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超 《时代金融》2008,(5):137-139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治理的第一条大河,取得了较好的治水成绩,除害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淮河流域的洪水仍时有发生,继2003年淮河流域大涝之后,仅仅4年后,2007年7月淮河再度发生洪水灾害,沿淮人民又一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我国政府在淮河流域的防洪抗洪方面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洪水灾害损失补偿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淮河流域蓄洪区的居民,在遭受洪水侵害后,除了社会、政府的救济,就没有别的指望。在天灾面前,最有可能成为蓄滞洪区居民强有力保障的蓄洪区洪水保险却又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对淮河流域蓄洪区洪水保险问题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2.
对洪水保险进行精确有效的定价十分困难.动态财务分析模型(DFA)能够有效的将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弥补了以往洪水保险定价方法以单一时点统计数据作为定价基础的缺陷;再保险安排是洪水保险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购买60%比例再保险是最适当的;购买再保险能够极大的降低洪水保险计划的破产概率.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洪水灾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洪水保险制度却迟迟未能建立。本文搜集和分析有关美国洪水保险计划(NFIP)的最新文献,对以NFIP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洪水保险运营模式进行了历史脉络的梳理,研究了其法制发展、运营现状、模式特色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对洪水保险的政府运营模式进行了启发式的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去年小麦播种面积达3544万亩,不仅创历年新高,且前期苗情基本正常。但由于持续无雨,旱冻叠加,致使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2439.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近70%。河南省由于自去年11月下旬以来,平均降水量仅为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多。全省农作物受早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为新中罔成立以来所少有。  相似文献   

5.
洪水保险的合理定价是制约洪水保险建立和推广的瓶颈之一,以往的洪水保险定价研究都是从供给的角度考虑的,而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为了探索居民对于洪水保险的需求价格,从居民的洪水保险支付意愿出发,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法),借助调查问卷,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居民洪水保险支付意愿价格为81元,并分析了对于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洪水保险设立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洪水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由于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洪水保险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对国际上现有的洪水保险模式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立洪水保险所面临的经济可行性、风险分散性和调动三方积极性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洪水保险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我国洪水保险应以小额保险先行,逐步过渡到强制性补偿保险,最后推广为指数化保险的三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宁波历史洪灾损失的基础上,结合洪水保险的特点和模式,提出宁波市实施洪水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洪水保险,何时掀起盖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特”、“榴莲”灾害,广西损失了157个亿。洪水引发的灾害损失越来越大。洪水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防洪却复杂的社会问题,单纯依靠工程措施防洪减灾远远不够,必须提出防洪减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自然灾害风险中,洪水风险对于中国而言是最常见、最严重和损失恢复缓慢的风险之一。相对于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的住房和财产由于缺少洪水保险的保障更易于暴露在洪水风险中。研究中挑选高风险地区作为样本,对不同地区洪水保险的供需缺口进行估计并排序。基于此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洪水保险的需求更可能受到不同地区洪水风险等级水平和经济基础决定的损失恢复能力的影响;与不同的需求水平相比较,洪水保险供给存在明显不足和结构化问题。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洪水保险供需缺口;政府被认为能够通过诸如在供给端建立跨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洪水巨灾分散机制和在需求端对保险费提供动态差异性补贴等综合性公共政策弥补洪水保险的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造基于共保体的巨灾指数保险、巨灾债券和巨灾保险基金的风险过程模型,采用1992~2015年云南省地震损失数据,应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地震风险仿真模拟,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巨灾风险转移效率及破产概率,并对国家选择巨灾风险转移组织形式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