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沸沸扬扬了八九个月的“海信收购科龙”一案,终于临近收官。4月21日,科龙电器(000921)发布公告称,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签定了股份转让补充协议,前者将所持有26.45%的科龙电器股份以6.8亿元价格转让给后者。  相似文献   

2.
丁洪 《财会通讯》2009,(3):101-102
一、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过程及结果 海信收购科龙被称为国内家电业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的“并购”案,并购企业的规模(被购目标年销售额84亿元)和并购金额(收购金额为9亿元)双双创下了中国家电并购史新高。2006年4月24日,科龙发出了关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补充协议二的公告之后,作为收购方的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之母公司——海信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以6.8亿元最终完成对格林柯尔持有的科龙股份的收购,股权过户手续计划在2006年5月1日前正式完成。  相似文献   

3.
2000年质量月中,青岛海信计算机有限公司郑州办事处注重产品的售后工作,加大对用户的服务力度,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海信推出“天天服务系统”以来,海信计算机宣称要做PC服务第一品牌。海信计算机郑州办事处一改以往PC厂家在服务方面“售前含糊其辞,售后百般推托”的作法。积极在售前就明明白白地宣传保修条款,使用户购买时已经了解自身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海信对服务人员进行编号,配  相似文献   

4.
《江苏企业管理》2006,(5):11-13
海信的前身是建于1969年的地方国营青岛无线电二厂,1994年更名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十几年来,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厚健率领海信将生产经营范围由电视机逐步扩展到空调器、软件、计算机、移动通信、冰箱、房地产等领域,至今已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和家电为主导产业、在国内外拥有20多个子公司的国有特大型跨国集团。公司连续十年位居中国电子企业十强之一,海信(Hisense)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电视、空调、计算机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海信的突出业绩,  相似文献   

5.
海信的成绩,源于它对技术创新的执著。技术创新一直是海信孜孜不倦的追求,“技术是根、人才是本”在海信早已达成了共识。技术的载体是人,只有人的潜力发挥好,技术才可能做好。以“技术立企”闻名的海信处处显露出对技术人才的爱护,因为人才的发展恰恰就是企业发展的缩影。海信时时把技术人才奉为企业的珍宝,因为海信明白技术人才恰恰是海信不断掀起技术创新浪潮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一家平静如水、一贯稳健的公司,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走上并购、扩张的道路,究竟是福是祸? 沸沸扬扬了八九个月的“海信收购科龙”一案,终于临近收官。4月21日,科龙电器(000921)发布公告称,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签定了股份转让补充协议, 前者将所持有26.43%的科龙电器股份以6.8亿元价格转让给后者。这是国内家电业迄今为止并购资产规模最大、收购价  相似文献   

7.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5,(11):53-54
刘庆华的典型性在于:营销背景、成长于公司内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套路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成长于企业内部,受命在对海外运营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形之下,刘庆华可谓《中国企业家》追寻到的“海外少帅”的一类典型。刘庆华成长在海信年轻人挑大梁的时代,属于1995年前后进入海信并很快担当重任的一批少帅之一。理工科出身的他由于性格内敛,曾被定义为“根本做不了销售”,但不到5年他就成为海信国内销售部副总经理。2000年,中国一批成熟的家电企业开始真正向海外扩张, 海信踩上了这个点,而刘庆华踩上了海信的这个点。这一年10 月,刘庆华被调往海信进出口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当时只有  相似文献   

8.
海信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百年海信,树百年品牌”,为此,海信奉行“保守稳健的财务政策”,而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在质量管理工作上,海信志在打造“质量管理专家”,决心以高质量的产品和品牌形象长久屹立在竞争激烈的企业之林。 质量管理在海信是“一把手工程” 关键人物要抓关键事。海信将质量管理定义为“一把手工程”,各公司总经理亲自抓质量工作,参与质量方针、质量  相似文献   

