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界》2001,(7)
"十五"时期会有很多的变化,但大的趋势应该是三个。第一大趋势是增长格局从数量型扩张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这方面朱总理在"十五"报告说的非常清楚,而且最关键的指标是 GDP 的增长率从8%下调到7%。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会大大超过8%,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储蓄转化为投资、国内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别、消费者的需要、体制的变革,都会导致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达到8.5%的水平。那么为什么把比较高的潜力调低到7%呢?这是为了创造一种预期,使大家更多地追求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7%8%5月13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8%5月13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8%的增速。朱光耀说,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潜力。"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说,在今后10年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7%8%的增速。朱光耀说,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潜力。"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说,在今后10年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7%8%的增长。"他说,原因在于,无论从劳动力的供应、储蓄率,还是从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来说,通过深化改革都可以释放出更大的红利。  相似文献   

3.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广西"十五"计划的主线.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增长有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拉动的.在一定意义上,投资结构决定了经济结构.现有的经济结构是过去投资结构形成的结果,现在的投资结构又影响着将来的经济结构,存量资产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增量来推动.要实现广西"十五"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关键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本研究报告对90年代以来广西投资宏观效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提出"十五"期间广西投资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外经济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制定好"十五"发展规划,如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搞好对外经贸的结构调整,提高对外经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仅就对外经贸"十五"规划中如何坚持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是动力三个重要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商》2015,(17)
我国自2012年起GDP从以前的年均10%的高速增长回落到7%—8%的中高速增长,GDP的下滑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房地产从"火爆"到"坠入谷底";制造业不振,大量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与实体经济不同的是,我国股市却自2014年12月连番上涨,连续突破前期高点,股市空前繁荣。股市与经济增长明显脱节。文章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方纪新 《上海商业》2001,(10):28-30
"十五"上海商业新发展(增长)目标,在服务于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指导思想下,建成国际贸易的交易地、流行商品的发祥地、国际著名品牌的集聚地和国际化的"购物天堂".实现上海"十五"这一新发展目标,直接表现为商业的产出的增长,如上海商业"十五"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要求商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8%(2000年的一番).上海商业要实现发展目标,关键是要调整和再造批发企业.  相似文献   

7.
迟福林 《商》2014,(9):9-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与调结构、稳增长有直接内在的联系,城镇化过程中释放的巨大潜力是未来实现7%-8%的经济增长目标的最基本条件和主要依托。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做了非常的贡献。仅在最近30年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不足7平方米升至27平方米。“十五”期间,这一指标以每年增长1.02平方米的速度领先全世界。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产业。2008年以来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上,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预计2008-2010年间房地产总投资需要10.41万亿元,2011-2015年间需要28.37万亿元,2010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拉动gdp1.35个百分点,到2015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这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国际比较的视角来认识。总的评价是,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十一五"前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增长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仅次于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84年。2008年,受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速陡然回落到9.6%。面对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务财会》2011,(4):20-22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发展如何谋篇布局引人关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透过对这些经济发展预期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随着发展理念的更趋冷静,这些数据中蕴含的"幸福指数"也将更高。  相似文献   

11.
车驰 《上海商业》2002,(4):29-31
商业企业小到一个门店,大到一个商场、一个公司,从策划筹建到初创开张,都是以获得效益为目的的.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无一例外.然而,效益有其两重性,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或片面追求单一效益,这一商业企业最终是会走下坡路,甚至会走向消亡的.本文就商业企业效益的两重性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的国外实践与中国发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海林  余宏 《商业研究》2005,(16):92-9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种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应追求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发展之路,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地方"两会"相继闭幕,2014年各省经济增长目标也一一出炉。与上年比较,有22个省市自治区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地方下调GDP增长目标的举措,与目前中央提出有质量的增长相符合,说明各级政府开始摒弃一味追求过快的速度,不再将GDP作为地区发展最重要的考核要素,而是日益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降速提质"成为普遍共识。"十二五"前两年(2011年和2012年),在国家层面把GDP增速定为在7.5%,2014年的增速是多少,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会明朗。从地  相似文献   

14.
宏观·趋势     
<正>蒙代尔:中国经济至2030年仍会较快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日前在长春举行的第四届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目前中国GDP年增长保持在11%左右,在未来15-20年内,应该不会低于8%。到2030年仍会实现较快增长,到205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就人均收入来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6月,笔者从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任满回来后,在国内几个公开演讲的场合阐述中国还有维持20年8%增长的潜力,没想到这一观点竟然造成舆论哗然,引来许多非议。其实,从1994年出版《中国的奇迹》一书开始,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在不少著作和公开演讲里都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已经开始。最近两年是增长阶段的转换期,潜在增长率大概是在7-8%之间,之后将会稳定在6-7%的中速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品牌产业升级和未来增长潜力究竟在哪里? 化蛹成蝶,获得更加有力的翅膀,是每个企业的愿望与追求,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尤其如此。刚刚闭幕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释放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这意味着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大幕已经开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无疑是阵痛。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产业升级和未来增长潜力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聚焦网页     
中国"十五计划"重在求稳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制定的所有五年发展计划,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就连刚刚过去的"九五计划"也不例外。与这种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十五计划"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以市场经济为挂帅。具体地说,中国过去在五年计划中提出的经济增长速度,完全是中央指令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考虑错综复杂的市场因素和经济规律。而在"十五计划"中,尽管朱镕基也提出了7%的经济增长目标,但这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目标,没有行政上的强制性。"十五计划"的起草过程历时3年,中国政府广泛征求了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预测。我  相似文献   

19.
黄益平 《中国市场》2010,(33):16-18
"中国奇迹"主要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一些特殊的因素,例如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低估的要素价格和"人口红利"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现在,这些因素已经或者即将开始消失,这将推动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重要转型:从"经济奇迹"到常规增长。这个转型也许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型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放慢、通胀水平会提高、收入分配会改善、产业更替会加速。  相似文献   

20.
聚焦网页     
《财经界》2001,(4)
中国"十五计划"重在求稳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制定的所有五年发展计划,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就连刚刚过去的"九五计划"也不例外。与这种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十五计划"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以市场经济为挂帅。具体地说,中国过去在五年计划中提出的经济增长速度,完全是中央指令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考虑错综复杂的市场因素和经济规律。而在"十五计划"中,尽管朱镕基也提出了7%的经济增长目标,但这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目标,没有行政上的强制性。"十五计划"的起草过程历时3年,中国政府广泛征求了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预测。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