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不同企业的同类产品在质量、性能、成本方面会变得极为相近,企业越来越难以凭借质量、成本优势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间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技术竞争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它的中文意思是"烙印"。  相似文献   

2.
简讯     
45家央企入围2013世界500强 《财富》杂志于7月8日公布了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入围的中国企业达到了95家,比去年增加16家。其中内地企业为85家.香港企业4家,台湾企业6家。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今年有45家入围世界500强。前十名的中央企业有3家,分别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其中入围世界500强的电力央企有8家。  相似文献   

3.
近日,大唐集团召开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暨实现全年"三大目标"再动员会议,再次强调了今年冲刺世界500强的目标.此前,美国<财富>杂志7月8日公布最新世界500强,中国内地34家企业榜上有名,华能集团成为首次进入此榜单的中国发电企业,位列第425位.此外,华电集团、国电集团等也都提出了进人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几年中,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让高成本下的中国化纤业切肤感受到了成本优势渐渐丧失的压力,大量同质化产品开展了恶性价格竞争战,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局者毫无一外的进入了盈利不断削弱的无底深渊.如何获得更高的成本利润率,更强的竞争力、寻找更新的赢利点,成为了每一个企业必须要思考的课题. 而这之于整个行业来说,就是“加快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跃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值,重构中国化纤工业竞争新优势.”中国化纤协会表示,这一点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中国化纤工业正走在一条逐渐清醒和清楚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5.
《中华商标》2009,(12):61-61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Lab)编制的2009年度(第六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于12月7日在美国纽约揭晓。微软(Microsoft)击败哈佛大学(Harvard)从去年的第七名跃居第一,可口可乐(Coca-Cola)继续屈居第二,而排名第三的则是风头正劲的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le)。今年中国内地又有4个品牌人选,进入世界品牌500强总数达到18个,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度(第五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在美国纽约揭晓。非盈利机构哈佛大学(Harvard)从去年的第四名跃居第一,老牌“选手”、去年冠军可口可乐(Coca—Cola)今年屈居第二,而排名第三的是花旗集团(Citi)。今年中国内地又有3个品牌入选,进入世界品牌500强总数达到15个,其中中国移动和中央电视台位列前100名。  相似文献   

7.
企业资讯     
我国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2003年,我国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比去年增加1家。这12家企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其中一汽集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都是第一次达到世界500强的标准,一汽是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我国制造企业。这反映了这些企业和所属行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高成长性。(江石)企业不遵守3C认…  相似文献   

8.
研发中心的竞争,是跨国公司之间更高层次的竞争。继中国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制造中心之后,中国也正在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日益青睐的研发中心。据原外经贸部统计,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企业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的有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9.
标准成本制度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琦强 《冶金财会》2004,(12):34-3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竞争的范围日益扩大,竞争程度日益激烈。从长远来看,创造质量和成本优势是竞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因此,近些年来,成本管理渐渐成了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标准成本制度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分析,就两种成本管理制度的适用环境,以及它们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绩效评价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施工企业买测量仪器,会选哪个品牌?买台工程机械,又会选哪个品牌但凡种种,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设备的质量可靠性以及信赖度,这就是品牌带来的优势效应。那么,当我们施工企业作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方,由业主来选择的时候,企业的品牌是什么?品牌优势在哪里?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国外施工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品牌竞争取代价格竞争是施工企业竞争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时间境外市场的洗礼和熏陶,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模式已由原来的主要依托成本优势转向品牌竞争为主,品牌的示范效应日益凸现,“品牌决胜未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电力集团充分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用全球化的眼光经营企业、构建品牌,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为了帮助企业更科学地评价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培育企业品牌所特有的、难以被模仿复制的竞争优势,以便中国企业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品牌竞争力的研究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记者:美国的《财富》杂志,每年排出世界500强,能在这个栏目里崭露头角已成为企业家的梦想。近来,有多家媒介透露,中国的许多企业正在为跻身世界500强努力。这意味着规模的扩展和视野的扩展,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责任。您是怎样看待500强的呢? 瞿嘉东:我们应该注意到,70年代末的世界500强已经有2/3以上退出了这个阵营。而新进入的500强公司也面临新一轮的淘汰竞争。所以,在对中国企业进入500强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前,我首先想提醒那些企业家们,进入500强和保持500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王莹 《华北电业》2012,(4):70-7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武器,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今,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无论在竞争力及规模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中国企业数量从2006年的23家增加到2011年的69家。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它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因素,如价格、产品、服务、技术、质量、品牌等等,但是这一切竞争因素都可归结为企业能否获取人才优势和成本优势,其中尤以成本管理最为复杂、最具开发潜力,成本升降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它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最具敏感性的变量。那么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取成本优势呢?其具有开发潜力的因素本文归纳为五类,即企业规模经济、成本经验函数、企业的组织状况、一体化经营、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竞争激烈等复杂形势下,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益、出口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正逼近不少企业的生存底线,纺织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在国内外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业曾引以为傲的"价廉物美优势"难以为继,加上这两年的高库存危机,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企业应该摒弃这种低水平产能扩张、资源浪费严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依靠品牌、研发、管理、质量等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O,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铝企业将无一例外地进入中国市场,加之中国铝行业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近一二年来,各种成份和形式的铝冶炼和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兴办起来,又掀起了一股兴办铝企业的热潮。这样,铝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再加上国内原有的低廉劳动力优势的日渐丧失,产品质量和成本对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巨大作用将日益强化,在同样的内外部环境下,高质量、低成本将成为铝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说,质量、成本已成为铝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对国有企业来说,如何在这两方面保持比…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在加快,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产业,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已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但是,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的差距仍然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服装市场竞争已从传统的产品竞争演变为品牌与通路的竞争,物流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降低成本、强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由于服装是季节性和流行性特别强的产品,这在客观上要求服装企业做到库存管理最优、信息反馈高效、市场反应灵敏。然而,我国服装厂商多把经营的重点放在生产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相对比较粗放,导致了库存过大、物流成本过高、市场反应速度过慢、退货繁琐等一系列问题。因而,服装企业如何整合供应链,建立小批量、多批次、快出货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2003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差距 中国企业最近几年的成长速度在加快,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产业,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已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但是,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的差距仍然很明显。 1.企业规模上的差距。尽管与2002中外500强企业相比,2003中国500强企业的规模在扩大,2003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