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巽卦的理解     
“巽”卦,为《易经》之八纯卦之一。从“八卦”之卦象认识,巽为“风”;从“八卦”之卦序认识,巽为“长女”;与后天五行结合认识,巽之性属“木”等等。可以这样理解认识“巽”卦之本义,巽卦为一阴伏于二阳之下;象征为服顺之意,顺从则言易于被接纳;又巽为风之卦象,风则无孔不入,所以“巽”卦以顺从、谦逊、进入为主旨。若以人事而言,如巽之谦卑、逊让者则无所不容。如果两个巽卦重叠,二阴伏于四阳之下,表示“能巽顺乎阳”,在申命行事的过程中,推动尊者阳刚正气美德之施行的同时,自身也得以相应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观”卦巽上坤下,据《易经》第二十卦,四阴消阳,为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农历建酉之八月。从卦象说“巽”为风,“坤”为地,风行地上,周遍万类;二阳高高在上,仿佛是其下四阴的榜样,又像君临天下,正高踞其上而对其下的疆域、部下、众生审视、观照和视察。卦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能够使人敬重和仰慕的“榜样”和标志,才值得去观;  相似文献   

3.
《易经》六十四卦第十九卦为“临”,蕴“居高视下”之意,有统治、领导、监督、威逼等等含义,全卦之精神主要是落实在“治”的意旨上。该卦以“临”命名,也就是从阳气进一步上升,二阳之德能得到进一步壮大,可以主导达到由“初”而始,“监临于下(后)”的层次。“临”之卦辞曰:“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易经》“临”卦为“八卦”之“兑”卦与“坤”卦,由下而上组合而成的卦象;下“兑”为“说”为“悦”,上“坤”为柔为顺;而“八卦”之“兑”为“泽”,“坤”为“地”,是泽上有地;故“地临于泽”,“泽上有地”,地高于泽,泽容于地;以人事而言,“泽”好比是人民大众,“地”好比国家土地,有好的君主去统治,则大地容纳无疆,人民自然“喜悦和顺”;  相似文献   

4.
“姤”卦《易经》第四十四卦,上乾下巽,“乾”为天而“巽”为风。“姤”《易经·序卦》说:“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就是相遇之意,且是不期相会。  相似文献   

5.
震卦的理解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7,68(11):69-69
“震”即震动,动而上进之意,为八卦中“震”的卦象,一阳始生于二阴之下,亦即“雷”震产生声音的物象。根据乾坤阴阳自然相生的道理,“震”之卦象是“坤”得“乾”初爻而成,在这里“乾”、“坤”为父母,而“震”卦则为长子。按《易经》的卦序,“震”卦序于“鼎”卦之后;二雷相重,雷声重叠相继而作,威震之象更为显著。“鼎”之用为祭祀宗庙、  相似文献   

6.
“恒”卦序“成”之后,为《易经》第三十二卦,《序卦传》曰:“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意思是说:夫妇之道,不能不持久,所以在成卦之后就阐明恒卦的道理;恒的意思,就是持久。(魏)王弼解析“叵”卦说:“长阳,长阴,  相似文献   

7.
《三联竞争力》2010,(9):125-125
《易经》之“晋”位“大壮”之后,序六十四卦之三十五。《说文解字》说:“晋、进也。日出而万物进。”晋与进,同音同义;指事物在呈现壮大,象征着发展与前进,所以《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壮,  相似文献   

8.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复”卦,从卦象之衍变而言,前则有“剥”卦将一阳剥尽,而至纯阴之“坤”卦,至此阳气开始萌动,终于在初爻的位置上发生“一阳来复”的现象,正表明物极则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复”卦的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复”卦之外卦为“坤”,  相似文献   

