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锡泉 《新金融》2017,(10):20-24
国有企业的过度扩张和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严重扭曲配置以及央行对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监管的不到位,导致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而呈现出"结构性"高杠杆特征,引发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愈发明显。要化解我国结构性"高杠杆"现状的最优"去杠杆"政策取向应该是立足以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为基础,依托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种市场化手段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将去杠杆的重中之重落到银行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等部门之上,依托监管政策的完善以及货币政策的优化等手段实现金融部门去杠杆。  相似文献   

2.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着社会资金"脱实向虚"、资产泡沫过度膨胀等突出问题,金融领域的"去杠杆"成为了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主要着力点。当前的金融高杠杆属于宏观的系统杠杆,表现为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快速膨胀,实质上是货币信用机制的再造。本文首先就此轮金融高杠杆的发展成因在业务模式及内在动因上进行了微观解析,再就金融高杠杆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对金融"去杠杆"的现有路径与未来的政策框架进行归纳和展望。本文的研究表明:金融高杠杆主要源于同业资金流转链条,依靠同业存单、同业理财、银行委外与表外业务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资金空转的套利机制;金融杠杆的快速上升潜藏着系统性风险,导致广义货币增速被低估,同时会引发交易性资产价格波动。逐步出台的金融"去杠杆"监管政策,短期内强化了监管,去杠杆初见成效;但长期看,未来应该着力于制度化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下一步,应持续地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监管的统一协调与金融风险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金融机构作为负债经营的组织,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加杠杆问题,然而,如果为了片面追逐收益而盲目加杠杆,导致杠杆过高,就会存在较大的风险。近年我国逐步出台的金融"去杠杆"监管政策,短期内强化了监管,去杠杆初见成效,但长期看,还必须发挥政策调控、金融监管、法人机构的合力,使杠杆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去杠杆之争     
今年初以来政府施行的去杠杆政策对经济、金融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市场和监管广泛的讨论。笔者将持续聚焦“去杠杆之争”,系统阐述当下去杠杆政策的观点。本文认为,中国的宏观杠杆问题本质是结构问题,是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5.
观点摘编     
正李扬:金融周期塌缩都是因货币和监管政策收紧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举办的"中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论坛"上表示,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如今只是进入了下半场,要着力从四个方面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现阶段中国经济稳中有变,需要平衡好去杠杆与稳增长,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已趋稳定,去杠杆政策已渐趋稳健、理性。李扬认为,全球经济忧虑来自多方面。一是全球融资条件因美联储政策改变而收紧、贸易形势复杂、经济全球化退潮、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地缘因素等,都对信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经济  相似文献   

6.
《时代金融》2019,(3):93-94
近些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各地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此外,房地产行业逐渐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基于房地产交易大环境以及相关调控措施难以落实使得当前房价过高等其他问题逐渐现象,严重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故此次就金融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基于政府引导的金融引导政策维稳房地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一直普遍存在。近年来的"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又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变得更难,这与我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存在冲突。本文结合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分析了"去杠杆"改革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杠杆"的重点应是负债率高企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金融机制的扭曲造成了资源错配,低效的僵尸企业挤占了优质中小企业的生存资源,导致中小企业杠杆应用程度低,因而中小企业不存在"去杠杆"的基础。伴随着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去杠杆"的大环境对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将更高。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与金融业的关联日渐紧密,金融化泡沫化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内部良性循环。随着“345”规则、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等监管政策落地,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基调不变情况下,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逐步暴露和蔓延,引起社会各界对引发次生金融风险的担忧,房地产去金融化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房地产金融化的表现、采取的应对措施角度出发,对房地产去金融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三稳目标”,提出全面强化对内部经营融资资金监管、建立健全房企有息债务信息公开机制、督导金融机构把控房地产融资关口、强化房产金融关联监管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与中国经济在2008年企业大规模举债、2012年大规模非标融资、2016年刺激房地产的三次加杠杆有着密切的联系。2018年开始的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逐步稳妥地去杠杆,已成为监管当局和各家金融机构的共识。金融去杠杆的实现与中小银行公司的业务转型密不可分。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现状,然后从分析金融杠杆本质及已形成的事实入手,进一步研究了金融去杠杆的实现路径,随后对实现金融去杠杆对中小银行公司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稳定负债、回归服务实体本源、提升资产定价能力、量化风险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小银行通过公司业务转型实现金融去杠杆和自身业务的长远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16年监管部门提出抑制资产泡沫,表明宏观政策的关注重点转向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政策频出,在有效压缩金融泡沫的同时,市场产生了恐慌情绪,或将衍生出"二次风险",因此,亟须梳理国内商业银行的高杠杆现状与产生逻辑,分析当前金融去杠杆的症结所在,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高效且稳健的治理路径,确保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化解资产泡沫问题的同时,实现监管调控与市场发展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扩张在为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多问题。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金融稳定指标,并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VAR模型对房地产价格、金融稳定与杠杆在不同经济状态下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系统稳定性、杠杆水平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状态的转变而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区制性特征,并且房价与杠杆的双向促进关系存在非对称效应。在目前杠杆高企、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通过刺激房地产市场推动经济会对金融系统稳定产生负向冲击。因此,应对房地产价格进行合理调控,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去杠杆、释放风险和市场出清。  相似文献   

