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谣言已成为困扰网民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一大阻碍。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3月,有关部门清理的各类网络谣言信息就高达21万多条。据法制网的调查显示,在2012年出现的网络谣言中,有51.7%是源自微博,27.6%的网络谣言源自论坛或者主要在论坛中传播。2012年4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人民网、新华网等联合发出"抵制网络谣言倡议书",指出"健康、文明的网络是每一个网友美好的家园",希望广大网民坚决抵制谣言、谎言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给谣言、谎言提供传播渠道,做网络健康环  相似文献   

2.
受众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表现为,草根话语表达心理,情感发泄心理,引起关注和自我实现心理等,从而引起社会和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受众逆反舆论事件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正能量积极传播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受众逆反舆论事件模式为例,在分析传播学视角下对受众逆反舆论事件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外经验整治网络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谣言是散布于网络,流传于社会的对事实歪曲的网络言论。网络谣言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信息在自然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导致信息失真,成为谣言。二是某些人基于社会性或经济性目的对信息进行篡改,主观恶意目的明显,形成谣言。目前微博谣言的传播路径往往表现为谣言从微博引爆,引起较大的舆论,  相似文献   

4.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网民数量将近5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主体传播信息的自由和无距离,使得一些虚假信息迅速放大,形成网络谣言.近年来,我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网络谣言发生了数十起,造成了诸多社会负面影响,网络谣言为何肆意横行?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笔者认为对此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也开始传播,相较于普通谣言,网络谣言传播目的更具利益性,传播过程更快速更广泛,传播结果更具有破坏性,应分析网络谣言的危害,以便找出治理网络谣言的伦理措施、法律措施、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伟 《改革与开放》2016,(11):61-63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不仅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公共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政府要有效控制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就必须对微博谣言的危害性及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公开信息、解决现实问题、实行“实名制”、规范大V网络行为等方面着手,多方联动,综合整治,彻底铲除微博谣言得以传播的生存土壤.  相似文献   

7.
日益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给社会危机事件的传播带来便利地同时,也给政府进行网络危机治理带来了难题.网络谣言传播、网络隐私泄露、网络暴力、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现象层出不穷,网络危机治理迫在眉睫.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不仅给政府网络危机治理带来了给予,同时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微博的出现和各大门户网站的开启,以网络微博为信息发布平台的全民记者记者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以他们在网络社会新闻传播的贡献而被广大受众认可。但是,全民记者的生存环境和组成人员的成分复杂,发布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判断,极易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所以,全民记者确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同时,作为受众要保持良好的接受心态,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才能使全民记者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受众数量越来越多。网络流行语是得益于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而催生的一种语言,很多是因为社会经济事件的热议而产生的,它表达出社会的真实状态,也反映了受众对经济社会事件的意见和态度。文章运用新闻传播学、应用语言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三种方法,通过大数据对近年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次数与安徽经济实绩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其中隐含的经济发展规律、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经济大环境对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传播提供了怎样的契机和影响。据此,提出新闻传媒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已经成为公众就社会事务展开自由、集中的理性讨论,并以形成共识、产生公共意见的话语平台。良好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能够形成较好的议事论事氛围,能够真正发挥言论自由所应起到的例如针砭时弊、政策引导、精神学习等作用。但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在发挥良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最为常见的即是网络谣言现象。谣言作为一种异化的信息形态,是伴随传播共生的社会现象。在网络这一打破过往时空限制的工具运用下其危害性更大,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与防范。  相似文献   

11.
心理真实是人们通过传播媒介获得的对于社会的认识,它是一种符号化的真实。网络受众心理真实产生的条件为网络技术、联想和个体实践的有限性。网络受众的心理真实的构建方式是反映,反映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虚拟的。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和权威媒体及时公布真实有效的信息不仅有助于安稳公众,也有利于和公众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危机。而现实中,由于公众和政府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公众面对谣言缺乏理性、政府对公众缺乏信任、网络和媒体虚假信息盛行等原因,谣言得以借助各种非正式渠道肆意传播,使公共危机破坏性不断升级的同时,也使官民矛盾加剧,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因此,有必要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公共危机中的谣言,减轻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佩英 《魅力中国》2011,(8):220-220
日本地震所造成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的不断升级,引发了周边国家民众心理的恐慌。同时网络上还出现了有关碘盐的各种谣言,导致国内民众盲目抢购囤积碘盐。本文主要运用谣言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谣言的产生,变体和扩散动力等方面为切入点,来探讨“盐慌”事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的涵义,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分析了不同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传播概况及传播趋向与特点,探讨了社会认知理论下受众对健康信息接受与反馈的行为特性。指出,受众在选择健康信息前受认知偏向的作用影响;受众花费较少心理能量去评价处理信息;这也是受众进行自我效能控制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是有着一定社会目标、规模和组织体系的社会大众传播活动 ,它是一种物质现象 ,也是一种精神现象 ,它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为渠道向受众进行传播。由于新闻舆论是一种公开的、社会性很强的大众传播活动 ,有着信息量大、传播面广等特点 ,因此 ,它对受众的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承淑 《发展》2016,(6):74-76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网络信息泛滥的当下,网络谣言也相伴而生,出现了大量不合法的谣言、诽谤和恶语中伤,这些谣言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依法对网络谣言加以规范和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陈国亮 《理论观察》2009,(3):133-135
香港“艳照”事件一方面显示出网络媒体传播在主体、内容和时空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拓展,另一方面也对网络环境下新闻自由的限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香港“艳照”事件囊括了不良信息传播、个人隐私侵犯、网上诽谤、剽窃侵权等各种不良行为,对当事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也是空前的,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工作者要以正确舆论导向为己任,向受众提供真实、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在传播严肃文化和社会遗产的同时,也为广大受众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网络媒体对公共安全信息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社会公众的了解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但同时也带来了谣言、恐慌和社会公众不满。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控制,及时消除谣言信息,公布权威信息,有助于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受众意识”是传播学概念.受众,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就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言,受众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新闻消息的筛选及具体节目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广大电视观众的心理、求知、价值等多方面的需要.要使电视新闻节目达到预期的传播目标,并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也给被控者造成了伤害.这一悖论与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否定单向一元话语,打破媒介传播和人际传播界限的传播特点有关:"人肉搜索"一旦超出合理限度,会产生道德旗帜下的新霸权,道德话语和语境的简单化及无限制自由所带来的"恐怖"等负面后果.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和道德心理是复杂的,涉及到"目的论"的观点、网络给道德话语带来的变化等,应当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