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应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脂相关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脂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脂相关指标以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作用及最佳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北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的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DD、BN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LVEF、LVEDD、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心绞痛症状、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可积极缓解心绞痛严重程度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冠状动脉斑形成及高脂血症患者15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给药剂量大剂量组为40 mg/d,中剂量组为20 mg/d,小剂量组为10 mg/d,连续服用16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LDL-C、TC、TG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升高。小剂量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变化不明显,大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有所改善,但大剂量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影响较大,有利于患者预后,也能对管腔狭窄情况和斑块的形成进行有效缓解,还可明显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于鞍山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接诊的124例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差异分为两组,将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66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血脂变化、血压变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压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TC、LDL-C、T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显著低于对照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有积极意义,且不良反应轻微,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带量集中采购(简称集采)前后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五联药物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治疗的疗效和经济性。方法收集2018年1—6月和2022年1—6月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治疗药物是否使用集采药品分为非集采组31例,予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琥珀酸美托洛尔、瑞舒伐他汀和厄贝沙坦五联药物;集采组76例,予以集采阿司匹林、集采替格瑞洛、琥珀酸美托洛尔、集采瑞舒伐他汀和集采厄贝沙坦五联药物。比较集采组和非集采组的临床疗效、成本-效果、出血发生率,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集采组和非集采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9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采组CER显著优于非集采组(P<0.05),集采组与非集采组比较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12476.9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非集采组和集采组随访12个月期间无出血相关事件(需就医或住院)发生,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采和非集采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五联治疗方案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集采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五联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更优,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潘华宝  乐楠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3,(11):104-106+1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仿制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原研药,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仿制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62%,低于对照组的9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IL-6均降低,HDL-C、NO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7%,低于对照组的1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仿制药同样具有优异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膜增生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研究组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1次/d。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及6~9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观察支架内的最小冠状动脉血管直径、内膜增生面积等,并检测患者支架植入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支架植入术。研究组有112处病变植入支架,对照组有91处病变植入支架,且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随访。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18±0.29)mm比(0.33±0.71)mm]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0.17±0.04)mm比(0.39±0.4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平均内膜增生面积与对照组[(0.4±0.6)mm2比(1.3±1.3)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效减少内膜增生,减少支架内管腔丢失,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两组患者常规予以硝酸甘油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瓦房店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出6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用药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与对照组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的LVEF、LVED-VI、6 min步行距离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还能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赣州市大余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脂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有所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改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沈阳积水潭医院收治的7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指标、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替格瑞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心肌损伤,还可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在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方法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与20mg组,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间为12周。抽取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与之进行对比,对三组研究对象的降钙素基因、内皮素、一氧化氮、血脂血压等进行检查对比。结果经数据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前血脂血压要比对照组明显较高,治疗后血脂血压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mg与20mg组对比,20mg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改善程度更高。在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的ET与对照组相比显然要高,CGRP与NO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ET明显下降,CGRP与NO则明显上升(P<0.01),阿托伐他汀10mg组与20mg组相比,20mg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程度更高。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还含有剂量依赖性,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FG-B)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肌红蛋白(Mb)、GDF-1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髓过氧化物酶(MPO)、肌钙蛋白Ⅰ(cTnⅠ)、同型半胱氨酸(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VEFG-B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使用剂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59例,分别给予20mg辛伐他汀和10mg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9.49%和98.31%,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54.24%和84.75%(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7%和6.7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20mg)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可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清HIF-1α、VEGF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IF-1α、VEGF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对比法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在非调脂、调脂方面及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和安全性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160例,对其实施常规治疗。采取随机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疗效、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且组内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均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良好的逆转或延迟作用,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Hcy和血hs-CRP水平,改善患者血脂状况,但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对于高血脂症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高血脂症伴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由50例高血脂伴冠心病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氟伐他汀40g每天的剂量来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氟伐他汀80g每天的剂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血脂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者的50例高血脂伴冠心病患者中,显效的为32例,有效的为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氟伐他汀的方式来治疗高血脂伴冠心病疾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然而,大剂量的氟伐他汀与常规治疗的相比更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