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债务来源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嵌入行业周期的债务来源的主要成分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之间的内在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相比于成熟期和衰退期行业,成长期行业的商业信用比例较低;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公司其商业信用比例越高.(2)在资产负债率一定情况下,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存在替代效应;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相比于成熟期和衰退期行业,成长期行业缓解了银行贷款对商业信用的替代效应;相比于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公司,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公司加剧了银行贷款对商业信用的替代效应.(3)进一步分析中支持了商业信用融资相对优势假说,但没有支持信贷配给假说.(4)相对于企业成长性特征,行业周期特征对债务来源的影响更显著,效应更大.此发现有助于理解行业周期嵌入后企业债务来源间的内在效应以及现实中企业的债务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2.
Stiglitz and Weiss(1981)研究表明,贷款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自身风险存在重要联系。不同行业发展阶段,企业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债务资本成本也会存在较大差异。结合不同的制度环境分析行业发展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异质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于非成长性(非成熟性)行业,成长性(成熟性)行业的利息率更高(低),债务资本成本更大(小);衰退期行业的利息率偏高。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行业特征越明显;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政府干预可能成为行业特征发挥效用的替代机制。越是国有企业,贷款利率越低;在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产权性质特征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越是中央控股的上市公司,贷款利息越低,中央控股上市公司比地方控股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贷款优惠;行业效应在地方控股上市公司中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中更显著;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和货币政策紧缩与否背景下,行业发展对债务资本成本存在异质效应。研究有助于从行业视角理解Stiglitz and Weiss(1981)提出的信贷风险假说、债务资本成本中的行业效应以及我国制度环境下行业发展在企业债务融资决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2015年已有研究文献得出了民营企业更过度负债的结论,出人意料,也引起了人们对民营企业过度负债问题的重视。选取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6年所披露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党的十八大以后政府持续加强失信人监管对缓解民营企业过度负债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企业代理成本和外部市场化水平对加强失信人监管力度与缓解民营企业过度负债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失信人监管后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过度负债水平,且监管力度与民营企业过度负债缓解显著正相关,民营企业过度负债程度转变为低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代理成本越高,上述关系的有效性越弱;市场化水平越高,上述政策执行越到位。  相似文献   

4.
在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所有权企业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和慈善捐赠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代理成本与慈善捐赠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代理成本越严重,慈善捐赠水平越高;但融资约束能够发挥一定的治理作用,从而弱化企业代理成本对捐赠水平的正向影响;虽然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慈善捐赠偏好,但融资约束对民营企业代理成本导致的捐赠行为具有更强的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5.
孟玉 《价值工程》2024,(4):165-168
本文选取2018—2022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ESG表现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ESG表现越好,企业价值越高;将企业生命周期纳入考虑后发现,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促进效果比衰退期企业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ESG表现的价值创造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解释ESG表现的价值创造效应,为推动上市公司重视并提高自身ESG表现,积极推进我国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6.
罗尧  周嘉丽 《财会通讯》2021,(15):54-59
本文选取2010-201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门槛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企业财务杠杆对企业会计盈余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及最优水平.实证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财务杠杆与企业会计盈余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387和0.506,随着财务杠杆水平上升,财务杠杆对会计盈余的影响先正,再不相关,后负.国有企业的最优财务杠杆区间高于民营企业,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仅有一个门槛值,盈利企业的最优财务杠杆高于亏损企业,成长期的最优财务杠杆区间高于成熟期、衰退期企业,且衰退期企业最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债务约束的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现金流理论认为,当企业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时,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投资。债务控制是降低因自由现金流引起的代理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模型检验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不显著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债务约束效应在我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3—2017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受系族控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受系族控制的公司,受系族控制的公司两类代理成本更低.考虑了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后发现,系族控制对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则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文章进一步考虑了系族控制模式对代理成本的作用机制,发现系族控制的公司更少掏空独家上市公司,同时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因而降低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9.
<正>尽管每一款产品都有从导入期到成长期、成熟期,最终至衰退期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但周期与周期不同,企业从某个特定产品中获得的经济利益也差异迥然。成功的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准确地营销定位使产品在导入期便能够受到市场的认同,并用最短的时间度过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在成熟期,经营者还需通过各种策略组合不断维持和强化产品的竞争优势,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并尽可能长久地将产品维持在成熟期,为新的研发计划争取时间;即便在衰退期,经营者也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的余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我国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并且,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低,这种代理问题对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较高的现金持有偏好是终极控制人影响企业投资不足的可能机制.但以上结论在国有企业并不成立.本文从终板控制人视角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也从投资视角为理解产权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