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列宁早在1916年就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论断。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一些同志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作绝对化的理解,认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既然生产关系已经腐朽,那末,经济状况就只能每况愈下,生产力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发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面对这一事实,一些同志又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产生了怀疑,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腐而不朽”。究竟应当怎样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帝国主义腐朽性在当代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本文试图着重从理论的角度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列宁创立的帝国主义理论对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布哈林世界经济理论的源头,而布哈林对帝国主义理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这主要体现在他能以"世界经济"和整体的视角来展开对帝国主义的研究;看到了"世界经济"的驱动力;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在继续"的思想并对其出路作出了科学的阐述,这对解读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都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列宁指出,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从这个方面来考察帝国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帝国主义在资本输出方面的不平衡发展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在资本输出方面,列宁指出,“在  相似文献   

4.
《评经济浪漫主义》是列宁早年通过批判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批判俄国民粹派理论家的一部长篇专著。这部著作不仅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危机的肇因、商品总价值的构成、资本主义积累规律与产业后备军的关系等方面捍卫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而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重要观点上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列宁通过剖析西斯蒙第的学说揭示了民粹派理论的小资产阶级性质,以及作为西斯蒙第和俄国民粹派共同本质的经济浪漫主义的空想、反动特质。列宁对民粹派理论的批判以及关于历史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为俄国革命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 众所周知,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对帝国主义作了最全面,最系统和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用新的原理和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这一光辉著作,是在1916年春天写成、1917年4月发表的。迄今六十多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苏联解体。针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新帝国主义"在西方广为传播。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海啸打破了"新帝国主义"这一神话。通过分析新帝国主义的种种理论思维,可以发现,金融资本的扩张是新帝国主义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新儒学的兴起,为未来世界的新秩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可能,是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战后三十多年来,虽然大小局部战争连年不断,但是没有一次是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直接发生的。于是有人认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尖锐化,而是越来越缓和了,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论点已经过时。我认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缓和,而是更直接、更深刻、更复杂了。帝国主义仍然是世界各地发生战争的根源。列宁的论点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符合实际的光辉理论。  相似文献   

8.
“垄断”是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特征,列宁说:“如果要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该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在整理启新洋灰公司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旧中国水泥业中也曾经出现过垄断活动以及类似卡特尔式的和辛迪加式的垄断组织。这种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始终未能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一是认为战后帝国主义经济的新发展,说明列宁主义已经“过时”,即帝国主义并不如列宁所说的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垂死的资本主义;与此相反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战后帝国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更加证明了列宁主义的正确。显然,从理论上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许涤新同志在《论当代帝国主义》一书序言中说的:“我们的时代仍然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我们党正在领导十亿中国人民全面开创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一次深刻的国际金融危机早就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着。虽然美国和英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企图逃避这次危机,但是,危机仍然按照客观的固有进程在不断地加剧,并且目前已经逼近了爆发的边沿。一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命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集中爆发的一种新形式,并没有超出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总体框架。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也宣告了形形色色为帝国主义辩护的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同样金融危机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2.
军备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有着特殊地位。西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军备经济学说惯于从需求与利润率两个维度分析军备生产的反周期效用,但这些学说至今仍缺乏坚实的理论建构并难以得到现实经济数据的支持。近十余年来,部分国外学者超越传统阐释框架,从新自由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从金融化、资本积累等角度研究军备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危机的关系,这些探讨为我们深入研究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帝国主义军备发展的趋势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鹏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70-271
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列宁对资本主义寄生性和腐朽的表现的分析和它是产生机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理论符合客观事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垄断和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在当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列宁发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经100年了,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对于解释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垂死性更有现实意义.帝国主义垂而不死原因很多,其中帝国主义处理生产资本输出与货币资本输出的方式不同,既可以解释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自我修复性,也能够解释资本主义核心国家的更替.1970年代以后出现的金融霸权使资本输出又出现了新的状况:非信用货币资本的输出为信用货币资本输出所取代,这使得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空前加剧,因此其垂死性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5.
<正> 资本主义垄断,对于帝国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何种作用,这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说明的问题。关于垄断在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我国理论界基本上是两种倾向:一是认为垄断只有引起经济的停滞和腐朽趋向的作用;二是面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承认帝国主义经济还存在发展的一面,但否认垄断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两种倾向,在我看来都是片面的。就前一种倾向来说,它没有全面了解列宁的思想,并且实践证明它是错误的;而第二种倾向实质也是认为垄断关系只引起停滞和腐朽;经济迅速发展是由垄断关系之外的(主要是科技革命)因素引起的。这样的观点,同样违背了列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革命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宁以前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对社会主义国家可否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资金,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探讨研究。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曾经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同时在大多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所以,列宁的这一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继1915年提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个别国家胜利,1917年把这个学说在俄国变成现实之后,进一步回答了:先取得胜利的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究竟怎样才能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社会危机的产物,它始于粮食税,继而发展为对自由贸易和市场的新认识,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对农业合作社的认识,逐步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体系。列宁思想围绕的核心是怎么样看待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列宁认为,必须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生产力,同时必须限制小农和市场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列宁的思想探索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道路,同时也由于时代限制,仍然是不完善的,特别是对市场认识仍然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宋涛主编、张朝尊副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教育部政教司和中共北京市委大学工作部委托编写的,作为高等院校文科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的教材,供各校选用。《教程》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各部分。该书较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经验,并充分注意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纵观全书,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教程》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列宁曾经指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四凯恩斯对垄断资本的歌颂上面第二、三两节批判地分析了凯恩斯对待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所抱的态度,从这个分析中可以看出,凯恩斯是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说明:凯恩斯不仅是一般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而且是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列宁指出:“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底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底实质。”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三十年之中,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渐让位于垄断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指出亚·斯密的错误教条及其在再生产问题上引起的矛盾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曾指出,要阐明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学说,就应从亚·斯密谈起。“因为这个问题的错误理论是他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的政治经济学中,这种错误理论完全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为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产品实现问题,在《剩余价值学说史》和《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