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缘经济一般是指地区位置邻近或地体毗连的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资源互补、经济合作,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区域合作所具有的“地缘”特点,使地缘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地缘经  相似文献   

2.
对济南市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经济关系是指不同地区在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参照并改进了已有的测度地区间地缘经济关系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对济南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分析了济南市地缘经济关系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最后据此对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缘经济关系是由于不同地区在地理、经济、化和社会风欲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而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本首先分析了地缘经济关系的涵义,设计了一个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测度地缘经济关系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对山东省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数量测度和类型判别;分析了山东省地缘经济关系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最后据此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在东亚经济发展与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将对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与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均带来深远的影响。从国际角度来看 ,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目标是形成“环南中国海经济圈” ,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目标在于形成“环黄海经济圈” ,这两大经济圈将通过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等东海地区的积极参与 ,形成一个海路与陆路并行的西太平洋经济带。这一经济带的建立将使中国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潜能 ,也只有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潜在的经济能力能够推进这一东亚各国共同事业的完成。从国内角度来看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正在经历内线转外线、边缘切入与渐进北上的实践 ,但是西部大开发迟滞了中国经济发展地缘战略的再突破 ,使渐进北上的地缘发展态势止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经济发展地缘战略的新突破在于理顺京津关系 ,充分利用日韩资金 ,着重打造辐射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环渤海经济圈”。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推进恩施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空间经济联系量、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度研究了恩施州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发现:从空间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来看,恩施市与建始县、宣恩县匹配度较好,提出恩施市应与建始县和宣恩县加强经济合作一体化,发展旅游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缘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进而对“长三角”区域15个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极地区地处地球北端,为常年寒冷冰冻地区,人烟稀少。近年来,北极地区似乎突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原因则在于随着北极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前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极各国在北极领土和水域中的争端日益升级,与此同时,我国在多个领域受到北极事务演变的影响,在北极地区有着利益和责任,以合作的姿态参与北极事务是我国与其他相关国家合作共赢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地缘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章首先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进而对"长三角"区域15个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开放潮》2001,(4):52-54
随着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重心的转变,台商对大陆投资区域格局也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台商对地缘接近的福建沿海地区投资趋缓,对珠江三角州地区的投资仍在持续增加,对长江三角州地区的投资则出现大幅增长势头,并开始部署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同时,台商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产业群与生产基地,形成新的两岸产业分工布局,加速两岸经济的整台。台商对福建沿海地区投资趋缓 福建与台湾有较强的文化与地缘优势,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地区,也曾是投资最多的地区。近年台商投资虽有所减缓,但仍是台商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据福建省统计,到20…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向西开放的比较优势 第一,新疆在向西开放战略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从地缘经济合作来看,中西南亚区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盆地”.是世界各个经济体极力开发的区域,泛欧亚铁路、TRACECA计划都是世界大国争夺和控制欧亚运输走廊的印证。新疆正是面向中西南亚区域的“桥头堡”,与周边8国接壤,拥有18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其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十分优越,不仅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在全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沿边开放地区与周边国家相邻、相连,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必将首先对这些地区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地区要适时充分发挥地缘、口岸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我国加入WTO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进其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12.
赵银亮 《亚太经济》2003,(5):7-10,14
影响东亚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区内及区域外国家的不同地缘战略诉求是决定该地区经济合作道路和前景的重要因素。不同战略力量的演化和地区战略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度和未来走向。探索并构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摆在东亚各国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这一能源热点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国家相互的地缘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能源地缘格局,具体表现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能源地缘国家相互之间在地缘上的认知分歧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多边能源合作的最大挑战。中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前景取决于各参与国为改变相互地缘认知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14.
刘菲 《环球财经》2005,(3):91-92
黑海,历来是大国争夺的对象。这一地区不仅是欧亚大陆的接合部,而且还是世界能源运输的咽喉战略要地,是地缘经济争夺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地缘政治经济的现实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出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应与开拓我国和欧亚大陆国家间经贸关系、构筑我国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同步进行 ;在对资源的开发规划上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超前意识和资源安全战略意识 ;应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型环保工程 ;应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其目标应是西部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大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共生发展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地缘共生模式、血缘共生模式、信仰共生模式等,地缘共生模式是以地缘为场域的文化共生模式;血缘共生模式是以民族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共生模式;信仰共生是以多民族的共同信仰为精神纽带的文化共生模式,这三种模式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新时期,透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共生发展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经验,对今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喀什经济开发区是中央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做出的合理的地缘战略选择,是对西北地区地缘经济、政治的一种整合,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与中南亚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本文基于地缘政治理论,阐述了建立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地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边境地区地处辽宁省的东南部,以丹东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包括本溪、沈阳、抚顺、鞍山、营口、大连等相邻地区.该地区与朝鲜都处在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该地区作为我国既沿海又沿边的对外开放的前沿,有着更为优越的地缘环境.  相似文献   

19.
沿边开放地区与周边国家相邻、相连,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必将首先对这些地区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地区要适时充分发挥地缘、口岩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我国加入WTO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进其战略升级。(一)我国加入WTO,自觉遵循WTO规则以及国际惯例、国际法律,实行政策、法律、体制,市场与国际市场经济对接,必将首先有利于沿边开放地区利用外资、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在待遇上,根据WTO规则,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商投资将实行国…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缘经济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缘经济学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词语,但人们对于它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和误解。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缘经济学的定义是模糊的,其主要观点的归纳也是零散、缺乏系统的。本文考察了对地缘经济学概念的不同理解,辨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地缘经济学的定义,然后对地缘经济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文章最后就地缘经济学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地缘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