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7日,拥有超过12亿人口的印度开始了即将持续5个星期的议会选举。大选的结果将决定以下三人谁将从辛格手中接过印度总理的权柄:去年在《时代》杂志年度人物网络票选中惊艳世界的人民党候选人莫迪,44岁的国大党副主席、甘地家族的继承人拉胡尔·甘地,掀起政坛反腐风暴的新秀、平民党主席凯杰利瓦尔。印度政坛将经过怎样一番风雨之后实现"生态平衡"?《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将在大选期间带领我们零距离观察印度政治生活中的众生相。  相似文献   

2.
印度人民党候选人纳伦德拉·莫迪能否赢得大选,从辛格手中接过印度总理的权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正印度人民党候选人纳伦德拉·莫迪能否赢得大选,从辛格手中接过印度总理的权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经济政策。4月7日,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大选正式拉开帷幕当日,人民党即推出选举纲领,强调"传统、才能、旅游、贸易和技术",配合其今年竞选中心主题"发展与良好治理"。在对内经济方面,印度人民党主张减少税收、控制通胀、打击奸商黑市、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的邻国印度和菲律宾先后举行了大选,结果都出入意料:选前胜券在握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遭到惨败,黯然下台;而选情并不看好的阿罗约则后来居上,蝉联菲律宾总统。从这两次戏剧化的大选中,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国内政治打败国际政治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5,(39):24-25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16日]中国和印度代表着全球经济的未来,但日本和德国仍然堪称当前的经济主力。因此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命系于日本上周日的大选以及本周日的德国大选。  相似文献   

6.
即将于5月12日结束的印度大选中,大约有1.5亿年轻人第一次拥有投票权。这些年轻人受过教育,了解有关政治议题,并且热衷于参与投票进程,专家认为,这些年轻选民很可能对选举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将在几周后访问印度,届时他将看到一个尽管面临诸多结构性难题,但依然不断取得巨大经济进步的国家。不过,这种进步远远不像中国那样举世瞩目。在印度,布什不会看到中国各大城市那样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或一片繁荣景象。但印度的进步无疑是真切实在的。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5,(31):38-39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1日】印度,作为一个地下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现在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这种主要燃料的紧缺在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9.
印度选举可能是2014年最重要的积极经济事件。印度选民果断拒绝了自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几乎一直统治印度的国大党。国大党党首、前总理拉吉夫·甘地遗孀索尼娅·甘地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垂帘听政",在她的影响下,国大党追求民粹主义日程,增加转移支付,导致印度年经济增长率在2013年下跌至4%以下。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5月24日】在投资者中存在一种日益增长的情绪,即印度将会成为“下一个中国”——一个巨大、快速发展的国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将会拉低制成品的价格,对建筑原料的大量需求将会拉高日用品的价格。此外,也有一种愈加流行的争论表示,印度在未来几年将会超越中国,因为印度民主体制和法律更有助于私人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0月19日,加拿大举行第42届联邦议会选举,自由党取代保守党上台执政,加拿大政坛时隔9年实现政党轮替。在当今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和加社会结构正在经历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此次大选被普遍认为加拿大社会意识形态和政策走向从中右转为中左的转折点,将对今后加拿大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本地区产生重要深远影响。本文作者亲历了选前准备及大选全过程,与加拿大普通选民直接接触,近距离观察投票过程,试图通过本文着重介绍加拿大此次大选有关情况,借此分析加拿大选举制度和政党政治形态,并展望今后自由党政府国内国外政策变化。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4月19日】印度最大的外包企业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简称TCS)正计划大举进军中国。这家总部位于孟买的公司认为,中国是唯一有潜力与印度在规模方面媲美的计算机服务外包市场。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31):25-26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8日】表面看来,全球经济的迭宕起伏似乎并未给印度软件业带来冲击,最知名的几家外包公司均有望实现强劲业绩。而且,如果美国经济在油价上涨和利率上扬的影响下逐渐放缓,印度业务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升,因为美国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很可能把更多技术及数据处理工作外包海外。  相似文献   

14.
蔡凤琳 《中国西部》2012,(14):148-153
当我们为每年一度春运的拥挤不堪而苦恼的时候。同样人满为患的印度铁路却拥有了四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赞叹:“伟大的印度铁路”。在交通运输功能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印度铁路带给中国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经济研究》2006,(2):52-52
印度不太富裕,并且人口众多,但是,印度百姓看病不难。原因是什么?《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印度百姓看病不难》的通讯,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 首先,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建立系统的政府医疗服务体系。据统计,印度共有1.2万所医院、2.2万个初级医疗中心、2000多个社区医疗中心和2.7万个诊疗所。这些遍布全国的政府医疗机构满足了大多数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政府也鼓励私立医院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为贫穷患者适度减免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印度经济面临考验梁军1996年,执政多年的印度国大党在选举中败北,总理拉奥被迫下台。据观察人士分析,国大党在大选中失利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改革措施削减了对农产品的补贴,使粮食和化肥等价格上升,导致民怨日深。应如何评价印度的经济改革?印度经济存在哪...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经济到了瓶颈期,穷人继续沉沦,政府漠视贫富差距,政客们只专注裙带关系。印度要跟"亚洲虎"的称号告别了吗?今年8月,印度的28个州中,21个州停电,超过700万人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国际媒体戏谑其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停电事故"。尽管电力部长坚持认为,"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规模最大的电网",但现实面前仍然苍白无力。《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自2006年以来增加了约6倍以上的电力,平均每年增加84千兆瓦,而印度每年只有14千兆瓦。印度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69%的印度人每天生活费不到2美元,这其中大约35%每天不到1美元。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24):28-29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日】截至3月31日的第四财政季度,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9.3%,显示出堪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媲美的迅猛势头。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6,(47):23-24
【美国《商业周刊》11月14日】一提起中国和印度,人们就会想到形容词的最高级。这两个国家都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在今后十年中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罗乐 《重庆与世界》2016,(14):80-83
印度,一个神秘而浪漫的国度。它既是许多杰出文学作品的诞生地,亦是世界宗教的博物馆。从众多印度文学作品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印度宗教文化与文学的紧密结合。而在印度公元前后时期,伟大的史诗《罗摩衍那》诞生。这本"印度教的圣典",充分体现了印度文学与宗教文化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