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政策性金融裹足于“粮改”,其职能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当前,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经营空间缩小,农发行粮棉收购贷款额度大幅下降,农发行的业务由综合性向单一性转变,严重束缚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亟需政策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得不到应有的政策金融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甘肃金融》2002,(Z3):17-22
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研究农业的发展问题非常重要.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健全而完善的支持体系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及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的研究,主要回答三个方面的定位问题:一是入世后我国农业发展的路子如何定位;二是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如何定位;三是从现阶段的职能任务出发,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3.
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农发行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以封闭管理为中心,充分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农发行的职能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巩固。但同时,伴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4.
丁振京  杨明飞 《银行家》2007,(4):107-108
为弥补金融市场在农业领域的不足,并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许多国家设立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且政策性机构和商业性机构分设,使政策性金融能够及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服务范围和领域。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农发行的支农职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努力探索。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左志 《中国金融》2005,(10):49-50
当前农发行的改革与发展正围绕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农发行的支农工作和完善运行机制的要求,朝着建立符合现代银行要求的体制和机制的轨迹运行。作为中央政府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政策性金融政策对农发行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明确的目标约束,降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成本,增强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这一政策目标的基本要求。研究农发行业务经营中的战略管理问题、保证农发行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前瞻性是转化落实中央政府金融政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县级农发行在专司政策性粮棉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职能后,开始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支持粮棉油生产、流通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本文就此提出了县级农发行职能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是我围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自1994年组建以来,在贯彻执行国家粮棉购销政策、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秉承家国情怀,自觉提升站位,将服务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全力以赴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政策性金融扶贫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农发行始终坚持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业务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9.
农业政策性银行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完善和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明确农发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完善内外部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农发行从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支持青海省农业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粮棉购销政策的调整,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发放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开放的市场,中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大国际竞争,要提高农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为尽快实现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的购销政策衔接,农业发展银行从改善管理手段出发,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国家政策信息及国内外市场交易信息,为粮棉购销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市场供求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陈建中 《金融纵横》2004,(5):F0003-F0003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成立十年来,认真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大力支持粮棉油购销,强化信贷支农,取得明显成效。十年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约2000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100余亿斤,油料20余亿斤,棉花4800余万担,有力地促进了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确立“讲政策、防风险、谋经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调节因素不断增强,政策性收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农发行需不断完善政策性职能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进一步完善农发行政策性职能,符合当前的基本国情,也是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本文立足农发行现有职能,提出了对贷款主体和业务范围适当延伸的建议:一是拓展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的一些农业项目贷款业务,二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投入,使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和支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作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起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日益成熟,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业政策性金融产生的可能性才变为现实.在我围金融体制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分析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成功发展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职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林海  祝麟 《浙江金融》2002,(12):25-25
自1998年5月农业信贷业务实行严格的资金封闭管理以来,农发行在有效遏制粮棉购销企业发生新的挤占挪用政策性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农民售粮款,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直接或间接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粮食生产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全国五省市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农业信贷业务却开始萎缩,贷款规模、利息收入出现"双降",更突出的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有效性也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县级农发行在专司政策性粮棉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职能后,开始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支持粮棉油生产、流通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本就此提出了县级农发行职能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定位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发行业务定位不明,支农职能不强,运行效率不高,资金循环不畅的问题突出,不适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要求其改革的呼声长期不绝,本文尝试借鉴国际政策性银行发展经验与国内的有益探索,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发,提出应进一步强化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并据此研究石室农发行业务定位和发展战略,本文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棉购销市场全面放开 ,必将带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粮食购销贷款业务进一步萎缩 ,使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现有职能与服务“三农”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为了研究现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的调整完善 ,本文结合湖北省黄石市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 ,论述了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离不开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和现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调整完善具有必然性的观点 ,提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完善的构想。目的是通过探讨在粮棉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 ,围绕服务“三农”调整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 ,使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特有功能和作用 ,以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农发行业务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策性银行改革转型的国际背景与国内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双重影响下,作为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终于拉开体制改革大幕,向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并存的综合性开发银行转型,使得其治理结构弊端成为无法回避的首要难题。本文从农发行的改革现状入手,分析农发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粮棉流通市场化和农发行职能的逐步调整,农发行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履行好新阶段的各项职能,满足国家政策性需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农发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要适应新阶段职能定位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农发行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