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源在于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提出人类社会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谯薇 《农村经济》2006,(3):49-5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并存,因此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其次概述了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最后依据四川省现状,阐述了四川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经验,提出了推进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渔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原则 所谓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就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物质资源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长期矛盾,已经成为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发展经济不以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辽宁循环经济发展与构建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捧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良 《农村经济》2006,(10):89-91
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包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从物质层面上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是当务之急。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广泛推行套种套养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倡导立体种植,充分利用有限耕地资源;变废为宝,拓展农副产品的利用途径;利用高科技开发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条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的全称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它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经济管理为依据,并以高科技研发为支撑的人类社会持续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因而它应当充分体现以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观,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  相似文献   

7.
绿色消费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形式,它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一个以健康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体系,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提倡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索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内涵、实质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食用菌产业年平均消耗全国秸秆总量的8%,食用菌产业作为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在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遵循其运行规律,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运作途径,从而有可能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大的战略选择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兴生态工业经济。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和实施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发展循环经济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既需要在增强意识和观念上下功夫,又需要在完善政策、健全制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在20世纪末全球经济中出现的新态势,目前循环经济只是在发达国家取得了一些进展,有关循环经济的各项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步状态,有关的理论方法体系还不健全、不成熟、不完善。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循环经济必将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1、循环经济概况。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只是到90年代,特别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循环经济才得…  相似文献   

12.
试论循环经济中的矿业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仿照生态规律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文章论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认为在矿业开发中应按循环经济的要求 ,发展清洁生产、废弃物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体系。使矿产资源及其制成品在生产阶段、消费阶段、分解阶段都对环境和人类无害。文章对发展循环型矿业经济提出了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业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谢荣禄一、林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森林的依存形式经历了摘果为食、构木为巢、钻木取火、木材利用、经济利用和生态利用等不同时期。人类愈进步,对森林的需求层次愈高,范围愈广,对林业赋...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发展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供给的紧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是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规律的一种闭环式的实现物质资源连续利用的现代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以减量、再用和循环(简称3R原则)为基本准则,使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指的是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循环经济的模式,可简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传统经济的特点是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而循环经济则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其本质是生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循环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及良好模式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是3R:一是Reduce,即“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Reuse,即“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 生生不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指用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改革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环境已经从单纯意义上的人类生存要素转变为社会意义的经济要素.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将环境问题移置到经济内部,并将其核心化,进而作为新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基础和出发点.循环经济模式实行的是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再使用和废弃物循环原则,它本质上是生态经济,我国与德日等国在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差异,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概念及实践,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探索我国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面对的重大课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已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差,如何解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与环境压力问题极为重要。对此,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新疆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像海南这样一个既需要经济高速增长而资源又相对稀缺的海岛型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模式和海南岛屿自身发展条件的分析,提出遵循循环经济原则,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海南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