9.
《三联竞争力》2010,(3):95-95
《易经》六十四卦中第二十二卦是“贲”卦,由内离外艮组合而成;贲象征“文饰”,《说文解字》:“贲,饰也,从贝卉声。“贲”卦与“噬嗑”为综卦,上下相反;就卦象而言,刚柔相错而成文,《释文》:“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郑云:‘变也,文饰之貌。’”饰是文饰、修饰、装饰、装扮之意,卉是花草、和贝壳一样都是装饰品;所以“贲”的本义就是指用斑斓的色彩光泽修饰纯朴,就是修饰装扮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从《易经》原著识读“坎”卦,明确这是一阳陷于二阴之中的卦象,就如同一个预设的陷阱那样,一阳陷入其中真是孤立无助。而当两个“坎”卦相重,谓之“习坎”,象征着艰难困苦、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11.
《易经》“坤卦”是纯阴卦,本质阴柔和顺。从字形看,“坤”由土、申二字组成。“土”可理解为大地、山川、水流等;“申”可理解为舒展、延伸之意。大地的延伸则为地上地下,山川的延伸则有植被、崖石和矿藏,水流的延伸则为江、河、湖、海,动植万物依而滋长繁育。《说卦传》曰:“坤为地,为母”,上下两个坤卦重叠,“象征无疆无际的大地”,其原则就是在乾卦阳气的照临下,充分展示藏纳、养育、生长之大地承载万物的德行,发挥沉静、贞正、勤奋、和顺、任劳任怨的母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神秘的古籍,是一部传世悠久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渊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据说伏羲始作八卦,神农氏重六十四卦称《连山易》,轩辕氏重六十四卦称《归藏易》,周文王重六十四卦称《周易》,周公写卦辞、爻辞。《周易》是通过卦爻,象数、占筮的方式,表达其慎密的思维和玄奥的义理,集抽象性、灵活性和适用性为一体,被称为卜筮之学、天人之学、自然之学。  相似文献   

13.
“剥”是《易经》第二十三卦,是五阴剥一阳之象;是十二消息卦之一,配农历建戌之九月。所谓“剥”,“自外割削残毁,以及于内日剥。”五阴在下,一阳居上;为阴自下渐长渐盛,则阴盛阳孤,致以阳势终将剥落。“剥”卦的卦辞:“剥。不利有攸往。”往,是指凡有所作为、行动,都可以认为是“往”之所指;故而“不利有攸往”这个辞句,是为秉承阳正君子的忠告和诚诫,是“剥”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在《易经》的卦序中“泰”列第十一卦,是由“坤”卦演化而来。在“坤”宫第四卦为“泰”卦所在的位置,“泰”卦达到了阴爻与阳爻的平衡。《易经》中“泰”卦之后就是“否”卦。“泰”之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该卦称“泰”,内乾“健”而外坤“顺”,这其中以阳刚主导于内,则阴柔听命于外,这样的一种格局就很吉祥,而六爻上下交流自然感应所以亨通。  相似文献   

15.
“讼”卦次“需”,为《易经》第六卦,与“需”互为综卦(或称後卦),交互为用;“讼”卦的体象:下体“坎”陷,上体“乾”健,刚健和险陷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形态在一起,必然会引起矛盾,产生不和X,而有争讼;从卦象方面认识:天“乾”阳上行,水“坎”阴就下,天与水西行东流,其行性相违,自然成讼。  相似文献   

16.
从字形上认识,“屯”就像由地下屈曲初生出来芽,尚未申张开来,尤如草木萌芽的样子。就卦形而言,以卦中二阳爻讲是将“临”卦二、五之爻相易,从四阴爻看将“观”卦初、上之爻相易,这均为其中一爻交换即“屯”卦。《易经》中“屯”序第三卦,下“震”是动,乾一阳交坤体初爻,表示天地始交;上“坎”是险,  相似文献   

17.
“履”为“小畜”卦之后,《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卦。《序卦传》:“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礼。履者,礼也。”“履”卦辞日:“履,履虎尾,不旺人,亨。”释“履”卦辞:该卦象征跟在老虎后面行走,被踩了尾巴的老虎只是回头看看,并未撕咬这个粗心之人,这真是亨通顺利的幸事。  相似文献   

18.
《易经》用长短线条组成卦象,再冠以乾坤等六十四卦名称,颇为神秘。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注疏》中引《易纬》说:“卦者、挂也,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  相似文献   

19.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7,69(12):69-69
“艮”卦为八纯卦之一,其卦画为二阳四阴之卦爻,各为一阳止于二阴之上。两体相并,其象皆山。下之二阴为坤土,是山之体;阴宁静如坤土而在下,沉稳如山;阳清轻自下而上升,至山顶而止;两山并列,不相往来,这都是要表示事物不能动荡不止,而以艮卦之止的意蕴说明事物静止的状态。卦辞曰:“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相似文献   

20.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8,79(10):73-73
万事万物,包括人事机缘,都不可能尽享永久亨通,所以当“泰”之后,即是“否”卦之来临了。“否”卦是不通畅、阻塞、恶化、贬斥的意思;是不利君子,小人就要得势,君子将要隐退的趋向。“否”卦是乾天坤地的卦象,“乾”阳炎上,“坤”阴润下,阴阳相背,阴居内而阳居外,正是“否”卦阴阳堵塞、天地不通的症结.该卦为十二消息卦之一,三阴消阳,代表农历建申之七月。从六爻位置而论,“否”唯五阳刚当位而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