9.
海信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百年海信,树百年品牌”,为此,海信奉行“保守稳健的财务政策”,而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在质量管理工作上,海信志在打造“质量管理专家”,决心以高质量的产品和品牌形象长久屹立在竞争激烈的企业之林。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言论     
周厚健把海信定位于3C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坚定地用技术发展企业。周厚健说:“一个是海信从产业发展以及所选的产业特点,使我们确定了海信要坚定走技术发展企业的道路。第二方面,海信在市场经济下要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技术决定的。所以我们认为企业应该执着追求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国内     
《新电子》2014,(7):20-21
海信牵手视频网站 3月18日,海信与11家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举行了合作签字仪式,今后,将形成“1+11”的合作格局,以实现迄今国内最大范围的互联网视频内容共享。海信总经理刘洪新表示“,海信和主要视频网站一起建立起产业生态,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赢得用户。”刘洪新承诺“:我们不做内容,只做视频入口。”按照解释,围绕电视这块“大屏”,海信提供产品,网站提供内容,相互核心利益绝不冲突。海信电视将成为一个“内容池”,成为实现共享和共赢的超级平台。  相似文献   

12.
马季 《企业文化》2001,(1):33-35
1999年底.海信集团在隆重庆祝创业30周年之际,在回顾自己及中国彩电业发展历程中发现,当初与海信一同起家、甚至当初比海信强大数倍的国有同行,大多数已“偃旗息鼓”,甚至“死”掉了;而一些昔日的竞争对手,像贵州华日、辽宁金凤、淄博双喜等,都一个接一个地先后被海信整军收编;在中国北方地区,原有数十家彩电国企,如今依然强盛的,能  相似文献   

13.
与格林柯尔之间的股权过户还没有正式完成,海信已经迫不及待地迈出多品牌运作的步伐。代表“科技”、“精神”、“活力”.“进取”、“文化”和“人才”的海信橙色点移入科龙的标志,替代科龙红色的一笔,形成科龙具有海信橙色基因的新标志。不过,有专家指出,国内家电业鲜有多品牌运作成功的案例,海信方面最终能投入多大力度去经营科龙与容声两个品牌,尚待观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成功,只有奋斗当中的成功,只有在危机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的成功贾少谦是“土生土长”的海信人。2023年2月,在加入海信近26年后,51岁的他成为海信集团新一任董事长。此时的海信也正站上新的发展起点:这家曾经电视独大的黑电企业已成长为“黑白通吃”的综合家电产业集团;在to C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包括商用显示、智能交通、精准医疗、光通信等板块的to B业务渐次崭露头角;作为战略重点的国际化不断提速,2022年的海外业务占比达41%,80%以上为自主品牌——此时距离海信老董事长周厚健提出“大头在海外”的设想,已历经近20年的“长征”。  相似文献   

15.
黄河 《政策与管理》2011,(7):38-38,40,42,43
海信已经嘁出,2011年是智能电视“元年”。九年前它却成了互联网电视的“先烈”,这一次,海信的智能电视能成为“先驱”吗?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质量》2006,(12):24
200,年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港务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宵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制造业: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小企业: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2003年制造业:武汉钢铁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乡镇企业》2001,(5):48-50
海信50万叫板黑客事件 从8月21日至9月1日,海信向全球黑客公开叫板,承诺凡在规定时间内突破其“8341防火墙”者,将得到50万元的检测费,黑客闻风而至,但当他们发现海信公布的IP地址210.12.114.58根本PING不到,一位自称“黑妹”的黑客8月24日一气之下黑了海信公司的主页,历时11天的攻击落下帷幕后,海信称,海信防火墙累计经受了221万余次后安然无恙。评述 黑客是何许人也?黑客是无孔不人,无坚不摧的网络高手,也向全球和黑客叫板:“向我开炮”。海信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是有恃还是纯属商业炒作?一时间众说纷纭,按常理推断,…  相似文献   

18.
1995年7月19日.海信地产悄然诞生。没有众星捧月般的宠爱.没有人流如潮般的庆贺.当时谁也不能断言它会拥有辉煌的未来。 “十年磨一剑”.十年后海信地产从起跑到领跑,已成为青岛地产老大。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海信地产的品牌知名度也得到快速提升,海信地产正以其速度,以其品牌优势赚取极大的口碑和市场美誉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案例以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信)国际化战略为核心,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海信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路径与海信海外直接投资的模式。该研究对同一背景下的中国其他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过程及结果海信收购科龙被称为国内家电业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的"并购"案,并购企业的规模(被购目标年销售额84亿元)和并购金额(收购金额为9亿元)双双创下了中国家电并购史新高。2006年4月24日,科龙发出了关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补充协议二的公告之后,作为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