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鼎资本挖掘的一个典型项目是天壕节能(300332)。天壕节能在2007年5月成立,致力于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从事余热发电业务,但股权融资道路却一波三折。2007年天壕节能在香港寻求PE基金5000万美元融资,恰逢次贷危机爆发,最终只融得约25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政策导向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是从发达国家引入的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投资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之间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收益来自于项目的节能效益,以未来的所减少的能源费用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投资、节能服务公司合理利润和客户收益。  相似文献   

3.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1):53-53
《合同能源管理》是从发达国家引入的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投资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之间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收益来自于项目的节能效益,以未来的所减少的能源费用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投资、节能服务公司合理利润和客户收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市场体制,是在能源出现危机的局势中衍生出来的,近些年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最大的特征是项目运行的一切风险通常是由节能服务型公司承担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针对难以合理度量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和效益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按照效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确立了基于风险系数的效益分享额和分享期限。文章在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管控投资风险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5.
夏地卫 《现代商业》2012,(26):124-125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节能新机制,不同于传统的节能技术、产品销售模式,其应用成功与否取决于的项目节能收益的分配方式。本文结合某铁路企业的节电照明改造,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招标与节能收益分配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同分配方式各自的适用对象,以期对类似项目的操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节能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合同能源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节能的新商业运行模式,在我国极具发展潜力。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化模式不仅适合我国节能的现实,而且是建立我国节能产业的最主要方式。文章提出,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节能产业,第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节能的长效机制;第二,运用"以成果带项目、以项目融资金"的市场模式,提升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能力;第三,实行联合经营,发展壮大节能服务公司的实力;第四,节能服务公司应综合比较选择客户,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7.
《商》2016,(6):195-196
节能服务行业作为21世纪崭新的朝阳产业,自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决定着节能服务公司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成为其必然选择。由于目前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且以民营企业为主,因而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方面面临诸多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现有的融资方式和环境,探究对其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实际运作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拓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渠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表示,将围绕绿色信贷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起步资金需求大、项目回收周期长的重点节能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这些资金共支持了天津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厂、中国节能集团环保公司拉法基瑞安水泥余热发电、武钢集团节能技改、阳光凯迪生物质发电等百余个项目。受益企业既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有中小民营企业,项目除涉及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外,还包括余热余压等"十大节能工程"中的项目。相关数据显示,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节约标准煤近379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8万吨。  相似文献   

9.
周艳玲 《商》2014,(34):162-162
合同能源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市场化机制,但是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却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困境,阻碍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本文站在节能服务公司角度分析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试图从资产证券化、绿色债以及结余碳排放权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机制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华商》2012,(3):74-74
2月28日,湖南泰和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84L元的硅锰电炉热工热兑和余热发电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园区。该项目采取先进的热工热兑工艺和余热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属于国家产业发展鼓励类项目。届时,年余热发电量可达1.3亿度,可年创利税达30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是: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向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后,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分享项目节能效益的一种节能服务机制。由于节能量存在动态变化因素,锁定节能基准存在复杂性,要真正体现合同能源管理的作用、并使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的利益落到实处,那么解决节能效益如何测算、计量等的技术问题则也必然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而要解决测算、计量等的技术问题则又要通过健全相关的技术法律体系来实现。这就要加快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标准化发展,使涉及测算、计量等有关的机构、设备、方法具有权威性、统一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银行通过技术援助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能源管理公司引入中国,通过组织创新为中国的节能事业开创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当节能成为时代的主题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也相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经验,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及运作流程,并结合项目案例分析了这种管理模式成功运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合同能源管理与政府机构节能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广斌 《商业时代》2006,(16):80-81
合同能源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商业运行模式。本文较详细地对我国政府机构的能耗状况和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及其对政府机构节能的适应性进行了论证,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政府机构节能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在政府机构中实施节能服务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8):68-69
20世纪90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模式正式引入我国,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机制。本文主要研究能够影响合同能源管理主体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开发出影响主体行为的关键因素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主要依据PESTEL分析法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并通过调查了解相关专业人士不断进行完善。本文又采用SPSS和结构方程Amo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两大主体——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的关键因素主导分别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六大因素,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用能单位客户这三个相关利益主体。研究发现,影响合同能源管理主体的关键因素主要有能源的价格、公共采购政策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诚信体系、合同能源管理所需的资金来源、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的宣传、合同能源管理法律的完善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一种以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支付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  相似文献   

17.
财税     
正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税总、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公告,对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对于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企业在效益分享期的前三  相似文献   

18.
<正>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是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简称ESCO)通过与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并与企业分享节能效益,以此取得节能服务报酬和合理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在实践中,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四种商务模式:节能效益分享型、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导刊》2010,(12):15-15
政策动态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可获财政资金奖励。6月3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20.
北京永惠容宇节能技术服务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13日,注册资金1010万元,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准并公告享有国家财政部补贴的节能服务公司。该公司是集节能、环保、减排、节能项目融资、节能技术服务、节能源技术开发、节源效率审计、节能诊断、节能项目设计、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工程、合同能源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公司现有员工56人,其中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