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钟鸣 《发展》2003,(7):46-49
尽管“非典”是一场灾难,但是假如我们能够从“非典”中学会反思,切实吸取经验教训,切实提高我们的行政效能,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那么,中国的长远发展必将极大地受益于这种宝贵的反省。“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是对我们整个民族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整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责任感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感到欣慰和引以自豪的。“非典”是灾害,但“非典”同时也给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契机,使我们能够在这个危难时刻,对许多问题作出思考。“非典”使我们在反思中警醒,在反思中感动,在反思…  相似文献   

2.
“非典”是以大城市为中心传播的,城市经济受到“非典”危机的冲击。在“非典”冲击下,城市经济到底受多大影响?城市企业如何应对“非典”?“非典”给城市经济提出的挑战是什么?城市应采取哪些对策措施?这需要全国城市作出回答。一、城市企业从容应对“非典”危机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不期而至,在恐慌波及到社会每一层面上时,中国城市企业界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和冷酷的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工业、制造业及信息产业领域企业因其工艺流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2003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广州人民惊心动魄。2003年初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和赞扬的广州(广东)抗击“非典”的成效和经验,也令每个广州人感到自豪,在这场不是战争却胜似战争的抗“非典”疫情遭遇战中,广州市人民,医务工作者和人民政府,表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理性境界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4.
熊怡 《今日重庆》2010,(12):54-54
2003年春季,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的“SARS”病毒,由广东省首先发生,随后在广西、山西、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多地蔓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严重成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将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遏制了疫情,取得了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激战的全胜,得到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国抗击和防治非典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近两三个月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的系列“非常措施”取得了显成效,人们对非典的恐惧心态逐渐平衡。痛定思痛,抗击和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我们的政府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提速湖南     
《湖南经济》2003,(8):4-4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涨时期。正当我们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而开始准备采取政策微调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非典”,向不曾设防的中国经济猛撞过来。开放的湖南因早已融入全国这个大市场体系而未能完全逃脱这场灾难的冲击。疫情虽过,但“魔鬼的影子”并没有完全随之消失殆尽,“非典”的滞后影响仍在拖累着经济的增长后劲。对如何搞好“灾后重建”颇有经验的湖南人又信心百倍地开始在谋划着如何在后“非典”时期加快湖南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速湖南。正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后“非典”时期提出的要快速…  相似文献   

7.
自4月份河南出现第一例输入型“非典”病例以来,商丘市物价局充分认识非典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严峻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控制市场价格上涨,稳定社会秩序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8.
防治“非典”时期,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受到了不间程度上的影响,那么,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如何?他们的生活又怎样呢?带着疑问,记者访问了高新区内的荷兰独资企业特恩驰(南京)光纤公司的副总裁艾林·德朗先生。想不到的是,艾林先生一开口竟自豪地说:“防‘非典’期间特恩驰在南京增加了投资”。发展的特恩驰  相似文献   

9.
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是对我们整个民族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整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责任感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感到欣慰和引以为自豪的.非典是灾害,但非典同时也给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契机,使我们能够在这个危难时刻,对许多问题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江迅在《亚洲周刊》载文指出,中华民族有十戒,脱胎换骨戒陋习。文章说,“非典”引发全球华人的深度反思。生死界的踯躅,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也引发对生存的重新思考。与“非典”的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洗礼。瘟疫击中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种种陋习,击中华人世界生活方式的弊端,却空前提升了整个社会强烈的卫生防疫意识。防范“非典”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在中国大陆一些城市,建国之初的50年代初期,有一股具上升力量的生活习惯,注意仪表,讲究卫生,但随着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生活方…  相似文献   

11.
“非典”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遭遇的第一场疾病灾害。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对我们的政治、法治、社会、经济乃至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一场非常残酷而又严峻的考验。非重疫区的湖南,虽然从总体上看,“非典”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湖南的三产业确实是受害不浅。这充分说明了开放的湖南已与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体系实现了对接,湖南已与这个市场体系融为一体。但同时,也对湖南如何在后“非典”时期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出了挑战。在如火的季节里,本刊记者有幸再一次对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进行一个小时的独家…  相似文献   

12.
陈东琪 《浙江经济》2003,(14):34-35
一次突发的事件,一场危机,不管它有多利害,总是要被人类战胜的,“非典”也是这样。但透过这场危机,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可以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经验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近期“非典”疫情地区分布看,感染“非典”的病人大都居住在城市,所以,说城市是防治“非典”的主战场一点也不为过。现代城市如何防范类似“非典”的突发事件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课题。正如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系李树琮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现在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如何面对、研究、防治、遏制‘非典’是当务之急,同时‘非典事件’也让我们反思,我们应该从‘非典事件’对城市建  相似文献   

14.
岳洪 《环球财经》2003,(6):52-53
4月下旬,俄罗斯人意识到,“非典”随时可能传到该国,应对“非典”的防御战在俄罗斯各地全面展开。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发现一例“非典”感染。  相似文献   

15.
信息平台     
非典不会动摇我国外贸根本 有关专家目前提出,从宏观角度上和较长时间内来看,“非典”不可能动摇我国外贸的根本。“非典”是一种传染病,其暴发有一定时间性。而且,我国工业体系还在正常运转,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并没有因为“非典”的到来而消失。所以,“非典”对我国外贸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非典蔓延的生猛之势不仅加重了人们对传染疾病的恐慌,同时也影响到了相关行业,在这些行业中,航运、旅游、会展业首当其冲,而医药企业却因在这场疾病反恐战争中扮演的特殊角色而颇有斩获.据了解,在这场非典战役中,医药领域的不同环节、不同企业由于在医药流通所处的位置、生产销售药品的种类不同,其受益程度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论大事小情,无论想事办事,都把群众放在心中,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新一代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鲜明特点。胡锦涛同志任总书记伊始,就带领中央领导到西柏坡革命圣地重温革命传统,提出牢记“两个务必”。在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无论在中央、国务院的专题会议上,还是在肆虐的抗击“非典”第一线,都可以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以及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身影,看到他们因“非典”焦急万分、为人民群众遭受涂碳的“揪心”情景。在抗击“非典”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温总理又不顾抗击“非典”的劳累,亲赴辽宁省考察东北老工业基…  相似文献   

18.
李志俭 《发展》2003,(6):5-7
自“非典”疫情发生以来,截至5月30日8时,我省累计临床诊断非典型肺炎病8例,死亡1例,治愈出院5例,其余2例患者病情平稳,全省连续20天无新发病例,我省的“非典”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为此,本刊记者日前就我省的“非典”防治形势,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非典”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目前形势下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等问题,采访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肃省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李膺同志。  相似文献   

19.
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影响,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企业也不能幸免,八成企业表示受到非典的影响不能正常工作,大多数企业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非典时期的运作模式.虽然饱受非典之苦,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的信心度却没有因此降低,依旧看好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同时外商期望政府能够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恢复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抗击非典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科技在打赢这场战争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不容置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同非典的较量最终体现在科技上,体现在人类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从而最终战胜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