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说的正是我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真实写照。一场场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盛宴,不知不觉间将我带入了历史的河流而不得自拔,也让我深感自己传统文化底蕴的薄弱,进而燃起了我潜心研读古文经典的欲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反思、总结。接下来,我就谈谈  相似文献   

2.
代丽娟 《魅力中国》2014,(9):230-230,232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学者程颐也很强调学和思的结合,他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如果只通过多问、多见、多识、多听等获得感性知识,而不经过思维加以分析整理、引申归纳、对比推论,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话,学习是不会有收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体会到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  相似文献   

3.
赖军 《重庆与世界》2017,(33):80-80
高三习题课是不必可少的一个复习环节。教师必须学会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有效提高习题课效率。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众所周知,高三的习题课是相当多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反思习题课,只是埋头做题,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提高缓慢。要有效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反思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郑贤明 《魅力中国》2013,(28):154-15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不断思考,才能有所提高。班主任工作也是这样的,要不断地思考,总结。才能有所前进。民族地区的班主任工作,总是与民族地区的教育和民族地区的特点相一致的。本文结合自己在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2012,(28):83-84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同流合污。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只求完全一致,却不讲求协调,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社会氛围太过功利,不重视自身乐趣。没有养成对读书的热爱是很遗憾的,人生中少了很多乐趣。大学的教育要教什么,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延展一下,像我的学科——社会学,还教怎么做社会调查,自然科学则要教大家怎么做实验。在这儿我就谈两件事:一是怎么读书,二是怎么思考。这倒应了孔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带来的是乐趣而非利益怎么读书呢?我想从不喜欢读书开始谈起。我所见到的情况,无论小范围  相似文献   

7.
正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意思是质实多于文采则粗野,文采多于质实则虚浮,文采与质实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应该具备的素养。文质关系的提出,看似是指做文章时关于文采与内容的把握,实则其中蕴含的道理也可以推及到做人与做事。就我们教师而言,我觉得"文"和"质"可以有以下两层对应的含义:1."文"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质"即教师的思  相似文献   

8.
"学" 这一概念在《论语》 中有重要的地位, "好学" 作为君子的一种品德, 不仅是治学者要达到的标准, 也是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论语·学而》 第十四则: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矣'" 这句话的解读, 从生活与学习、 为学的处世之道以及君子好学的态度三方面来论述为学应有的精神与态度.  相似文献   

9.
任静 《魅力中国》2014,(15):117-117
在语文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是教师及时补救的依据以及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通过课后反思能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可见,写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法国《世界报》10月4日】这场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将会使亚洲加速成为世界的中心。这一趋势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只是1997年的危机中断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第一次看,但是这个假期我却真正体会了一番,虽然不止看了一遍,也把玩了不少句子,但是最值得一提的只有三句话:"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恶欲者,心之大端也". 现在再谈《论语》或许显得有些过时,但是《论语》作为几千年来的中国教育教科书,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和西方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会说,一个会做,西方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落实了我接下来所要分析的三句话.而我们多表现在口号中,心理得到了满足,行动却寥寥无几.有人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带来的反而是精神文明的退化,相信看完下面的分析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几千年前别人就可以看明白的东西,现代人反而做不到了?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为政第十八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师,比孔子小48岁,如果用现在的区域划分,是河南登封籍的年轻学生。他虽然出身贫寒之家,还犯过罪,但在孔子的教育之下却成为名显于天下的著名教授。孔子死后,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9日】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总的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而非仅仅是几种主要食品价格的临时性上涨。但人们对于应如何解决这个货币问题却仍是众说纷纭。中国政府上周决定以行政手段来抑制投机性“热钱”的流入,这说明决策者仍认为——或只是希望——加强监管就能够取得成效。但这可能会是一个代价不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资产与产权》2003,(3):39-41
遵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评字【1999】118号)、中注协《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会协【2000】183号)和省财政厅《关于进行2002年度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年检的通知》(晋财会【2003】2001号),我协会于2003年2月27日至3月30日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了年检,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燕 《走向世界》2011,(16):18-19
读书,是历代都推崇的一件事情。《论语》开篇就表明了孔子读书的立场和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首先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又说"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学。"  相似文献   

16.
储云芳 《中国西部》2012,(Z2):36-38
《论语》有三句话最值一提:"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恶欲者,心之大端也"。《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第一次看,但是这个假期我却真正体会了一番,虽然不止看了一遍,也把玩了不少句子,但是最值得一提的只有三句话:"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恶欲者,心之大端也"。现在再谈《论语》或许显得有些过时,但是《论  相似文献   

17.
微禅理     
《老区建设》2015,(1):63
【一日禅:气度决定格局】心量太小,难成大器。只要我们的心量不断扩大,现实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直至忽略不计。气度决定格局,一个人能经受住多大的打击,才能干出多大的事业。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让烦恼变成大海里的一滴水。内心强大,则世界辽阔。【一日禅:生命三要】生命取向要高,生命力量要大,生命体验要深。取向高则不肖于低级趣味,方能无穷尽地奋斗下去;力量大则不输给恩怨情仇,才能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体验深  相似文献   

18.
<正>1.A《一种银行存取款通用IC电子印鉴章及其存取款机》【专利号:ZL20111010157802(已公开)】B《一种银行存取款通用IC电子印鉴章》【专利号:ZL201120120649.9(已授权)】C《通用IC电子印鉴章及其偶件装置》【专利号:ZL201320544731.3(已受理)】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行存取款通用IC电子印鉴章,包括有机玻璃柱体、IC芯片和磁体;IC芯片镶嵌在有机玻璃柱体的一端面中心;磁体也镶嵌在有机玻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进修学院接受了近六次的传统文化培训,每次培训之前的《论语》诵读,再加上培训专家的讲解,使得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遂找出《论语》一书细细研读。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读完《论语》,我发现,其中的很多观点,在生活中适用,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也适用。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借鉴孔子的一些思想指导教学,教育学生。这使得我惊喜万分。首先,在学习和工作上,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子曰:"学而不思则惘,  相似文献   

20.
【妙语"红楼"】刘姥姥不自惭形秽,更不假充斯文,而是充满自信,始终坚持农家乐的本色。王熙凤虽然处事手段高强,但说到《红楼梦》里真正的高手,当属刘姥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只是一个没见过世面、年过古稀的乡下老妪。家中面临破产,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眼看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