能搞“钓鱼工程”。一流人才最需要的是“用武之地”,即给他们提供足够发挥才智的舞台,比如重大项目的领头人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信息时代也是“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能吸引外界对自己最多的注意力,谁就最有可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现在,这种争了“注意力”的城市角逐正在中国轰轰烈烈地上演。  相似文献   

18.
近来,无论是业界还是坊间,关于"引进人才"和"精英移民"的话题热烈起来。 先说"引进人才"。国资委"大管家"称,"央企"为贯彻国家的"千人计划",拟用5年时间引进海外人才500名。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0,(7):12-12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在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日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人才规划》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的行动纲领。中关村的成长历史和实践印证了《人才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党和国家制定实旌《人才规划》.既是立足国内发展需要采取的重大措施.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IT更需要EAP     
刘志明  CFP 《中关村》2008,(4):50-52
IT业的竞争,也许是迄今为止所有行业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最高级。在一种扁平化的竞争格局里。人也被整个地压扁以至于缺乏应有的立体感。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持续上升、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和在客户服务、软件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多重作用,IT人,正在被抽象,IT企业。出现相对的真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