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日元呈现明显的贬值走势,日元兑美元汇率与去年9月相比大幅贬值约22%,从77日元兑1美元跌至目前的94日元兑1美元,创3年以来新低.浙江是开放型经济大省,日本是浙江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在浙江开放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日元贬值问题已经与钓鱼岛问题一起成为影响浙江省与日本经贸之间的重要因素,其后续发展对浙江开放型经济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浙江是个资源小省,却发展成为了经济大省,其成功的奥秘已被广泛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缪景 《浙江经济》2004,(22):46-47
“游艇经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需求渐旺,事实上,国内已有许多地区正在积极地筹划“游艇经济”,准备分享游艇经济的大餐,而浙江发展游艇经济具有良好的条件,发展游艇经济可以成为浙江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 年, 浙江经济发展令人瞩目, 从1978年全国第12 位, 跃升到现在的第4位, 浙江已成为一个经济大省。但是, 要使浙江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 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发展科学技术, 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成也融资,败也融资.曾经一手打造出境内首家民营港股的冯光成,如今深陷债务危机.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多方了解,冯光成旗下的光宇集团和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玻璃",0739.HK)的债务至少已高达90多亿元,甚至不得不寻求当地政府--浙江省绍兴县的支持(详见<中国经济周刊>3月1日报道<浙江玻璃身陷高负债危机>).  相似文献   

6.
关注浙江块状经济升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元国 《浙江经济》2005,(20):44-45
浙江块状经济是原发性产业集群在我国的典型表现,浙江靠这种组织制度的先行优势,一跃成为经济大省。面对全球竞争加剧趋势,浙江必须在块状经济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即利用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和组织方式打造国际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浙江经济》2012,(1):64
浙江经济理事会是《浙江经济》杂志社,为切实服务我省经济建设而发起成立的非社团、公益性经济智库。主席团成员由省有关领导以及省政府多位厅局长和省内大多数地级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兼任。成员主要由政企高管、经济界知名人士组成。浙江经济理事会宗旨:搭建交流平台服务浙江经济为切实服务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浙江经济理事会邀请到业内著名专家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五位一体"总布局,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浙江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十八大后,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浙江该如何走呢? 尽快摆脱"一型两依赖" 面对浙江经济发展速度近年一直处于下行态势,浙江一定要尽快摆脱"一型两依赖"."一型",是指浙江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两依赖"是指浙江经济世纪之初前10年的高速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房地产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和我国人世后外贸出口的井喷.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经济的持续放缓与"一型两依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充分发挥省外、海外浙江人反哺浙江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浙商创新创业带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浙江“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出:要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之省,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开放之省的建设需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离不开广大浙商的贡献和作用。为充分发挥省外、海外浙江人反哺浙江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浙商创新创业带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课题组深入研究浙江人经济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借鉴国际上返乡投资、反哺本土的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浙江人经济转变为浙江经济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对浙江这样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沿海省份来说影响深远,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状况有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浙江可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全省各领域、各阶层人士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分析浙江经济转"危"为"机"的3大措施入手:经济发展硬件环境的提升、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产品输出成分的优化;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工作的开展.雏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浙江经济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继续领先全国,从“中小企业大省”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强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发以来,浙江长期持续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及全球化红利的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传统红利的逐步衰减,经济潜在增长率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低成本、高增长"的时代渐行渐远.当前浙江经济依然处于后金融危机的"低位调整期",这一阶段既是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阵痛期,也是培育新增长点的关键期.未来浙江发展面临很多挑战,更有机遇和条件,已经和正在形成的人力资本红利、制度红利和城镇化红利以及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3.
7月24日,《浙江经济》工作会议在杭州萧山宾馆举行。省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张志耀同志到会;省发改委办公室副主任潘建勇,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经济》杂志社总编王进,《浙江经济》杂志社副总编杨祖增、黄水林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理事会是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经济》杂志社,为切实服务我省经济建设而发起成立的非社团、公益性经济智库。主席团成员由省有关领导以及省政府多位厅局长和省内大多数地级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兼任。成员主要由政企高管、经济界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15.
郭人菡 《浙江经济》2005,(13):32-33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源,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浙江已发展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大省。2004年人均GDP达到23942元(折合2893美元),全省GDP总量从1978年的123.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1243亿元,成为全国第四个GDP万亿元大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70%以上。由于自身局限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002年6月12日在杭州胜利召开。这次大会绘就了浙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吹响了新世纪新跨越的进军号角。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四个省”(经济强省、科技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大省),打造“三个浙江”(信用浙江、数字浙江和绿色浙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议还提出全面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2014,(1):1-1
凭着对市场经济的高度敏感和创新创业的不懈追求,浙江抓住发展机遇,30年间创造了人间奇迹,浙江经济成为中国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区域经济之一。生长在浙江这片热土,得益于浙江经济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浙江经济》杂志由小变大,茁壮成长,逐步形成了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成为“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一级期刊”,并被编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同类期刊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评价。  相似文献   

18.
浅谈浙江区域特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人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跨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本文对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培育特色产业;2、兴办龙头企业;3、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产业名优品牌;4、培育科技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效益;5、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11-2015年浙江发展的宏伟蓝图--<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日前发布.按照惯例,在规划纲要中都会对新的五年主要发展目标作出预期和安排.  相似文献   

20.
"块状经济"是浙江特色和优势.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文章阐述了依靠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浙江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必要性,并深入探究了其路径选择、技术基础,认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推动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着力点,对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