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产生于欧美国家.是一个有关城市自然生态和绿色空间的术语,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框架的构建来突破传统生态保护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外绿色基础设施内涵的辩识出发.简要介绍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大量规划研究案例,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切入点和一般步骤,系统评述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要点,希望能对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概念起源于欧美,是一个确保城乡生态系统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网络体系,是城乡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框架。基于大量规划案例的研究,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原则、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管理,并辅以英国剑桥亚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案例详细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将其分为准备与规划目标确定、景观资源特征识别(数据查证),识别并评估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确定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与规划、综合评估、规划实施与管理六步骤。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指出我国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难点,并针对我国实际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进行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适宜性,提出我国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应向政策化、制度化、优先性、规划标准化、综合评估与验证的方向发展,提出我国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建构与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出台了系列关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绿地系统规划的单一性,导致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的单调和系统性功能的缺失,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增加了绿地面积拓展的压力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艰巨,城市绿化不够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乏力,公众参与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应建立多尺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以复合功能为导向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体系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发展得到极大满足后,代表城市意识形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活跃力量。通过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参考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结合生态位的概念提出构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网络体系,包含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和文化节点三个要素。并进一步明晰网络中心由处于核心生态位和基础生态位的文化基础设施组成,连接廊道由遗产廊道、绿色廊道、生态廊道和游憩廊道构建,文化节点由社区文化馆、图书馆等构成。最后,提出了文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以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昌民 《价值工程》2023,(17):166-168
文章以2014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作用是通过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的。研究结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合理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阳春 《价值工程》2023,(23):38-40
城市热岛效应越趋严重的今天,落实“韧性”城市理念,共建共享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梳理湛江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城市绿化缺乏地域特色、绿色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城市绿化管理制度不完备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文中在培植乡土特色绿化植被、均衡绿色基础设施布局、规范绿色基础设施法规体系、完善GI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湛江市打造宜居城市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可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优化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整体效益、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城市对内对外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还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又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认识问题、与经济发展同步问题、投资规模和比例问题、超前建设问题、基础设施相互配套问题、前期准备和效益问题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如何实现优化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将"基础设施"一词引入经济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中,人们对基础设施的内涵和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大.在对国内外经济学家对基础设施概念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还缺乏文献对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论文以陕西关中地区小城市为例,采用DEA模型研究基础设施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中的效率变化.计算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率是下降的,但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下降的速度得到了遇制.因此,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可能是比基础设施投资更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现代化的评价,存在一个比较公认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标是最基础的指标.从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既包括交通、给排水、能源、信息、环境五大系统为主体的狭义城市基础设施出发,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选择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模型;选用1998~2007年全国30个省市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物流基础设施是保证和实现物流活动高效顺畅运行的必备物质条件。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基础设施。这三种不同基础设施在物流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这三种物流基础设施提出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基础设施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玲 《基建优化》2005,26(1):56-59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风险管理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周期的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通过对项目风险的分析阐述。对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关注,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对风险影响的揭示,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或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肖兴良 《价值工程》2011,30(22):77-77
本文主要对房地产的基建项目做了简单的介绍,旨在强调基建项目的建设的重要性。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作为基建项目的重要内容,其造价的控制是否合理,管理工作是否规范,对基础项目的建设水平、工程的质量以及最后的投资效益,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抓好房地产基建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祥渭  冯德安 《价值工程》2014,(31):198-200
本文对1990-2011年间中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PPP模式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投资额、项目数等角度探讨了PPP模式应用于中外能源、交通、通讯和水处理行业所呈现的态势与特征,并对该模式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前 ,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作上 ,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着公私合作的趋势。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口污水处理项目是一个公私部门合作的成功案例。本文系统分析了该项目的运作过程 ,总结了其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基本建设投入与其他投入的协调性、投入产出动态优化过程中的最佳投入确定、投入过程中的资金风险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基本建设的适度性;从建筑物本身的可持续性、建筑使用功能的可持续性、基本建设管理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基本建设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reform of Australia's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by promoting indirect or yardstick competition, in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 and building a consensus for implementing necessary changes. The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of infrastructure performance by the Bureau of Industry Economics (BIE) between 1991 and 1996 did much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 need for change. The BIE examined the performance of eight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relative to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electricity, rail freight, telecommunications, the waterfront, road freight, coastal shipping, aviation and gas supply.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concentrated on indicators of price, service quality, labour productivity and capital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ses the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the BIE undertook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its infrastructure benchmarking program. The BIE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program provides a useful role model for other countries wanting to seriously pursue reform of their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8.
Significant economic disparities among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pose unequivocal challenges to social equal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the country. A major impedimen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poor, remote Western region, is the shortage of a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committed to substantial investment for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this vast, land-locked region as a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its developmen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the intende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build-up on the Western region'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its interregional trade. The World Trade Model is extended to represent this investment and applied to determine interregional trade in China based on region-specific technologies, factor endowments and price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as well as the capacities and costs of carrying goods among regions using the inter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in place in the base year of 1997 and that planned for 2010 and 2020. The model is implemented for three regions, 27 sectors, and seven fac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anned infrastructure build-up will be cost-effective, will increase benefits especially for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at it can conserve energy overall at given levels of demand but substitute oil for coal. Based on these and other model results,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about strategie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2008年,其通过数学原理重新构造的信任机制,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引起全球广泛关注。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近期,随着“新基建”风口的到来,区块链作为可信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技术,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京沪粤浙是目前全国区块链发展的第一梯队。文章通过对苏京沪粤浙五省市在区块链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创新水平、试点应用、产业环境和政府监管等六个方面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总体位居全国第二梯队,存在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前景较为乐观、后续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的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加快推动江苏省区块链产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汤勇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64-65,7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几类有代表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的投资结构,认为我国投资结构的分类主要由项目本身所提供的公共品程度决定,对于提供完全公共用品项目,投资结构构成以政府控制为主;提供半公共品的项目,实现政府与企业相机治理;以及能实现稳定的现金流、经济收益较大的项目,可通过采用公司制方式进行所有权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