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和国内外商业力量的推动下,重庆两江新区实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爆发式增长,有力支撑和引领了重庆市的创新驱动发展。但是,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和重庆市域经济的"增长极",两江新区对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的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仍存在市内创新资源争夺加剧、产业集群集聚难度加大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江新区建设全国领先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策源地的路径:一是完善创新链条,优化创新体系;二是加强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三是推进转型升级,推动融合发展;四是构筑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两江;五是推动全域创新,构筑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2.
两江新区被赋予的战略定位相当高。据国务院批复文件,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要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要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相似文献   

3.
《今日重庆》2010,(7):30-31
作为全国政策含金量最高的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集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内陆保税港区政策于一体,对区内所有企业授予在综合配套改革和与国际接轨方面的先行先试权力。目前而言,两江新区实施的优惠政策包括:  相似文献   

4.
3月27日,重庆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太平洋电信(重庆)数据中心在两江新区投入运营.这里,一个以离岸数据处理为核心、未来服务器规模将达百万台的国家级云计算基地正加紧建设,已吸引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落户.这是两江新区布局新兴高端产业、打造开放功能平台的一个最新进展. 千百年来,长江、嘉陵江于重庆交础,建平台,布产业,走出了一条内陆开放新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说,两江新区正处在大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国务院赋予的"五大功能定位",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实干,勇当综合配套改革的排头兵,加快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成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成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加快建成现代都市新区,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5月11日,市长黄奇帆在两江新区调研时指出,要立足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进一步乘势而上,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听取两江新区以及相关区县、企业汇报后,黄奇帆说,两江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领头羊,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战场,两江新区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  相似文献   

6.
两江新区起大步 重庆跨越开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区域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阶段重庆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重大平台。重庆必须肩担历史使命,智勇兼具,以战略远见规划好、雷霆手段开发好两江新区。  相似文献   

7.
《今日重庆》2022,(4):10-11
4月18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前往沙坪坝区、两江新区等地,就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8.
正2018,是重庆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重庆外向型经济的走势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重庆将紧密围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助推两江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示范项目、中欧班列(重庆)、"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等重大涉外项目建设,推动重庆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两江新区挂牌成立,使国家战略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中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三道难关”的攻克,缺少的不是杠杆而是支点。两江新区的历史使命,就是树立内陆开放的标杆,引领西部走向开放文明之路;架设城乡全面健康发展的杠杆支点,撬动西部。  相似文献   

10.
两江新区将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发展。 重庆具有作为承接地的特殊区位优势和内陆先行开放的条件——地处东西部结合部,位于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人才科技储备充足;支柱产业基础雄厚,主导产业竞争力提升快:金融实力强,商贸物流辐射面广等等。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与世界》2012,(6):16-19
2012年6月18日,重庆直辖15周年,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两周年。已满两岁的重庆两江新区,如当年上海浦东之长三角、天津滨海之渤海湾,两江新区成为重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2.
《今日重庆》2012,(Z1):66-69
2012年,让三大产业成内陆开放加速器,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实现缩差共富在2011年全球经济面临极大困难的背景下,北部新区以独有的"向北"速度,上演了一场为重庆和两江新区内陆开放"提速增质"的重头戏。北部新区管委会还获得了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面对经济形势极其复杂的2012年,在全国"稳中求进"、重庆市"快中见好"的基调下,北部新区又将如何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13.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6月18日挂牌成立,将重点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培育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314"总体部署、国发3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二环时代和两江新区重大历史机遇,利用两江新区发展平台,围绕建设重庆主城新的重要增长极、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和重庆市全面小康社会先行区,打造"幸福北碚"的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真抓实干,规划建设"北碚、蔡家、水土、澄江"四大组团,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高品质生态商住、特色旅游"三大产业,深入推进"幸福北碚"五大工程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把北碚建设成为"都市花园、人文福地、宜居之城、两江新秀"。——北碚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5.
李勇 《特区经济》2012,(1):193-196
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向内陆延伸、生产力重新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中国西部未来发展的引擎。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两江新区"也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甚至是国家区域板块的重要支点。基于案例的视角,本文从两江新区的定位、比较优势、在国家战略转型中扮演的角色和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江新区可以在引领发展内需主导性经济、建设产业大基地、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带动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等方面率先进行突破,起到西部标杆和中国发展战略转型重要突破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与世界记者: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的两江新区,迎来了第5个开发建设之年。新常态给两江新区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汤宗伟:新常态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两江新区正努力适应新常态下的变化,趋利避害,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更好地推进开发开放。我认为.机遇采自三个方面。一是新常态下区域战略调整带来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重庆开放带来的活力,在世界范围内常被人们提及.引进惠普,实现笔记本电脑产业从无到有;打通"铁海联运大通道",破解内陆放新区总能带动一方发展,"两江新区"也将带领西部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背景之下,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西北内陆城市要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当地开放发展的历史任务,需要改善当地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甘肃省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和兰州新区"两口岸一平台"建设是发展口岸经济的抓手和重点。目前,兰州在建设口岸、陆港,发挥通道优势的过程中主要存在3方面的问题:第一,多式联运建设不完善;第二,优势产品例如特色农产品未能规模化地走出去;第三,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陆港存在同质竞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口岸经济,首先,加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在电子商务、大数据、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其次,强化各自的功能侧重,真正实现错位发展;最后,优化企业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19.
吴建荣 《特区经济》2012,(2):206-208
两江新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两江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及重庆市政府实现"314"总体部署的迫切需要和最佳选择。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的比较优势,并从政府行为、产业布局、文化建设、人才引进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1,(4):14-15
兔年伊始,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再擂战鼓,快马加鞭。2月16日,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召开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七大攻坚战"誓师动员大会,标志两江新区将以两年确保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