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在美国外交战略中,均势外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基辛格主持美国外交期间,由于美国深陷越战,苏联、日本的迅速崛起,美国国力的相对下降,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刹住苏联的扩张势头,尼克松政府提出了对华缓和的均势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2.
自80年代以来,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目标迈进的外交活动,是以其国家战略——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为核心,以其对外经济战略、外交战略和防务战略为支柱而展开的。下面,拟对日本的诸种战略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3.
日本"资源外交"是能源与外交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确立稳定获取能源和有色金属的国际供求关系为目的的国家战略及其活动,主要包括日本与资源供给国、资源需求大国、地区及全球性框架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日本在中亚和中东积极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与资源供给国发展全面经济合作,参与改善地区安全,努力实现能源供给稳定化和多元化。日本资源外交具有发展大国间合作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产消国经济互补,在配合美国地区战略的同时确保本国利益等特点。同时,也将为中日关系带来加剧资源竞争、促进节能合作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5.
孙德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3):57-81,157,158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在对外关系上主要依靠联盟外交,如英、法、德等国家在欧洲的"合纵连横",日本的"与强者为伍"战略,二战后美国对北约和亚太联盟体系的经营,冷战后俄罗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依赖等。受制于自身独特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地缘环境,中国缺乏历史上大国崛起所拥有的"后院",中国的战略文化也排斥"势力范围"和"联盟政治"思想。作者从中国的时代需要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四大外交战略——大国协调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政治联合战略和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均难以满足中国的安全需要,中国应在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之外探索"第三条道路"——准联盟外交。实施这种"联而不盟"的特殊外交类型需具备四个条件:竞争性政治集团、动态性权力关系、严重性安全威胁和"统合性"战略文化。在新时期国际"多元格局"下,中国应尝试开展灵活务实、相互联动的"三环准联盟外交"——多边组织型、新兴合作型与传统友好型,它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运筹与美国、欧洲大国、日本、印度等大国关系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以来,等级秩序观念一直在日本的对外交往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作为一种战略文化,它曾几次导致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权”一直是日本保守党政权多年为之努力的国家战略目标。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新保守主义思潮泛起,如何重新确定日本国际地位的争论也随之产生,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是日本的战略目标,也成为2005年其外交的首要任务。然而,日本的“争常”外交仍然未改变过去一贯的战略文化,等级秩序观念依然左右着一些日本政治家的战略思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的这种战略文化是在没有充分反省过去侵略历史的前提下得以延续下来的,因此,国际社会目前所面临的共同任务是促使日本战略文化的根本转变,而并非匆忙地使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相似文献   

7.
试析日本的国际能源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伟军 《世界经济研究》2006,(3):84-84,F0003
日本是一个能源主要依靠进口的国家。为确保进口石油的稳定,日本将大力推进积极的资源外交、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和能源利用的分散化、以及建立地区性的能源安全保障机制战略。而日本国际能源战略的推进,将对中日能源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于宁宁 《理论观察》2006,19(1):41-42
冷战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状况急转直下,亚太地区挑战不断出现,日本对外战略面临新的选择。1995年起,日本开始外交努力,以赋予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新内涵。从此,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日本民主党政权在2011年完成的"以获取政治安全利益、分享经济红利为主题,实施多元化布局并以中美日三边对话为核心机制"的外交安全战略方向,主要受传统安全上大国关系特别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这一方向的确立,标志着日本政界主流及民主党内部多数派在外交安全战略上达成为了共识,其纵深处是对日本国家发展的愿景。受制于其在对世界形势特别是对中国的认知上"近视"的精细和"远视"的误判,这一战略并不能使日本实现"正常国家"的定位。日本民族自身的精神哲学、战后美国的东亚政策是阻碍日本进行历史反思的内外部因素,未尽的历史反思给东亚和平留下了不确定因素,日本的"正常国家"定位也因此难以为东亚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气候变化战略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日本从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气候变化战略,并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多边、区域和双边层次上开展了多元化的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日本气候外交战略的形成受到国内和国际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其主要战略目标包括促进日本“政治大国化”目标的实现、加强与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以及为日本环保产业拓展海外市场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之一,应从日本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尽快制定和完善本国的气候变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周边外交始终是中国对外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新时期周边外交需要从战略角度构筑“大周边”的整体格局,从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的双重角度出发,落实好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地区治理与安全的维护。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整个外交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积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外交思想观念、外交政策及对外战略上具体分析了近代中日外交政策的不同,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社会,清政府一直处在被动的以华夷外交秩序为主导开展封闭排外的外交政策,运用传统的"以夷制夷"等外交政策及手段,而日本则是尽力使自己融进近代科技社会的潮流中,积极探索道路去适应社会的新思潮,并很快制定国家的战略政策.中日比较优劣立判.  相似文献   

13.
琚泽钦 《魅力中国》2011,(5):121-121
当前中国在战略观念上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物质实力增强不等于软实力的提高。文化外交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已经被视为中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成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为一个海洋国家近年来一直密切关注北极问题.北极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以及北极航道的利用,都关系到日本的国家利益,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2015年日本政府出台官方北极政策,把北极问题视为日本海洋战略的一部分.今后围绕北极问题,日本将在外交领域、经济领域和学术科研领域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日本争取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安倍晋三的"右翼"指数"超标","历史问题"重燃的可能性大增,但安倍政府上台后不急于改善中日关系的策略不会持久,企图"围堵"中国的策略也不会成功。自称"自民党已经脱胎换骨"的安倍晋三在二度入主东京永田町总理府后,除了推出史上规模最大、超过20兆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外,在对外关系方面,则突显出与民主党截然不同的外交思维,抛出以"价值观外交"为主轴的日本外交新战略。  相似文献   

16.
商务外交:美国实现贸易政治战略转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商务外交的新视角论证了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途径。商务外交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战略的交融。从政治外交到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重大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商务外交贯穿于美国贸易政策和对外战略制定、实施和调整的全过程;(2)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国际政治和外交目标的最佳途径;(3)商务外交是美国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实现区域贸易外交政策的主要途径;(4)商务外交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与世界》2016,(41):70-71
根据广西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要求,广西友协在外交战略如公共外交、人文外交、民间外交等方面实行了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峰 《环球财经》2010,(1):40-41
耻感之下,日本政治外交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世界刺激的被动反应,缺乏战略思考,经常陷于被动。所以鸠山将来耍遭遇的风波,远不止献金这一场  相似文献   

19.
非洲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储量,也亟需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点区域。日本作为全球能源进口大国,高度重视通过能源外交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在此背景下,能源逐渐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日本一方面加紧完善国内能源经济政策机制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对非能源外交,逐渐形成了在官民协作平台统筹下,以传统能源供给和清洁能源技术为重点的能源合作格局。但是,由于体量规模、竞争压力、企业意愿等现实因素制约,日非能源合作整体进展有限。随着2022年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成功举办,日本加强对非能源外交的趋势将愈发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小泉东盟五国之行与"小泉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日本与东盟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面临新课题以及日本通商政策和集团化战略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小泉东盟五国之行提出了日本对东盟外交的新理念和“小泉构想”。小泉构想虽然受到了东盟各国的欢迎,但也有不和谐的弦外之音。由于小泉构想的空洞性和暧昧性,再加上日本国内农业自由化的掣肘,如何实现小泉构想,乃是日本今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