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东省煤炭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其煤炭产业区际转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区际转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众多。采用LIKERT5点积分量表设计的问卷对山东省的15家煤炭企业区际转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然后使用EXCEL软件对各种因素进行测算,并根据平均得分排序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山东煤炭产业在进行区际转移的目标区位选择时受不同层面的因素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煤炭资源要素、法制与政策因素、生产因素、区位因素、产业发展因素、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区际转移是目前解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两个角度分析了驱动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区际转移的动力因素;并进一步归纳出了产业转移规模持续扩大、行政区划内部转移增多、产业转移层次逐渐提升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的格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造业的转移规律来看,国内的产业转移其实就是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延伸。因此,必须对产业区际转移的趋势和特点做出明确判断。  相似文献   

4.
产业区际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依赖。要实现产业的区际转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二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在我国具备这两个条件,并开始出现产业转移现象的主要在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像浙江这样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产业区域转移和梯度推进作为一种产业经济现象已初见端倪,并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浙江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区际产业转移及其效应的客观存在,本文首先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o,构建了一个产业转移效应的计量模型;随后利用该模型对产业转移效应的内部结构及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指出了产业转移效应三个来源(即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和发展效应及五点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 研究东部产业转移,有必要先探讨一下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区际转移的一些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似乎并不能完全运用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梯度理论和产业区位论)来进行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SPSS因子分析法计算出浙江省1990-2013年的金融发展程度(FDD),然后结合浙江省1990-2013年的相关金融指标及数据,建立金融发展程度与区际产业转移非对称性效应(IDT)之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两者间具体的关系及影响程度。得到如下结论:金融在整体上对区际产业转移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同时区际产业转移的非对称性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金融发展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温州轻工业的区际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但大量投资外流和较多企业外迁不能不在工业增长速度上产生减速效应。从温州目前的实情看,产业转移还没有造成产业空心化的后果,真正要担忧的是低层次、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产业的过于实心化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转移在当前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是中国区域经济缩小区际差距、提升产业水平的一个必要举措,是弥补以往发展模式弊端的一项积极经济行为。本文从多种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在理论上,重点从驱动力影响因素视角、国际产业转移模式视角和区域产业分工升级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论述;在实证上,重点综述了使用不同方法、不同地域层面数据、选取不同变量进行的产业转移实证研究。文章介绍的产业转移各类理论研究进展和模型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对产业转移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壁垒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五七  曹治将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03-105,132
受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加速迁移,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着新的调整与选择。中部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动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将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区域外环境因素、区域间关联因素和区域自身因素3类共9个因素,通过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对9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研究发现,9个因素对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分为4个层次,共同发挥作用。以成德绵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为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江庆 《南方经济》2010,28(8):3-16
本文以1997年~2005年全国31省级财政数据为样本,运用基尼系数和GE指数分解法对省级财力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1997年至2005年间我国省际间财力差距没有明显收敛迹象,省际间财力差距一半以上来源于地区内部,并且呈扩大趋势;对省际间财力差异贡献最大的是本级财政收入,其中营业税和增值税贡献是主要因素;净转移支付解释了财力差异的约30%,其中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是造成省际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唯一起到均等化作用的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旨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并没起到相应的作用;预算外收入的不平等贡献率大幅缩小,从边际效应看,增加净转移支付和预算外收入的规模,可以降低总体财力差距。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区域传递理论的视角,通过对福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了福建在经济要素区域传递方面与珠三角的差距,并针对福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外跨流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江疆 《特区经济》2008,228(1):93-94
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经验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莹 《特区经济》2008,(2):283-284
产业区域间的转移直接影响着区域间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变化,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本文从引发产业转移的动因入手,对国内外对产业区域间转移的起因、转移的模式、发展趋势及其量化指标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大体的回顾和陈述,并简要概括了产业区域间转移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促进了福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福建的外向型经济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和规模扩张,以及低成本竞争策略获取竞争优势。这种外贸发展方式对外面临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内部则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涨以及环境污染等成本增加的压力。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转型升级路径应主要着眼于外向型支柱产业升级路径、外资利用的结构与效率提升路径、区域合作路径、闽台产业联动升级路径、贸易与投资的政策环境优化路径等五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区域差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的区域政策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区域差距扩大趋势。在十二五期间,缩小区域差距需要区域政策的支持,要制定更加具有差异化、工具和手段更加多样的、更加具有协调性和融合性的、更加深化和具体的区域政策,作为缩小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与评价——以纺织产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勇 《特区经济》2012,(2):200-202
本文分析了产业转移出现和产业承接的动因,并从具体行业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区域产业承接能力的因素,通过对中西部地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区域产业承接能力应在考虑具体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对各因素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客观全面的评价;在区域承接能力上,应抓住重要因素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