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鹏  王飞 《济南金融》2007,(9):17-19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的选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介目标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都不尽相同。在比较、总结美、日、德、英等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指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是紧密联系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目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适应性大大降低,我国未来应渐进实现利率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创新浪潮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活动中,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的不同的,使前者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品质在下降,我国宜在继续选择货币作为中介目标的同时,应逐步强化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利率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美国20世纪90年代放弃了货币供应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德国在其他国家都相继放弃货币供应的中介目标的情况下,仍坚持这一目标,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与两国各自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有关,特别是金融创新对两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货币供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国内引起了争议,本文通过使用比较分析法和历史辩证法,比较分析美德这两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阐明目前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中介目标是基本合适的,只是在执行的某些细节上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4.
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中,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国的经济金融现实,对国际上常用的中介目标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量、汇率及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是一个现实选择。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应稳步推进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是联接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的桥粱,各国中央银行对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随着金融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正处在推进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使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均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作何种选择,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是连接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的桥梁。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正处在推进过程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均受到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取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联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金融变量,是能够为货币政策当局提供反应短期经济变化和金融趋势的数量化金融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各国中央银行都很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银行“惜贷”行为和企业贷款行为中的“道德风险”,使得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临困境,影响了近几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使我国直接面对大规模金融创新,这会使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不能准确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货币供应量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国家货币政策中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融技术发展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电子金融技术的发展,金融领域变革与创新的加速,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越来越不适宜,中央银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弱。本文通过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本身的变化的分析,得出:中央银行可以将利率定为货 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重点,通过调节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步骤。文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和中介目标种类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计量模型论证货币供给量目标的有效性.最后提出完善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岳天宇 《投资与合作》2011,(10):52-52,54
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中.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仅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桥梁.也是实现间接调控机制的基本备件。因此,中央银行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存在不少争议.主要集中于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是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目的是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确定一个与最终目标相关的、可控的、可测的具体指标(体系).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与中介目标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中介目标的选择与作用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传导途径的变化、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市场环境及金融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我国自1996年开始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以此为中介目标的弊端逐渐显现,重新选择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卓  高岚 《浙江金融》2004,(1):9-11
我国自建立中央银行制度起,一直采用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金融失控的冲击后,国务院、中央银行酝酿了改革;在1993年将货币供应量引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并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刘伟为  胡亮 《金卡工程》2009,13(9):8-8,109
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货币中介目标作为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是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联的,能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变量.其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94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即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控制货币,当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贷款规模。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和国际收支量的扩大,直接调控的局限性逐步显现。从1995年开始,我国采取了目前的非完全型的间接调控方式,即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并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执行5年来,这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如何?区域性人民银行的可操作性如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们有何启示?我们在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梁力 《金融纵横》2013,(9):46-50
自我国货币调控机制改革以来,央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贷币政策框架在稳定物价和反经济同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控名义锚的有效性遭到诸多质疑,本文通过对1996年至2012年货币供应指标M 0、M 1、M 2及G D P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探讨货币供应同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决定机制以及M 0、M 1、M 2中哪个指标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浪潮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调整,即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尚具合理性,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关做法值得借鉴,这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环节,这种选择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当前的这种选择是由我国经济金融的市场化进程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网络金融已成为现代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金融业的支付和结算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信用卡、借记卡、IC卡、电子支票等各种形式的电子货币应运而生.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使传统的货币理论出现新的变化,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给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