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金融监管当局必须警惕国际投机资本(热钱)的跨境流动问题.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扩大开放,热钱对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实物资产的价格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可能威胁到我国的金融安全.人民币汇率预期将逐步调至市场均衡水平,热钱可能改变过去较长时间单边流入的倾向,国际资本外流对市场的影响更大.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热钱与国内资产市场价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热钱对不同市场的影响差别较大,在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热钱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长,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因此,对我国2000-2009年相关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协整方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显著影响,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热钱流入、资产价格波动和我国金融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迅猛发展,短期国际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已逐步演化为专业性投机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隐蔽性和攻击性等特征,往往会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发展造成威胁.当务之急是进行政策搭配与协调,提高国家经济金融实力,防止爆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并将金融安全与主权提高到与国家领土和外交主权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通过对2001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供应量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对基础货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力不大。基于此,本文还提出了从实证检验结果得到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为减少其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优化资本项目管理,加强外汇储备资产规模与结构管理,慎重进行外汇储备投资。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经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货,而且更新速度之快已令世界惊叹,在新的经济形式之下,我国货币政策应用新的调整和改革,新货币政策应更适合现在新的国计民生,本为旨在为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一些探究,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及货币转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热钱的危害史及热钱涌入我国的现状,分析了游资涌入的原因,然后详细阐述了热钱退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运用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2005年7月至2013年9月我国热钱流入规模与PPI同比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国际热钱的流入是导致PPI上升的Granger原因,而PPI上升不是国际热钱流入的Granger原因.关于如何减少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基础工业产品的价格影响,本文主要从防控热钱流入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政府采取了各项调控措施。但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不断地吸引了国际热钱流入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通过对国际热钱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了国际热钱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特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高速增长但物价水平却在低位徘徊,而房价却一路高歌猛进的现象出发,首先回顾了现有的有关房价的研究成果,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与房价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论证了货币量与房价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货币存量与房价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的均衡关系,我国巨额的货币存量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与物价水平上升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两个突出问题。目前中外学者关于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存在着不同观点;基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数量理论,对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可以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而间接影响消费物价指数,从而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06年6月,已高达941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那么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本文以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应用协整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分析物价水平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在实证结果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房地产、股市价格上涨预期使得国(境)外热钱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干扰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威胁到中国的金融安全。本文界定了热钱的概念和特性,分析了国(境)外热钱进入中国的动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热钱异常流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潘成夫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9,(3):32-37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其经营收益自然也备受关注。本文利用公开的全国银行结售汇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0年-2004年期间银行结售汇在外汇储备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间接地对外汇储备经营情况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第一,结售汇顺差不断扩大决定了近年来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长期趋势,结售汇顺差额约占新增外汇储备的80%;第二,外汇储备经营收益约占新增外汇储备的20%,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由此也揭示了外汇储备的经营损益对外汇规模的影响已难以忽视,政府应增加外汇储备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以利于更好地形成合理的人民币汇率预期。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研究国际油价与汇率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溢出效应模型、协整检验、VEC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国际油价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油价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仅仅存在国际油价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单向传导作用,溢出效应方面也只有国际油价对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汇率的单向收益溢出效应与波动溢出效应。从短期看,国际油价上涨会削弱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从长期看则会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有向无环图(DAG)方法并结合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分析国际大宗谷物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传导途径及其效应。研究发现,国际食品价格波动影响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和工业产出的传导途径不明显,其波动只能直接传导到国内的农副产品购进价格,进而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传导到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为中国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1):53-62
China's growing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s estimated to exceed $2 trillion by 2010. The purpose of its paper is to examine its impact on the balance sheet of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 bond market. The paper will then move on to discuss its social welfare effect by comparing the estimated future retur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with its opportunity costs measured by the potential return of domestic investments.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与需求内生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别从基础货币投放的被动性、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与外汇"资产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主要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和信贷供给的需求内生。为提高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当局必须稳定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尤其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以此削弱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和需求内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超额货币"成因的进一步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超额货币一直是理论界颇有争议的话题,因而关于超额货币成因的理论假说有很多种。基于对以往的理论假说进行总结与质疑的基础上,利用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对交易方程式进行调整,并利用中国1991-2003年的数据对调整后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的变化是导致中国超额货币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