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玉刚 《特区经济》2010,(1):110-112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阐明了生产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但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同样存在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体经济》2009,(4):36-37
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3.
朱解放 《改革与战略》2011,27(12):91-94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虽然没有出现全面性的农业危机,但农业危机已初见端倪。因此,当前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危机理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理论奠定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凯恩斯理论的提出是嵌入在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环境中的。从当时背景入手,在传统经济学面对经济危机无力的情况下,介绍凯恩斯针对当时经济危机中的各种问题在质疑传统观点基础上提出的新的解释和应对措施:国家宏观调控干预经济。凯恩斯理论深受当时经济危机这样一个时代的影响,其理论和应用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剩余生产资料的存在是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这与资本家生产的目的相矛盾:扩大再生产理论忽视了消费部类对固定资本的需求.这些错误的存在使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与<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论述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渗透着鲜明的价值立场,这不仅体现在宏观的含义层面,而且体现在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前提、动力来源和生产方法等微观逻辑层面。可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与价值立场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它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创造。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体系,呈现出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调性相衔接、层次性与开放性相关照、人民性与统领性相结合等鲜明特点,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底爆发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方兴未艾.其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文章利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通过研究美国政策实践,认为正是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动下,金融监管和国家干预缺位导致微观运行与宏观调控间矛盾的激化,贫富分化和购买力下降导致生产与消费间矛盾的激化,从而导致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矛盾的激化,这是最终导致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流通理论和西方流通理论都是对资本主义流通进行研究而得到的关于流通的论述,由于各种的立场不同,这两种理论体系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马克思流通理论和西方流通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以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流通理论和进行社会主义流通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赫勒认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重要概念有:自然需要、必备需要、奢移需要和社会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社会需要。由此赫勒引出"激进需要理论"。赫勒对马克思需要理论存在着误读,忽略了最初的自然需要,把自然需要和必备需要相提并论,认为马克思将个体需要视为唯一需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原因.失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社会制度无关.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失业问题,所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失业问题的研究和理论对解决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失业问题也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文颖 《魅力中国》2013,(23):45-45,47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他们的基本理论框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分工理论为出发点,遥步分析出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向自由的发展演进过程。在当下,对马克思分工理论进行理论研究。对正确认识和把握分工理论意义重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文章首先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引入未确知理论,针对供电企业危机管理的危机评估环节,建立了基于盲数理论的危机评估FEMA模型,并以某供电企业大面积停电危机为例,采用专家打分法从危机的后果严重度、发生可能性和可控度三个维度对危机进行评估,计算其风险顺序数值(RPN),得到了更加客观合理的数据,为危机事件的等级判定提供了重要可靠的依据,对供电企业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波 《改革与战略》2008,24(6):10-13
马克思之前的产权思想研究范围较窄,唯心主义色彩较重。在批判吸收这些产权思想合理成份的同时,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解答了当时最迫切的产权问题,形成了系统的产权理论。产权思想到马克思产权理论这一嬗变过程,给我们发展马克思产权理论、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以下启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吸收西方产权理论的优秀成果,紧密关注经济现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论述,对于流行于学术界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误解,进行了疏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16.
刘涛 《山东经济》2004,20(2):23-26
生息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产生过程及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给合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特别是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阐述了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思想。因此,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挑战,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指导下讨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松灿 《特区经济》2009,(11):126-127
面对日益蔓延加深的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救市措施,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宏观调控的理论并不完备。本文以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的辨析为基础,提出了"贯通两大理论之间的联系,探索标本兼治的政府干预措施,积极应用于治理经济危机的实践中"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西方产权理论引入中国,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注意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文章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对中国企业的指导意义和历史评价等方面出发,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20.
深化对马克思企业理论的研究既有助于澄清一些人认为“马克思没有企业理论”的误解,也有助于纠正企业理论研究中“言必称西方”的倾向,还可以为我国的企业改革实践提供指导。研究的途径有“回到马克思”、“依据变化了的实际分析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合理内核’与时代局限”、“批判性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企业理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