12.
文章解读了"十三五"规划中关于金融改革的内容,之后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商业银行应如何对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应如何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去杠杆淘汰僵尸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资源投放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等.  相似文献   

13.
同业存单在金融机构加杠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去杠杆也需要重点关注同业存单。基于金融去杠杆的视角,本文从同业存单的特点、发行及投资主体、套利链条、套利风险,以及监管思路建议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要逐步加强同业存单的监管,实现其规范发展和金融稳步去杠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刘国平 《会计师》2021,(7):94-95
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政)的出台,旨在改变2008年次贷危机后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提振国内经济的同时所产生的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副作用,并遏制资产管理市场当中存在的杠杆过高、多层嵌套以及通道业务激增等负面影响.资管新政的出台对于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加强了现存于房地产融资中通道业务等的监管力度.本文从资管新政的内容以及对房地产融资的具体影响分析入手,就资管新政下如何推进房地产融资的具体改革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防风险工作部署,金融监管机构围绕"空杠杆"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地方国有企业有针对性地"去杠杆"有着必要性和必然性。GJK集团是地方综合金融类国企,积极探索处理好"控杠杆"与谋发展工作,工作经验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禹  陈文 《新金融》2015,(4):22-25
本文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与房地产行业跨界融合的背景下对房地产众筹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以平安好房网的众筹模式为例,重点对众筹项目的发起背景、交易规则、交易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平安好房网众筹模式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结合我国众筹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我国未来房地产众筹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扭曲的资金市场环境下,不论是总量性金融政策,还是结构性金融政策,都不能根本改变现有的金融资源错配现象。我国当前的静态风险储备较为充足,仍足以应对金融体系的损失,但在弥补损失之前,有必要通过市场调整,建立合适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我国金融市场已面临自我调整的压力,留给我国主动调整的时间已不多了。在资源已较充分使用的经济环境中,实体经济的"去杠杆",是建立市场合理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经济转型所必需的。我国需要四类政策来平稳"去杠杆"过程。一是纠正市场上对政府和央行无限救助的预期,实施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扩张。二是需要为实体经济"去杠杆"过程的兼并重组、失业救助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三是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新的投资创造条件。四是要有切断金融调整以及应对经济"去杠杆"过程负面冲击的方案,包括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和金融风险化解的预案。  相似文献   

18.
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对我国的各个行业的税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房地产领域,"营改增"对企业的税率、税务的征收方式以及核算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作为房地产企业,对"营改增"政策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陈建光 《北方金融》2018,(11):24-28
2015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快速增长后库存超市场消化能力的问题。为防止出现房地产市场下跌风险,包头市实施了棚户区改造、鼓励市场销售、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等一系列"去库存"政策措施并取得预期目标。但是通过对其他相关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去库存"加大了居民个人、地方政府的负债杠杆,房地产内市场的风险也没有消除。因此,需要尽快退出"去库存"政策,通过逐步降低个人、政府对房地产的杠杆来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去杠杆的重点仍是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以及房地产、产能过剩领域。宏观杠杆率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稳态关系,稳杠杆应着力于合理把控债务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企业杠杆率的下降有赖于产权比率的降低、 ROE的提升和总负债增速的下降,通过提升创利水平来降杠杆是可取之道。信贷周期和金融周期均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经济下行期叠加贸易摩擦背景下,宽泛的去杠杆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去杠杆应注重杠杆资源优化配置,纠正杠杆错配,鼓励和支持好的合理的杠杆,降低落后的、过剩的、低效的杠杆,从而提高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去杠杆还应注重与监管周期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