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工会财会》2010,(10):44-45
“不买自己弄不明白的理财产品”应该是购买理财产品的底线,完整的理财合同曲产品合同和理财产品说明书组成。一般情况下,产品合同只在投资者真正购买签约前才能看到。因此,看懂理财合同成为投资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最后步骤,也是最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投资与理财》2014,(11):38-39
全民理财“骚动”时期,无论白领、学生,还是大爷大妈,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理财大军,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也不断涌现。原本只是到银行存款的市民,在理财经理的忽悠下,总是被高收益蒙住双眼,其实,“看起来很美”的理财产品,许多都经不住细细推敲。有言道“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背后的风险,仍需要投资者好好掂量。购买理财产品,当心坠入“蜜糖陷阱”!  相似文献   

3.
事件     
《理财》2013,(2):8-8
纵观国内 关键词:二维码 继“理财夜市”后,又新推“理财早市”,拟覆盖各种作息时间理财人群的需求,购买渠道新潮到甚至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购买理财产品。投资者可通过各大银行官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信、二维码等多种购买方式,不必奔往银行网点。  相似文献   

4.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0):58-59
从预期收益率来看,银行发行的网银专属、手机专属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更高,基本上会比在柜台买同类产品高出零点几个百分点。理财高手推荐:“大家不妨从网银渠道购买理财产品,而且购买还方便。”  相似文献   

5.
产业资讯     
《中国信用卡》2010,(22):78-80
工行手机银行新推个人理财服务(本刊讯)近日,工行手机银行(WAP)推出了个人理财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WAP)购买“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灵通快线”新股随心打和“T+O”三种理财产品。至此,工行手机银行(WAP)已可以提供基金、国债,外汇、贵金属、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多项投资理财服务。  相似文献   

6.
国内的理财市场虽然近几年刚刚起步,但是“理财”这一概念却被广为流传。人们通常谈到的“理财”目前主要是指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将资金委托给专业的机构,实现投资收益的行为。市场上比较常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会财会》2014,(10):46-47
随着互联网宝宝、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滑,年化收益率持续保持在6%以上的票据理财产品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关注。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票据理财需要警惕三大风险。当前,票据理财市场越来越火爆。自2013年淘宝在其招财宝平台推出票据理财产品后,新浪、苏宁、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也相继推出票据理财,很多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高收益的票据理财,票据理财打出的最令人感到有保障的条件是银行承兑兑付,加上其购买门槛低、收益率高等优势,票据理财已成为新型理财神器。  相似文献   

8.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发布监管文件,恰逢各家银行理财销售正在如火如荼为一季度理财存款使出各种营销技巧和诱人的优惠策略之时,彼此挖潜、打拼、抢占市场理财存款份额,熟悉银行理财产品中潜规则的一些投资者,也正在蓄势待发把闲置的大笔资金准备购买银行为揽存而发行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文件出台后有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在3月发行的产品理财收益率明显下降,低于25日发行的同样款式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给等待30日、31日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一个措手不及.蓄势待发类投资者也失去以往因银行季度完成存款而带来的实惠,因缺失的收益而选择分手,不购买理财暂时存入银行7天通知存款,去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2013年初以来,理财市场颇不平静,先是被投资者视为存款替代的集合信托产品屡屡出现风险,后又是某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被曝代销质量较差的私募产品,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接着某些银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也被指有问题……“庞氏骗局”、“骗子理财”等字眼频现网络。银行似乎感到很无奈,不管是发行自身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销售其他理财机构的产品,投资者在购买时都做了风险评估,抄写了风险警示条款,本应对投资风险很清楚,但为什么一旦投资失败,投资者立刻翻脸不认人,指责银行违规销售,甚至诈骗呢?  相似文献   

10.
杨青  黄晓英 《云南金融》2010,(12):65-65
手机银行业务进入加速发展期后,逐渐成为个人理财的新渠道。作为云南市场上手机银行交易额占比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推出了手机的个人理财业务、股市、基金、国债、外汇、贵金属、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多项投资理财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购买“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灵通快线”新股随心打和“T+0”三种理财产品。多种服务共存,进一步丰富了手机银行的投资理财功能,  相似文献   

11.
《时代金融》2013,(2):34-34
岁末年初,市场求“钱”若渴,闲余资金迎来一波“年末行情”,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亦将水涨船高。在理财产品逐渐成为财富管理的一种最基本配置产品的同时,招商银行理财专家也提醒广大投资者,购买产品前需注意三件事:第一,明确产品是银行发行还是银行代销;第二,在比较高收益率的同时,需注意“高风险”的存在;第三,首次购买理财产品需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属性,除预期年化收益率,还需比较产品的风险等级、理财投向、理财期限等。  相似文献   

12.
<正>理财投资者要学会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流动性的需求合理配置理财产品。面对市场的剧烈调整,投资者要科学合理地对待,不必过于恐慌、追涨杀跌并不可取。近期,很多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正在经历着一段艰难的时光。净值破1意味着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不仅没有获得收益,甚至在短时间内还出现了本金损失。理财产品破净打破了理财投资者传统的认知,理财产品也会出现亏损?理财投资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那么作为投资者的我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3.
资讯 短鸿     
《科学投资》2007,(8):12-12
负债管理类理财产品出炉;招行新推本外币理财创新产品;中信理财开创集散式打新;环保概念理财产品回报丰厚;建行推出新版QDII产品“海盈”1号……  相似文献   

14.
很多理财者在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之后,感觉到了自己的财富被束缚了。在理财期间往往只有听银行说“不”并受气的份儿。具体都体现在:  相似文献   

15.
黎阳 《中国金融家》2011,(9):120-121
“如果你还顶着烈日去银行柜台买理财产品,那你就落伍了。”年轻的理财达人王小姐得意地告诉记者,如今在家就能直接购买网银专属理财产品,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就OK了。  相似文献   

16.
<正>从利率持续下行及客户配置的习惯来看,投资者倾向的投资方向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过度规避风险导致“高抛低吸”,错过前期已经释放风险的权益类、债权类资产机会,造成实亏落地;二是短期产品带来“可掌控”的错觉,实际收益率将进一步趋近于通货膨胀变化,资金保值及购买能力下降。银行理财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投资品。“风险低”“收益稳”的属性逐步成为广大投资者的深层认知。但从2019年起,随着资管新规逐步落地,理财与安全稳定间的等号被打破,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带来的波动及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带来了深层焦虑。面向未来,我们如何面对理财波动?理财产品又该怎样配置?  相似文献   

17.
唐元春 《理财》2013,(7):58-59
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说明书越披露越完善,但是产品在运作中的收益及到期收益情况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却成了投资理财者心中永远的硬伤。尽管银监会理财产品“8号文”(即《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点指出要银行披露部分类型产品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8.
理财是什么?购买一种理财产品,就是理财吗?理财中经常会遇到哪些误区?不可否认,在投资理财意识日益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人分不清楚投资和理财的概念。理财≠投资在银行里,经常有客户想要理财。但在经过沟通之后发现,许多客户想做的其实只是购买某种理财产品,而并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会财会》2009,(1):46-47
以往因多能实现“预期收益率”而受到热捧的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近期频现提前终止。理财专业人士提示,在存贷款利率下降等背景下,投资信贷类理财产品应谨慎考量收益率等风险。  相似文献   

20.
王再峰 《理财》2013,(7):1-1
从前几年的“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到近一两年的“全民借贷”、“全民PE”,甚至是刚刚过去的“抢金狂潮”,国内民众正陷入一场“集体无意识”理财狂热之中。实体经济不振,理财却逆势大热,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