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机构作为负债经营的组织,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加杠杆问题,然而,如果为了片面追逐收益而盲目加杠杆,导致杠杆过高,就会存在较大的风险。近年我国逐步出台的金融"去杠杆"监管政策,短期内强化了监管,去杠杆初见成效,但长期看,还必须发挥政策调控、金融监管、法人机构的合力,使杠杆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现状及其不断攀升的原因、梳理了河北省去杠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去杠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着社会资金"脱实向虚"、资产泡沫过度膨胀等突出问题,金融领域的"去杠杆"成为了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主要着力点。当前的金融高杠杆属于宏观的系统杠杆,表现为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快速膨胀,实质上是货币信用机制的再造。本文首先就此轮金融高杠杆的发展成因在业务模式及内在动因上进行了微观解析,再就金融高杠杆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对金融"去杠杆"的现有路径与未来的政策框架进行归纳和展望。本文的研究表明:金融高杠杆主要源于同业资金流转链条,依靠同业存单、同业理财、银行委外与表外业务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资金空转的套利机制;金融杠杆的快速上升潜藏着系统性风险,导致广义货币增速被低估,同时会引发交易性资产价格波动。逐步出台的金融"去杠杆"监管政策,短期内强化了监管,去杠杆初见成效;但长期看,未来应该着力于制度化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下一步,应持续地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监管的统一协调与金融风险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4.
当前,以地方政府部门降杠杆为主的结构性去杠杆正有序推进.始于2016年下半年的上一轮去杠杆在推动宏观杠杆结构性去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金融风险,也为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再度加杠杆腾出了一定空间.在大国博弈导致外部复杂性上升并经历了新冠疫情冲击的当下,本轮结构性去杠杆所面临的环境与上一轮去杠杆已经有明显不同,因此注定其手段与着力点也将有明显不同.本文将本轮结构性去杠杆与上一轮去杠杆进行了详细比较,详细分析了两轮去杠杆在实施背景、着力点、节奏和力度等方面的异同,提示了本轮去杠杆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财税政策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职业教育财税政策存在制度不完善、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与地区差异大的问题。完善职业教育财税制度,构建阳光职业教育财政,加强财税政策的杠杆功能,构建职业教育财政考评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制度背景,以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构建企业去杠杆策略的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企业去杠杆策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增权”策略,采用“减债”策略去杠杆显著提高审计定价。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述现象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机构持股比例高的情形下得到缓解;企业的去杠杆策略通过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三条路径影响审计定价。最后,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和内生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去杠杆经济后果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文献,而且对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和企业制定去杠杆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一直普遍存在。近年来的"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又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变得更难,这与我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存在冲突。本文结合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分析了"去杠杆"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杠杆"的重点应是负债率高企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金融机制的扭曲造成了资源错配,低效的僵尸企业挤占了优质中小企业的生存资源,导致中小企业杠杆应用程度低,因而中小企业不存在"去杠杆"的基础。伴随着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去杠杆"的大环境对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将更高。  相似文献   

9.
稳杠杆     
不久前《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文章中谈到,"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这一提法受到关注。结合最近央行、银保监会出台的资管业务指导意见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人们对当前"去杠杆"的政策走向以及执行松紧度颇为关注,甚至有人做出"政策转向"的猜测。那么,果真是如此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要求,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相似文献   

10.
朱琳 《中国外资》2021,(4):78-80
当下新冠病毒疫情叠加中美博弈升级的国际环境,中国去杠杆之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分析中国的杠杆率变化情况,提出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去杠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去杠杆是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的五大任务之一,了解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状况,对于实施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调查的角度研究了当前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现状、影响去杠杆进程的因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潘锡泉 《新金融》2017,(10):20-24
国有企业的过度扩张和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严重扭曲配置以及央行对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监管的不到位,导致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而呈现出"结构性"高杠杆特征,引发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愈发明显。要化解我国结构性"高杠杆"现状的最优"去杠杆"政策取向应该是立足以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为基础,依托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种市场化手段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将去杠杆的重中之重落到银行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等部门之上,依托监管政策的完善以及货币政策的优化等手段实现金融部门去杠杆。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金融风险形势整体平稳可控,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然而,杠杆率总体可控的表象下则是日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是前一阶段加杠杆的主体,而民营企业却成为现阶段去杠杆的主要对象。"权""责"错配的非对称性去杠杆极易诱发"次生风险",威胁区域金融稳定,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这一"化解风险的风险",实行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防风险工作部署,金融监管机构围绕"空杠杆"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地方国有企业有针对性地"去杠杆"有着必要性和必然性。GJK集团是地方综合金融类国企,积极探索处理好"控杠杆"与谋发展工作,工作经验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申广军  张延  王荣 《金融研究》2018,462(12):105-122
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利用2004年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变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结构性减税的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负债率,提高了企业的长期负债率。这一结论在不同类别的企业间存在差异,说明企业去杠杆需要有针对性的减税政策。本文有助于理解减税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并为制定具体政策提供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6.
陈建奇 《新金融》2017,(10):15-19
去杠杆问题不仅是当前金融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对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杠杆率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研究表明,虽然中国的全社会杠杆率并不是全球最高,但非政府部门杠杆率却位居世界前列,这是政府、学术界等部门如此关注杠杆率问题的根源。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加杠杆帮助个人、企业去杠杆是非政府部门去杠杆的主要做法。结合政府杠杆率空间的测算表明,中国政府杠杆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中国政府仍然有较大的加杠杆空间,非政府部门的去杠杆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7.
在扭曲的资金市场环境下,不论是总量性金融政策,还是结构性金融政策,都不能根本改变现有的金融资源错配现象。我国当前的静态风险储备较为充足,仍足以应对金融体系的损失,但在弥补损失之前,有必要通过市场调整,建立合适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我国金融市场已面临自我调整的压力,留给我国主动调整的时间已不多了。在资源已较充分使用的经济环境中,实体经济的"去杠杆",是建立市场合理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经济转型所必需的。我国需要四类政策来平稳"去杠杆"过程。一是纠正市场上对政府和央行无限救助的预期,实施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扩张。二是需要为实体经济"去杠杆"过程的兼并重组、失业救助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三是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新的投资创造条件。四是要有切断金融调整以及应对经济"去杠杆"过程负面冲击的方案,包括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和金融风险化解的预案。  相似文献   

18.
预计这次危机以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将导致实行了半个世纪的高福利政策的瓦解。因为危机以后他们势必要去杠杆化,大大减低超前消费的能力,增加储蓄率。为了保持就业,发达国家会限制服务业的外包,这次危机仍将极大限制中国和东亚过去成功的出口导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权衡理论、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理论以及结构性去杠杆的政策逻辑,当企业经营风险上升时,应该下调财务杠杆以控制财务风险,进而实现长期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本文以经营风险上升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将财务风险控制界定为下调财务杠杆,并据此研究财务风险控制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经营风险上升时,下调财务杠杆有助于提高高管薪酬,这种效应在经营风险上升程度大、国有企业和控股股东分散化投资程度低的情况下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薪酬财务风险控制敏感性越强,企业下一年度的股价崩盘风险和破产风险越低。在理论上,本文对最优薪酬契约、结构性去杠杆和产权性质的相关研究进行创新和拓展,为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在实践上,为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去杠杆政策提供实证支持,为提高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杠杆率偏高的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与重视,"一行三会"等一系列监管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很多行业的经营以及金融市场产生了深邃的影响。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今后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为金融去杠杆以及金融监管。唯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房地产行业"稳中求进",强化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等,才能够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的出现。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时期下金融去杠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