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韦茜 《改革与战略》2003,(12):66-67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政治过程所产生的策略.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不力或存在偏差,将会导致公共政策的受阻,引起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2.
基于制度视角的公共政策议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江鹏 《发展》2009,(9):61-62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 公共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社会公共问题受到决策者高度重视。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对政策问题采取行动的过程,也就是问题有望获得解决的过程。政策议程是在一定的制度基础上构建的。作为社会的行为规则,有效的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国际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国际公共问题,回应国际共同需求,提升国际公共福祉。作者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出发,讨论国际领域内公共政策的变迁机制。从政策过程上看,在问题确认阶段,国际公共政策呈现出构成型政策的特征:其约束力较小,且约束力通过政策环境发生作用。在形成共识之后,具有再分配型政策特征的国际公共政策出台,其约束力增强,但约束力发生作用的途径仍为政策环境。当国际社会寻找具体措施解决问题时,出台的相关政策呈现出规制型政策特征:针对具体的行为个体有较高的约束力。最终,当规制型政策在执行中出现问题,国际公共政策经过修改,会转而呈现分配型政策的特征:其约束力仍旧针对具体行为个体,但约束力的强度大为减弱。继而,作者将这一规律及其相关的命题运用于国际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之中,以世界气候变化政策对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利于维护其合法权益与当地的社会稳定,促进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但是由于受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和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程度低,影响了我国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文章在阐述少数民族地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因素,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评估是政府政策研究和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使政府对政策系统、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效益和效率评价,从而决定该政策的延续、调整、终结,或改善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有效实现政策目标。公共政策评估对于公共政策的运行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东杰 《乡镇经济》2011,2(2):17-20
广泛的公共政策参与是政策过程民主化的需要,也是彰显公共政策民主化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受到参与主体参与意识的束缚、政策权威主体的排斥、参与路径不畅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政策领域还普遍存在着被动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7.
何庆英 《魅力中国》2009,(22):83-84
选择合适的社会问题列为政策议题并进入政策议程,是一项公共政策得以顺利制定、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的首要环节。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做出选择,将其纳入政策议题的范畴并提上政策议程,成为确保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而吸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议题的构建,已经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是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政府信任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关系着政策的权威性与完整性,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和维护。为此,研究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来及时纠正政策过程中的偏差,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维护公共利益,让政府做正确的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化解政府信任危机的关键因素,更是重塑政府信任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和重新界定政策和公共政策的关系以及公共政策中的公共利益问题之后,给出公共政策的一个新定义:公共政策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机关在社会各利益团体充分表达自我意志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能在各利益方之间取得平衡的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安虎山 《发展》2010,(8):23-24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在整个政策的生命周期中,政策执行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政策实际效果。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各方面出台了许多公共政策,总的来看,执行是好的。但是,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是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政府信任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关系着政策的权威性与完整性,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和维护。为此,研究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来及时纠正政策过程中的偏差,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维护公共利益,让政府做正确的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化解政府信任危机的关键因素,更是重塑政府信任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现有分类没有指明政策解决方案的路径。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其指向的问题,嵌入社会情境之中的问题可划分为分配问题与合约问题,问题指向的公共政策依此分为两类,一类是合约型政策,政策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性质是纠正被违背的合约,恢复合约的利人利己状态;一类是分配型政策,政策性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性质是强制性收入转移。转型期中国,分配型政策并非解决分配问题的唯一路径,纠正因自由受限和正义缺失而致的合约失败是分配型政策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朱波 《理论观察》2008,(2):31-32
公共政策合法化应该包含合法学意义上的合法化与合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化,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又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完整内涵。扩大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公共政策过程,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于促进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有着重要意义。公民政策参与有助于增加公共政策的透明度;公民政策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增强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政策分析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米塞斯的政策思想。在以政府、市场二元共存并以市民社会组成的公共领域为缓冲的现代社会中,评价具体的公共政策乃至政府执政能力的强弱,其意义就毋需多言。由介绍到评价,逐步深入论证了现代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原理。  相似文献   

15.
陈立强 《理论观察》2013,(12):24-25
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和扭曲,这不仅严重降低了政策的实际效果,而且对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造成重大影响.本文论述了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政策执行偏差的各种表现;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构成,而议程设置则处于政策制定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整个政策制定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状况,从政策议程设置的内涵,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过程,政策议程设置的合法化三个方面来研究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手段,而政策规划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它主要以当前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条件,按照未来一定时期预测的发展趋势进行规划,用未来手段解决当前问题。但由于未来不可预见、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所以政策规划的结果往往不能十全十美,存在一定的“缺口”。  相似文献   

18.
造成政策执行梗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政策问题本身的因素,也有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还有公共政策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主体的有效执行.文章拟从利益需要产生行为偏差为视角分析政策产生梗阻的原因,运用政策网络治理方式来消解政府政策梗阻.政策网络是通过政府、非权利公共组织、相关利益集团的协调互动中展现出来,以政策网络为视角来消除政策的梗阻,无疑对我国政府治理实践和行政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分析是二战后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的出现为人类解决现实和潜在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公共政策分析,不仅需要事实分析,而且还需要社会工程的价值分析,社会工程价值分析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使社会工程与公共政策分析,向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手段,而政策规划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它主要以当前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条件,按照未来一定时期预测的发展趋势进行规划,用未来手段解决当前问题。但由于未来不可预见、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所以政策规划的结果往往不能十全十美,存在一定的"缺口"。这种缺口称为"规划缺口"。规划信息失真、机制不健全、主体能力欠缺、价值偏离、技术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