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2.
农业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特征是决定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首要因素。伴随社会转型与发展,农村风险因素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排序以及农民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上述变化会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造成影响。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约,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农业风险和农民收入特征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出现分化。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农业保险需求的地域特征实施不同的补贴政策,保险公司也应当开发出差异化的农业保险产品,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的风险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3.
4.
5.
逐步完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以来,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引导下,保险业以服务“三衣”改革发展为宗旨,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和渗透度显著提升,保险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各省的具体补贴政策却不尽相同。论文对各省所补贴的品种、保险金额、财政补贴责任分担、经营费用和再保险补贴、经办机构的准入管理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区域比较,总结了其中的共同做法和差异之处。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最新精神探讨了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2015年,经国务院同意,农业"三项补贴"政策调整为一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201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项改革,各地在实施这项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作者结合区县基层工作的实际,对调整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中央继续调整农业保护耕地补贴政策,地方完善农业补贴区县监管体制;中央继续巩固农业支持种粮大户补贴政策,省级完善支持种粮大户结余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支持区县永久性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的建设,逐步实现国家"藏粮于地"粮食安全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物化成本保险的低保障向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高保障迈进的关键时期,未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主流产品形态成为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由今溯古,首先对成本保险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理论辨析,然后梳理了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在不同时期的产品形态,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产品演变背后的逻辑,最后提出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方向,旨在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发现:自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探索实践了成本保险、价值保险、产量保险等多种产品形态,在保险公司解决高赔付问题、政府担心财政补贴压力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我国农业保险最终选择了物化成本保险的产品形态。但目前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保产量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保险保障的重点,应兼顾小农户需求继续开展成本保险,优化完善成本保险的“分阶段赔付”设计,并探索开展“产量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借助多期DID、连续型DID和三重差分模型等方法,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视角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效果,且剖析这一政策效果的异质性特征和内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政策试点区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提升效果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受灾程度较大地区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效果更加明显,收入提升效果几乎是受灾程度较小地区的两倍多;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显著提升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参与度,促进了农业保险发展,从而提升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省际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省际差异有其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其中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及各省自然条件、经济结构、社会分工等因素构成了农险省际差异的理论基础,而各省对农险的功能定位、实施政策的不同,也为省际农险经营结果的差异提供了政策动因。本文从农险渗透水平、农险保障水平以及农险赔付率三个维度指标测度了农险发展省际差异的现状,并从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供给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分析了农险发展省际差异的形成机制,发现我国农险发展省际差异是四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促进我国农险省际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德勒格尔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1):140-14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带有风险性的弱质产业,它发展的优劣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农业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重要的控制方式,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风险转嫁、损失分摊的经济补偿制度,己成为国际上主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之一,对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建立一套具有较高保障能力和运转效率的农业保险支持体系,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农业巨灾保险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六省市的调查数据,对农民的农业巨灾保险需求意愿进行了特征性描述。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有无政府补贴情况下,农民对农业巨灾保险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还对农民购买农业巨灾保险意愿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有效释放农业巨灾保险的潜在需求。是否参加过农业专业或合作组织、农民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农业巨灾风险发生频率以及家庭拥有土地规模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对农业巨灾保险需求意愿的稳定性,并能促成农民购买农业巨灾保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有商业性和政策性之分,只有商业性农业保险没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政策,有政府参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才有特殊的适用于这类保险的政策。我国由政府参与的农业保险也和其他类似国家一样,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农业保险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商业性农业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区别对待的政策、对农业保险实行统一管理的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市场组织政策、市场化运作政策、多部门"协同推进"政策,农业保险经营的大灾风险管理政策等。这些政策将会随着农村振兴计划、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以及扶贫攻坚等重要战略的推进,不断变化、调整、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的梳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从历史的角度展开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全方位研究,从国家层面来研究和探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变迁与创新。通过这种制度分析,形成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一个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探索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特定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6.
Mark Stabile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2,9(1):33-5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tax subsidies in linking the market for health insurance to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Using both American and Canadian data, it investigates how these subsidies influence whether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s offered in different sized firms and whether it is offered through an employer versus the individual private marke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ax subsidies encourage the provision of insurance in smaller firms. Removal of the subsidies would cause the level of insurance in small firms to decline significantly, but would not cause a large change in the level of insurance in larger firms. Part of this decline would be offset by increases in the market for individually purchased insurance.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理性的农业巨灾保险主体行为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有限理性的进化博弈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农业巨灾保险主体群落基因复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农民个体是否购买农业巨灾保险关键取决于个体的比较预期收益和其所要承担选择成本的大小。而保险公司与投保农民的博弈轨迹不存在使博弈双方共同稳定的进化稳定策略,只能实现农业巨灾保险市场上平均意义上较优策略。同时,由于农业巨灾风险强破坏性和发生概率分布厚尾性的影响,政府的有效行为具有优化农业巨灾保险主体行为变迁轨迹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19.
当前山东省农业保险在保费规模、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以及保障范围方面都与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既有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不完善、政策支持方式单一等原因,也存在农业保险市场供求主体不足、组织形式单一、市场竞争度低和供求矛盾严重等问题。基于此,需从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框架、政策支持体系和农业保险市场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以促进山东省农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山东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