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公有制的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实现形式问题,目的是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效率统一起来。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在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时,应注意劳动权的保护,建立所有权、经营权、劳动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体制。劳动集体合同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晨曦 《全国商情》2009,(15):138-139,130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既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存在着客观的缺陷,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二者的优越性.在具体的结合过程中要求巩固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落实政府宏观调控,保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一论断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公有制认识的误区,决定了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的兼容性成为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4.
“市场失灵”只能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限的国有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生产社会化”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替代私有制的生产力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同发展要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必须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国有资本和企业与民营资本和企业的资源配置协同,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产品供给协同,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产业发展协同,进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自的比较优势,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历史性变革及其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相继建立了以国有经济为领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这三次历史性变革,使劳动人民从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剥削制度中彻底解放出来,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日趋完善。但是,有人却企图从理论上全面抹黑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这种“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险恶用心是很值得警惕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应联系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来进行分析。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总体上看,不存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不存在劳动力所有权的转移,不存在剥削和雇佣劳动关系。因此,劳动力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把国有制当作社会主义的必然形式来看待,而斯大林则认为,国有制是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是高级的公有制,这是错误的。总规模偏大和内生的制度缺陷是国有经济的根本问题。根据国有经济改革的实践和党的十六大精神,通过部分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适度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从所有权入手,改目前的“一级所有,分级管理“模式为“分级所有,一级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利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是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公布的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所有制结构显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严重动摇。振兴公有制经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深化改革中的指导地位,排除西方主流经济学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干扰和误导,反对私有化。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坚决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振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思路上来。  相似文献   

9.
土地所有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实现农民土地的个人所有权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是根据地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解放初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传统公有制的"公社化""集体化",取消了农民个人的土地所有权,使农业生产受到挫折.土地个人承包制度突破了传统公有制的束缚,使农村改革获得很大的成功,但仍然没有回归土地的个人所有权.只有把土地所有权落实到个人,并实行现代公有制的管理,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地位和稳定作用;二是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三是垄断地位和控制作用。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