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毛主席在马背上吟咏的那首饱蘸激情、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篇《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笔者对广昌这个苏区县的最初印象。作为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耸于广昌县驿前镇贯桥村的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和一座座红军营房,见证了当年悲壮的历史;作为原中央苏区北大门的广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  相似文献   

2.
正泰和县,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位于井冈山下,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记者曾经多次慕名来过泰和,每次踏上泰和的土地,都会想起泰和名言"地产嘉禾,和气所生"。每次仔细品味着这句话,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着1800年建县历史的泰和人民,用智慧、勤劳,不仅孕育了深厚的古色文化,同时,还书写了令人肃然起敬的红色文化。随着本刊"走进苏区"的专题采访,记者一行又一次来到泰和县,采访扶贫和  相似文献   

3.
正黎川,一块血与火铸就的土地。1933年5月,闽赣省工农兵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湖坊墟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闽赣省第一次苏代会召开,正式宣告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闽赣省一带留下光辉的足迹。此后,黎川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黎川,一方洒满扶贫移民工作者汗水的土地。黎川县扶贫和移民办紧紧围绕《国  相似文献   

4.
正一提起兴国县,可以说天下闻名,妇孺皆知,令人景仰,令人向往。因为这里是中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中国烈士第一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近日,为了展示近年来扶贫和移民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报道《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扶贫和移民系统推动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情况和突出表现,本刊记  相似文献   

5.
正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国土面积2695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北宋元和建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一代文豪欧阳修便诞生于此。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永丰淳朴、勤劳的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反围剿的战斗中,为永丰县争得了"赣南红乡"之美誉。"不识此地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永丰县的真实写照,层峦叠嶂的山势决定了永丰县的贫困现状。为提高"红乡"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当前的  相似文献   

6.
温子荣 《老区建设》2014,(13):17-19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0万.宁都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诞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驻扎地;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巩固后方以及最后阻击和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是红军作战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成立了少共国际师.  相似文献   

7.
正"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掩映在鲜花绿树丛中,蜿蜒平整的水泥路,整洁舒适的农家小院,不断壮大的扶贫产业,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处处呈现喜人的变化。"新春伊始,当本刊记者一行踏上石城这片红士地时,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生态、和谐的蓬勃发展图。石城县地处赣江源头、武夷山脉中段西侧,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8.
2012年,当“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再度吹响,当“振兴发展”的旋律在赣南苏区高昂欢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迎来了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等多项重大政策机遇,扶贫开发快步提速提效,在新的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9.
正自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启动以来,广昌县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巧借全省统一战线开展"同心·振兴原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创建活动这一机遇,着力于打造全市苏区振兴发展的"广昌样板"这一要求,全面策应,主动对接,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主要做到"四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老区建设》2014,(7):17-19
自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启动以来,广昌县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巧借全省统一战线开展“同心·振兴原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创建活动这一机遇,着力于打造全市苏区振兴发展的“广昌样板”这一要求,全面策应,主动对接,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金秋时节,百里莲乡江西广昌处处白莲飘香。在毛泽东同志当年挥毫题就著名词章《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广昌路上,从早到晚,成群结队的嘉陵轻骑与摩托满载莲子,穿梭城乡,南来北往,熙熙攘攘,这是中国白莲之乡广昌的  相似文献   

12.
广昌,一方沸腾的红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昌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1930年,毛泽东途径广昌,在马背上饱蘸激情,吟就了光辉词章《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使广昌闻名遐迩。2012年3月以来,带着对苏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带着对苏区振兴的强烈使命,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部长蔡晓明五次踏进广昌,带领全省统一战线深入开展"同心·振兴赣南等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区"创建,  相似文献   

13.
水木  程文燕 《老区建设》2014,(17):21-23
正2014年,是江西省广昌县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攻坚年,这一年还是广昌"共创·小康"工程的开局年。为加快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广昌县委、县政府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要求,从2014年开始至2018年,连续五年在全县全面深入实施"共创·小康"工程,突出抓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扶贫基金会向广昌捐赠爱心电脑百台4月7日,广昌县尖峰乡宏图营前小学鼓乐喧天,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的爱心电脑捐赠仪式在此举行。捐赠仪式上,上海盛大网络有限公司、上海成协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惠骏物流、苏州联捷物流等企业代表向广昌县捐赠了100台电脑和一批学习文具,用以改善当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广昌今昔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这是毛主席在著名诗篇《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前辈在广昌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素以产通心白莲而驰名中外,有莲乡之称的江西广昌县,也因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老区建设》2013,(11):18-20
江西省广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中央批准的原赣南中央苏区县。2011年年末,全县总人口24.2万,其中乡村人口20.1万。"十二五"规划国定贫困村29个,省定贫困村59个。2012年,广昌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省、市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全县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精神,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和"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为抓手,高位推动,落实责任,强有力的打响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并取得良好的扶贫实效。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省广昌县地处抚州市南部,连接赣南和闽西。土地革命时期,红四军开辟了广昌苏区,属中央苏区江西省管辖。1934年苏区失陷后隶属江西省国民政府第十一、第八行政区,1949年9月解放后至1952年隶属宁都专区,1952年至1954年隶属赣州专区,1954年至1983年隶属赣州地区,1983年后隶属抚州地区(2000年10月抚州撤地设市)。辖5镇6乡1场,县域面积1612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8.
广昌地处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西麓,是抚河的发源地,居赣、粤、闽之交通要冲。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公顷,林地面积10.17万顷,森林覆盖率为65.8%。广昌总人口为24.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1万人。广昌物产丰饶,通芯白莲、烟叶、茶树菇、油茶、泽泻为广昌五大传统特产,远销欧亚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产通芯白莲自唐仪凤年间(公元  相似文献   

19.
正开篇语: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各单位、各组织抢抓机遇、创新举措、积极作为,革命老区建设和扶贫移民工作成效显著,涌现出了一大批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此,本刊从本期开  相似文献   

20.
新事物的成长发展,都会遇到困难,都会有个过程,推广叶面宝也是这样。在千百万农民尚未真正认识其价值以前,农民是很难有积极性的。广昌的这个做法,值得借鉴,领导重视,县老建办有措施,特别是他们抓住了对村党支书进行专业培训,使乡村干部成为叶面宝使用的带头人,形成了推广的气候,进而掀起了推广工作的热潮。这一点,是很值得各地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