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美元虽已被低估,但很可能会继续贬值。鉴于我们的美国经济分析师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值,情况就更是如此。未来两个季度,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的经济增长很可能也会减速,但这不会改变“经济脱钩”的主题。也就是说,世界其他经济体将比过去更好地适应美国经济减速。  相似文献   

2.
2001—2002年,当美国的经济困难没有使亚洲一些国家,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增速相应减缓的时候,经济学家第一次谈论“脱钩”问题。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就预测,亚洲经济可能不受西方国家飞跃或波动的影响,而是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现在,香港的所有经济论坛都在讨论“脱钩”理论,这完全可以理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便美国开始衰退,亚洲也会保持高速经济增长。1月中旬亚洲股市暴跌,使“脱钩”理论的铁杆支持者立场有所松动,但也没有影响对亚洲经济稳定的普遍信心。摩根士丹利公司一位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实际上,中国政府应担心的不是美国经济下滑,而是美国不衰退。” 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忧”来自两大主要因素既受美同次贷的影响,也存在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8,(6):12-13
有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增长,但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美国消费者或全球经济“脱钩”。这个观点毫无道理。当然,过去两周内,虽然中国各银行受美国次级住房贷款的直接影响有限,但中国股市已经与动荡的全球股市共同经历了起起落落。  相似文献   

4.
亚洲经济增长的放缓比很多人预计的更为严重,这削弱了该地区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免于陷入衰退的能力。亚洲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其对大宗商品、汽车和其他消费品的巨大需求继续推动着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拉美.和非洲的新兴市场以及美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钩状态一直是研究热点。文章借鉴Tapio脱钩钻石模型,并重新划分和解释了负脱钩、扩张连结、弱脱钩、衰退负脱钩、衰退脱钩和强脱钩的脱钩意义;然后对江苏省GDP和能源消费进行脱钩实证分析,得出江苏省重型化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主要呈弱脱钩状态。该结论表明,重型化经济也可以是实现与能源消费的脱钩,为其他省份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能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英国《金融时报》4月17日]中国经济与世界“脱钧”了吗?“脱钩”(Decoupling)一说最早受到关注是在2008年1月,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显出衰退的征兆,而中国经济仍是一派红火迹象——GDP保持两位数增长,股市创出新高。支持者认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可以不受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延续高速增长。16日,中国公布了2009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GDP总额6.57万亿元,同比增长6.1%,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球开始经济衰退,并发生了金融危机。5年过去了,可是世界经济仍然没有完全复苏。西欧国家和美国都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国。目前这些国家的失业率依然高居不下。特别是欧元区经济体的经济疲软一直向其他地区蔓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22日】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幅为7.9%,我们认为这意味着19%的年化环比增长。在我们看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脱钩正在实现。我们将2009年GDP增长预测调高至9%,2010年增幅调高至10%。  相似文献   

9.
过去25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这一特征,以上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必然影响到其它国家,对亚洲其它国家而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新经济,带动其经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症结在于美方提出的所谓“脱钩”问题,以及替代性的“去风险”主张。近年来,美国在科技领域采取了一些实质性“脱钩”做法,对本已紧张的中美双边关系带来新的负面影响。从世界经济分工体系等多维角度分析,中美经济彻底“脱钩”很不现实,以“去风险”替代“脱钩”的概念之变,事实上也说明“脱钩”政策难以推行。对于中国而言,要适当增强对外经贸政策的针对性和弹性,力促中美经贸关系的“止跌企稳”,并以积极的态度促进这种关系的修复与发展。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发展正常经贸关系,不仅造福两国,而且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趋势脱钩以国际收支失衡加剧为背景,难以持续。危机之后,欧洲和日本的复苏疲弱、美国的再工业化以及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为代表的世界贸易规则重塑,都使这种趋势脱钩模式更加难以为继。中国当前的国内经济改革、对外走出去的战略,将在需求端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新的机会,在供给端通过直接投资改善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潜在增速水平。因此,中国将有望在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良性趋势脱钩中扮演关键的历史性角色。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将向更为具体的经济影响力转变,进而提升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局部乃至全局的制定与协调能力,并从中获得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秘书长葛利亚(Angel Gurria)目前表示,美国金融问题波及到其他地区,导致全球经济条件恶化,预计今年OECD成员国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4月16日]随着中国出现初步的经济回升迹象,有关这个新近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国家可能使自己与美国经济脱钩的理论再次浮现。这种脱钩论在去年秋季全球经济下滑期间曾显得愚蠢。  相似文献   

14.
【美国Heritage foundation 10月27日】近30年前,中国发起前所未有的经济体制改革时,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象此项改革对中国乃至对世界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摆脱效益极低的苏联式计划经济枷锁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不同凡响的扩张,在过去十年内,中国经济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东方经济》2004,(9):68-69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今都承认,振兴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中国是首要的因素。在过去20年里,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投资大大促进了亚洲的贸易发展,并掀起了向全球其他地区出口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14,(1):30-33
过去的2013年,世界经济在危机与徘徊中,且行且调整。放眼望去,逐步走出危机的美国经济还尚未站稳,欧元区在艰难中调整,日元大幅贬值,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冲击。但在各经济主体中,中国经济却始终一枝独秀,虽历经危机,  相似文献   

17.
回顾9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可以看出两方面的走势:一方面美国经济于1991年4月走出战后第九次衰退之后,已持续多年出现了在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低水平情况下的汇率稳中有升、股市数创新高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所谓“新经济”现象;另一方面,曾经创下东亚经济奇迹的国家和地区,却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之中。从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及若干与之相关的问题中也许可以对此得出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过去12个月充分证明亚洲多么依赖它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可能回暖,美国经济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然而中国10%的经济增长越来越成为亚洲希望的支柱。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 全球金融危机的高峰似乎已经过去: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回升到8.9%,美国道琼斯指数再度突破10000点。世界经济已经开始从危机中复苏,至少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转型期。巧合的是,其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这个阶段都已不同程度地面临经济衰退,这使得中国在转型期内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也使政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应当说,美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对世界经济起了一定的主导作用。而美国也充分利用这种主导性和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坐享利益。因此当危机来临,纸面财富的崩溃导致实体经济受到实质性伤害时,美国开始部分主动、部分被动地向世界其他经济体转嫁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