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公司先后暴出财务丑闻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诚信危机之后。美国国会通过并颁发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责任、审计制度、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处罚等都作了详尽规定。其规定涉及范围之广,处罚措施之严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如何发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0年美国“水门事件”之后,审计委员会在美国得到了大力的开展,20世纪90年代审计委员会在美国上市公司得到了普及,并在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上市公司得到了推广。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大大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为此,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月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有着本质的差异,要发挥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本认为应当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3.
就公司治理理论而言,审计委员会制度是两权分离所产生的权益代理问题的一种解决或补救方案,是公司内部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就公司治理实务而言,审计委员会成为上市公司改善财务信息透明度的有效工具,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或大股东利用不实财务报告掩饰其经营不善或利益输送、欺诈等问题能有效予以防止。因此,审计委员会一般被认为是董事会下属的最重要的委员会之一。  相似文献   

4.
绩效审计诞生于西方国家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特别是美国近年来的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总量中占到了80%以上,并且已成为衡量一国政府审计是否达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国外绩效审计的发展,找出我国绩效审计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以期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审计委员会制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遏制上市公司造假、保护投资者利益,证监会与原国家经贸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于2002年初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可设立审计委员会.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建立与发展审计委员会制度,笔者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初美国发生的安然系列财务丑闻,导致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出台,引起了公司治理与现代会计、审计的革命性变化。本文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外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比较研究,审计委员会职责新领域的介绍,分析21世纪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英美两国的公司治理特别是在公司财务监控、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安然事件发生后,英美两国相继修订完善了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并扩大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运作程序,审计委员会的地位愈加突显。学习借鉴英美两国关于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法律要求,对于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公司治理、防范控制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法律要求2002年7月30日,美国国会发布的《萨…  相似文献   

8.
张鸣  程涛 《财会通讯》2004,(12):47-48
财务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自1968年Altman用财务比率建立公司破产预测模型——Z Score模型以来,财务预警的研究就层出不穷。最初,审计意见并没有被纳入到预测模型。20世纪70年代,审计意见开始被引入,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审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而之后不久公司即宣告破产的情形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黄磊 《电子财会》2009,(7):45-54
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是审计委员会的本源。审计委员会的诞生和发展存在于现代公司治理之中。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建立的初衷是在董事会中寻求一支独立的财务治理力量,以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审计委员会自诞生之日起,便被定位于公司治理层面。进入新世纪,审计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2002年初,我国引人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它被定位于现代公司治理中重要的财务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之中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内部审计相关方面的比较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发展动力比较 在1919年前后,美国的一些大型铁路公司开始利用内部审计(简称"内审")人员对餐车进行财务及经营审计.20世纪30年代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进一步促使了美国现代内审的产生.1941年,美国第一本著名的内审专著--<内部审计--性质、职能和程序方法>的出版以及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美国现代内审的正式诞生,内部审计师协会首次把内审职业引入了社会职业领域.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内审起步较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与内审相关的管理规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内审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芳 《重庆财会》2003,(7):45-46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西方国家,审计委员会已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在我国,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引进审计委员会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拟对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一粗浅探讨,进而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在我国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意义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旨在打击财务欺诈、加强财会监管的公司改革法案。该法案是对安然、世通等美国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法律回应,对美国公司和会计制度作全面透彻的改革,对我国审计监管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公司改革法案审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公司的审计责任 1.CEO和CFO财务报告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上市公司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通过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防止财务信息失真。本文试图在论述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发展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启示,以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 一、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职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监督。为缩小公众与公司管理当局之间的期望差距,提高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帮助董事会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履行职责。具体包括:(1)在财务报告方面,一方面主持有关外部审计…  相似文献   

14.
制度导向与账表导向、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账表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的三种模式。其中,账表导向审计模式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制度导向审计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盛行并占主导地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生并逐步被广泛采用。虽然三者都是审计模式,但却存在着重大差异。尽管制度导向审计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都适用于财务审计,都要服从财务审计的目的与要求,但是,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模式,它们存在着如下差异。效率不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模式的不同与账表导向审计模式相比,注重分析产生财务报表结果的…  相似文献   

15.
黄琳 《新疆审计》2006,(6):54-55
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账项导向审计盛行;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量的不断上升,制度导向审计取而代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注册会计师为被告的诉讼案件持续增长,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了数额庞大的赔偿。面对现代社会高风险的压力及社会公众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一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该制度在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1987年,美国欺诈性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就审计委员会问题发表了一份报告,较具体地提出了审计委员会的功能.2002年初,中国证监会与原中国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第五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此要求下,截止2002年底,我国在沪市和深市上市的公司共有1214家,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有382家,占到31.5%.杨忠莲和徐政旦(2004)曾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立的动机进行实证研究;乔春花(2004)对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定位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审计委员会模式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审计委员会成立的动因开始分析,结合审计委员会与证件模式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审计委员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宋波 《广东审计》2003,(2):19-22
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旨在打击财务欺诈、加强财会审计业监管的公司改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美国公司治理和会计制度改革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该法案是对安然、世通等美国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法律回应,对美国公司和会计制度作全面透彻的改革,很多内容改变了以往的监管理念和会计道德准则,对我国审计监管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审计服务的负外部性与审计独立性的削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樱 《审计月刊》2005,(6):9-10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审计界对于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的争论就已经开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非审计服务收入占事务所整个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美国原五大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非审计服务收入已全面超过审计服务收入),公众对审计独立性能否保持的关注逐渐增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自2001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分别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收入和非审计服务收入。随着安然、施乐等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作假丑闻被揭露,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关系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及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内外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 (一)国外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在世界500强公司中实现财务集中控制的已达80%,从国际上看,财务管理集中控制已成为流行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基本上采用完全独立的分权模式,即各分、子公司负责自己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集团一般只对下属公司进行工作指导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下属公司进行事后审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公司治理下的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变革历程,阐述其变革后的职能与特点,并对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