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讯》2012,(42):79-79
秋去冬来,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又多了起来。本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却有一些人把好“经”念歪了.将下基层变成了“吓”基层。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还在机关,“好好准备准备”的通知早已下去了;有的下基层警车开道,记者拍照,陪同班子一套又一套——这种场面中,群众即使被找来座谈或被访谈。也浑身不自在;有的光拣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部门检查、调研,吃、住、玩极尽高档;有的怀私心杂念,或要求下属单位关照亲朋好友,或摊派价高质次的商品;有的不了解卖隋就发号施令,胡乱指挥,让人执行不好、不执行也不好。这样下基层,只会“吓”到基层的干部群众。下基层的领导千部应端正思想,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实实在在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才不会将“下”变成“吓”。张崇明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党的光荣传统,但时下却有一些同志把好"经"念歪了,将下基层变成"吓"基层,引起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吓"基层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人还在机关,让下面"好好准备"的通知早下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看了一幅漫画,题目是“吓基层”.几辆下基层的大车、小车,插着俭查、指导的旗帜,坐满了检查指导人员,每辆车头都如人之嘴状,看起来委实有点吓人,看罢之后,笔者为之拍案叫好.时下,一些地方吃喝风屡禁不止,有些部门打着  相似文献   

4.
某地一同志从基层调研回来,写一总结报告呈领导。领导发现报告中把“下基层”写成了“吓基层”,纠正道:怎么能把“下基层”的“下”字多写一个口呢?该同志一脸严肃道:现在某些人下基层总带一张嘴巴,作指示,发议论,且大吃大喝,这不是“吓”基层吗?这可能是笑话,但却能反映出少数干部下基层时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应该说,大多数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身体力行,走村串户,向群众摸实情,给群众办实事,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赞扬。但是,也有一些干部到基层喜欢摆官架子:对农民讲话满口"官腔",不是教导就是指示,农民听着就像进了云山雾  相似文献   

6.
徐大聪 《宁波通讯》2011,(18):50-51
在“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我带着“按照城乡统筹要求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建工作”这一课题,到联系点——东郊、福明街道蹲点调研。期间,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实地调研等形式,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通过调研思考,我对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深刻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持续提升基层统计工作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出了一些改革创新思路,以期对提升基层统计工作水平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鄙人虽捧有一碗令下岗职工羡慕的公务员份饭,忙碌于领导左右达十余年之久,却时常在领导的差遣声中“找不着北”。譬如近期鄙人就对领导下基层去干什么的问题,硬是没想明白。 领导下基层去干什么?当然是去搞调研呀!报告、文件、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不是都这样讲吗?的确,从面上讲,领导下基层确确实实是去搞调研。通知是这样发的,领导是这样做的,发言是这样讲的,一点没错!然而,深入到其中一细想,吾便又觉得此事似乎并非大家所说的那回事。 大凡下基层去调研的领导至少也得是个县处级,否则,他摆不了那个谱。作秘书的,为领导得先办好三件事:一是找有关部门弄一份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让领导熟悉,免得到时开“黄腔”;  相似文献   

9.
李新学 《发展》2011,(2):48-48
扑下身子到基层 亲历亲为作公仆自2009年5月份,全国“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平凉市崆峒区委组织部紧密结合全区组织工作实际,着力在解决基层困难、加强基层党建、强化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下基层不是面子工程 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选派干部驻村开展工作.但是,也有一些单位和干部敷衍应付,搞面子工程.具体表现在:有的单位行动迟缓,认为干部下基层是一个包袱,借口业务工作繁忙,人员力量不足,要么不理不睬,要么支差应卯,有的单位下基层满足于大轰大嗡,赠送一点物资,慰问几户群众,表态给几个项目,就认为完成了任务,不摸实情,沉不下去,有的干部不是主动地深入基层,而是抱着"交差"的心态,到农村转一转,看一看,早上去、下午走,蜻蜒点水、走马观花,糊弄单位、愚弄群众;有的干部架子大,下基层热衷于搞层层陪同、既让基层苦不堪言,又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  相似文献   

11.
“吓基层”百害无一利。这样的行为与工作。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都是极为不利的。“吓基层”的念头当止,“吓基层”的行为当休。如果“下基层”成为“吓基层”的话。我看还是不下的为好。  相似文献   

12.
李士春  段晓津  刘小军  唐荷 《发展》2012,(6):130-132
为了保证油田企业数字化改革进程下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西峰采油三区在工作中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本文针对数字化改革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数字化改革下基层党组织设置及运行的基本做法,提高了油田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立波 《东北之窗》2014,(15):23-23
正下基层让我体会到了基层是年轻人学习的大课堂,即使自己收获了真知,也知晓了百姓心中的所想、所求、所需。——庄河市城关街道日新社区"第一书记"石琳  相似文献   

14.
在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最近抽出10天时间,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与干部、工人及农民群众促膝交流.这次走访调研,使我深受教育和启迪,也使我意识到,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与他们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相似文献   

15.
据媒体报道,秦都区干部下基层大多只身一人,走村访点问得细、看得真、查得实,群众的难题解决得更彻底.笔者不禁为这样的做法叫好. 只身下基层,能真正了解群众想的啥、想要啥.区干部下基层一律不准提前打招呼、不准带工作人员、不准安排陪同,真正做到作风实、底子清、情况明.区干部与村民促膝交谈,把村民当朋友,村民也不把干部当外人,想说啥就说啥,毫无顾忌.区干部与村民真正打成了一片,村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区干部悉数掌握,为今后制定整改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下基层中存在着"四少"和"四多"."四少",就是到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领域摸爬滚打少,在基层安心蹲点深入调查少,真切了解民众所思所盼少,协助下面解决难题少."四多",就是去基层开展检查多,按事先确定查看样点多,和下面党政领导接触多,注重听取下面汇报多. 这"四少",难以掌握做决策干工作所需的社情民意,难以和群众心神相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相似文献   

17.
变传统"酒桌文化"为与民同乐的"政治清流"短短三个月雷厉风行的贯彻实施,基层干部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诸多"利好":领导下基层接待从简,上级开会时间缩短,领导讲话简明扼要,应酬宴请明显减少,基层党员干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全力以赴地加快区域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公共产品供给,使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地方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也有一些地方从党政机关选派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任职,还有一些地方面向优秀村干部招考公务员.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在基层、在一线培养干部的正确导向,是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大批传承党的事业的接班人的创新之举,值得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19.
下基层,是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家常饭。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下基层的科学化水平,使之实现常态化,增强实效性,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今年全省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的活动中,省扶贫和移民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下基层和求稳定、谋发展的双丰收。一、解决盲目下的问题——胸怀全局,审时度势,明确新形势下下基层的意义和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下基层切莫“爱富嫌贫”陈勇笔者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如今有些干部下基层"爱富嫌贫",那些交通便利、财力厚实、特产丰富的乡村,常常车水马龙,人多时吃饭的达十余桌。而一些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少有特产的乡村,却常常"门前冷落车马稀"。下到较富裕的基层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