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中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经理人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从而加重了代理成本。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能使经营者尽职尽责地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建立一  相似文献   

2.
传统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者是委托人、经理人是代理人。本文认为,所有者与经理人实际上都具有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双重身份,他们之间存在双向委托—代理关系,需要双向激励与约束。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实行经理人合同期望回填将是目前我国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双向激励约束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所谓职业经理人,即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将所经营企业成功视为自己人生的成功。通过管理企业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专职管理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形成的是委托-代理的关系。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所有者或者是委托人追逐的目标,这一目标通过委托代理人(职业经理人及其内部员工) 来实现。但是当职业经理人与“东家”在信息不对称和没有有效要约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委托代理的信任危机——职业经理人的出局即OUT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为基础,引出现今民营企业中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冲突和问题。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与需求理论,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并给出了改善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企业是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公司治理就是处理这一系列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子公司经理人作为企业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也直接影响股东财富价值的创造。然而,由于子公司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也必然造成子公司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根据詹森和威廉·麦克林的委托代理理论,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可能背离委托人的利益或不忠实委托人意图而采取机会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现今学术界研究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之一,由委托代理理论所延伸出来的盈余管理问题历来被学者们重视。由于在委托代理活动中,企业经理人与股东债权人、大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的问题,而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正一、经理人行为一般描述在现代股份制公司中,存在着众多所有者(股东),通过选举将所有权委托给董事会行使用权,形成所有权代理。董事会通过契约将经营权交由经理人员,形成经营权代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股东(或其代理者——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经理层可能做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苗露 《活力》2011,(10):80-81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所有者与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并不一致。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制度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经理人的积极性,是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管层股权激励机制将管理层业绩与其利益紧密联系.有助于在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利益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业强  马培锋  张敏 《价值工程》2012,31(23):12-13
在供应链企业管理中,由委托代理机制和牛鞭效应带来的信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这些信息风险往往会影响委托方的利益,则委托方必须通过探索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等方式防范和控制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10.
<正>一、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问题首先,国家作为委托人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经理人,这时国资委是代理人。而在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极容易发生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求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即道德风险。而国家采取这种层层委托-代理的管理模式又加大了这种道德风险的概率。具体是,在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1.
雷璟思 《现代企业》2007,(2):48-50,66
4、国有企业与现代企业的代理制度的关系。要从理论上彻底说清国有企业所有人不缺位的问题,必须对现代企业的代理制度进行分析研究。现代企业的代理制度是在企业的规模超过了所有者个人的管理能力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升级和完善。在小商品生产时代,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依靠所有者个人的管理能力就可以管理好企业。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来到,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以至超过了企业所有者个人管理好企业的能力。这时企业的所有者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专业管理人员。即管理权的代理制度就产生了,最终形成了职业经理人阶层。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的监管与委托-代理、激励-约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永  田鹏 《价值工程》2009,28(6):136-138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以及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难以避免。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委托-代理问题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制度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理设定委托目标 我国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国家,国有企业是产权主体的经营代理者,由此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所有者、出资人)与代理人(经营者)的利益追求不同,因此,委托代理机制首要问题是要明确委托目标。(委托目标是指以委托人的利益为基础,从  相似文献   

14.
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目标、风险态度上并不完全一致,加之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很容易为追求自身代理收益而不惜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对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是降低代理成本、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公司治理的契约性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安排。现代公司区别于古典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其制度功能旨在解决由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不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合,而是由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供应商、顾客、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多边契约的集合体,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是一系列不完备契约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经营者接受委托代理所有者行使管理权.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的增值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经营者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制定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经营者能够按所有者的目标要求进行经营活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中,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实质上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团,即财务资本所有与人力资本所有缔结的契约。委托代理关系中,人力资本所有往往居于代理方角色(即经营),而财务资本所有则居于委托方角色(即所有)。企业财务资本所有总是期望财富的最大化:经营则在实现委托人利益的目标下追求物质报酬和非物质待遇.他们期望以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代企业中,股东及董事会是所有者,拥有财产的所有权与支配权,有权把企业委托给其他人经营管理,是委托人;包括总经理在内的经营者和职工接受董事会委托,代行经营管理权力或从事具体工作,是代理人,他们之间构成了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中最基本、最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委托代理制下,公司治理旨在有效处理和解决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债权人等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企业所有者价值最大化、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债权人收益最  相似文献   

19.
彭琳 《企业研究》2006,(2):54-55
现代公司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资本的所有者将其财产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和管理,克服了所有者目光短浅、集权、决策单一等缺点,使企业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但同时,这样的经营方式也带来了相关问题,即公司治理中的经理人内部控制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他们的利益冲突,使经营者的活动符合所有者的利益,使得两者的目标一致,就成为目前研究企业管理、公司治理、经理人控制与激励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面的应用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即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这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样以及机会主义等原因,集团内部子公司的经营者可能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从而损害了所有者(母公司)的利益,这样,作为所有者的母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对子公司进行控制,这实际上就是所有者财务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