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主要视角,回顾了美元国际化的演变过程,探讨了现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三个方面的缺陷:美元道德危机、外围国的美元需求刚性以及全球性收支失衡等,进而分析国际货币体系主流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观点:未来多元化的主权货币(而不是超主权货币)将构成主流国际货币,各主要货币将在全球贸易、投资以及储备等方面占据大量份额,并成为其他国家的货币锚。面对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演变趋势,本文最后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现存的优势和弱点,并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视角,分析了主权信用货币与超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稳定性,以论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必要性。本文还试图给出一种未来可能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化路径。现阶段,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将有助于缓解“新特里芬难题”,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与公平性,并为创建超主权货币奠定基础。为此,首先应持续保持中国经济相对增长优势,不断增强自身在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有序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打通人民币国际循环渠道,并进一步获取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权;其次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亚欧非大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加强与欧洲的货币政策协调;最后应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并呼吁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3.
杨晨泽  阎治淼 《经济师》2011,(11):83-84
文章以蒙代尔的货币星云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文章认为:建立超主权货币和亚元制度具有不可实施性,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形成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才是中国进行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的最优选择,而改革的第一步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清楚地认识到,以美元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它带来的国际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危机频频爆发的根源。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世界需要超主权货币,黄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织的特别提款权是当前主要的超主权货币形式,但二者均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而比特币作为超主权货币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去中心化、超主权等的特点,具备作为一种假定的世界货币基本特征。文章在分析其现状与利弊的基础上,展望其发展趋势,并为超主权货币取向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在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实践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美元本位制。在二战大发横财的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经济上的一枝独秀使得美元本位制大放异彩。然而,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积累,2007年美国的金融泡沫终于破损,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在简单分析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缺乏可能性之后,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清了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在2009年4月G20国集团伦敦会议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创建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言论,以及在会议期间,要求改用一篮子货币或是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等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不绝于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由理论层面扩展到现实政策层面,本文尝试讨论国际货币改革的不同选择及改革过程当中人民币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良币逐劣币"的市场选择结果,同时也是一国努力推动的过程。中国应当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找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准确定位,进而选择合适的路径予以推进。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应当定位于加快成为亚洲区域的关键货币,进而成为与美元、欧元抗衡的国际货币和IMF特别提款权的主要篮子货币,最终在国际超主权货币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债务上限调整的议案及美国信贷主权评级的下调,可见现行由美元和欧元所组成的二元国际货币体系并不稳定。为测度出人民币的引入能否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本文先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因素,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人民币在可自由兑换后将成为一个能与欧元相互抗衡的国际货币。通过方差比较,本文论证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种货币所组成的外汇储备组合较二元体系下的稳定,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革现行的二元体系,使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成为更稳定的三元体系,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的货币霸权更替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演进,处于货币金字塔顶端的货币的霸权不断增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有效机制制约美元霸权.鉴于在短期内无法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中国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美元霸权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维护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充分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风险,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本文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型虚拟货币与现实主权货币的本质区别在于权威来源不同,新型虚拟货币的权威来源是内生性的,自下而上产生;主权货币的权威来源是外生性,自上而下推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无约束的主权信用货币本位,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防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道德风险,因此改革的方向是创造一种超主权的理想储备货币.从表面上看,新型虚拟货币具有理想的储备货币的特征,但由于其发展中出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新型虚拟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仅仅局限于意识层面.新型虚拟货币体现了“平等、参与、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但也存在着互联网产品的固有缺陷,要突破这些缺陷必须寻找到自身稳定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参考》2014,(9):24-34
国际货币体系应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但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并未随经济全球化深化而同步优化,在金融危机爆发频繁、破坏升级背景下,各界对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愈加迫切。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难以突破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格局,未来通过大国主权信用货币竞争、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仍是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人民币通过市场竞争充当国际货币是未来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施箐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56-58,134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国际储备资产。加强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种主要思路。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以SDR为基础的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仍是一个远景目标,但是扩大SDR的使用,使之成为主权信用储备货币的有效补充,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不利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相似文献   

15.
由某一种或几种主权货币承担国际货币职能,不可避免会形成货币特权,进而出现“货币陷阱”问题.继英镑之后,美元确立了其国际货币地位,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继而引发美元“货币陷阱”与“被美元化”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货币陷阱”及国际社会“被美元化”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并催生了以“去美元化”为主题的构建国际货币新秩序浪潮.人民币国际化应积极顺应历史潮流,为构建国际货币新秩序作出相应努力.本文以“货币陷阱”分析入手,从美元的国际货币特权—金融话语强权—国际金融霸权的逻辑思路,对现今国际货币陷阱及被美元化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去美元化”进程中规避美元“货币陷阱”、推进国际货币新秩序构建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以美元为本位币、美国为体系最主要核心国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在目前的体系中关元、欧元、日元等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货币组合,但这些国际货币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异,美元处于支配地位,是最强大的国际货币即体系中的“关键货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五大特征,即黄金非货币化与美元主导、汇率制度弹性化、区域货币合作化、储备货币多元化和货币金融市场一体化。同时存在四大问题,即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国际货币体系流动性过剩、汇率过度波动性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寡头垄断。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努力弱化国际货币的单一性垄断,积极协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组合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弱点,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变革,这也给其它主要货币提供了地位提升的契机.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前,人民币国际结算已经具备良好条件,应通过合理安排,精心运作,以试点先行的方式稳步推进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迈开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邓涛 《时代经贸》2011,(8):153-153
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弱点,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变革,这也给其它主要货币提供了地位提升的契机。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前,人民币国际结算已经具备良好条件,应通过合理安排,精心运作,以试点先行的方武稳步推进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迈开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强权”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认为美国对货币强权的追求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重要因素,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真正美元本位的形成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扩张了美国的货币强权。但美国货币强权的扩张又对该系统产生了反身性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改变了对传统最优储备规模的认识,全球外汇储备迅猛增长。这使得任何单一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都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储备的迅猛增长形成了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倒逼机制;美国的双赤字、美元低利率及美元流动性扩张,都是内生于美元作为单一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之中的,是美国为维护“美元强权”而采取的“刀刃上的平衡”措施,这进一步发展了特里芬难题。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提高其稳定性的必然选择,国际货币权力重新分配的依据就是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这是顺应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摆脱单一货币强权控制的内在要求,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本文最后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视角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并由此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0.
陈建奇 《经济研究》2012,(4):113-123
主权信用货币是否注定充当国际储备货币面临两难,尚缺乏严格的理论与实证。本文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保持稳定性的条件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国际储备货币收益率之和。以美元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国际储备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这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提供了新的解释,当前的美元困境也得到了经验验证。对此,我国必须深入研究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问题,同时构建保持国际储备货币稳定性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