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与西方,在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观上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致使中西传统绘画艺术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就此问题,对中国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中西传统绘画的优劣和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一个逐渐发展的状态,公共艺术同样也随着城市形态的发展而变化着。公共艺术是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传统,展示城市的文化现象,记录一个个阶段的社会状态。这是公共艺术社会学特征的表现,是公共艺术在当代环境下比较突显的特征。公共艺术的发展,必须在理解中国具体城市问题的基础上,更贴近我们市民生活文化的表现,创造更加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向世界敞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丰富博大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影响。那么,当中国传统和世界文化相逢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对待它们呢?应该是批判性地继承、接受和发展,即在保持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接受外来文化,以促使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艺术宝库中,不乏许多璀灿的艺术瑰宝,从其中的造型、色彩、图案中,我们能感受到抽象形式美的艺术魅力,中国抽象艺术的历史较西方艺术则更长,但在现代生活中,西方的抽象艺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比比皆是,东西方抽象艺术的交融必将推动现代工艺美术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纷繁多变的艺术实践中,绘画作品被艺术家从立体及透视表象的纠缠中分割出来。现代艺术家们不再是去描绘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寻求自己的绘画语言去从事世界的理解。现代绘画语言作为纯粹的艺术手段发展到对自身的觉察和审视,绘画语言的自觉是西方现代绘画诸流派发展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时期新绘画得以绝境逢生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逐渐明显,教育作为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石,在巩固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阻击战中应该起到无法推卸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了教育界的一大课题。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期间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前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西方民主与宪政思想等文化共同构成,这些文化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存在与传统文化的割裂、与西方文化的隔阂、经济至上的盛行、科技主义的泛滥、政治制度改革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加强民主、提倡法制,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提倡人本精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经济稳步发展;探求规律、追求真理,发展科学技术;消除差别、稳步推进,促进制度改革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绘画遭遇了现代化绘画技术的挑战,出现了更为先进的数码绘画技术,它以科技化和数字化展现在世人面前,有着一些传统绘画无与伦比的优势和特性。但是。我们不能把传统绘画扔到历史的潮流中去,而应谊认清并处理好传统绘画与数码绘画之间的关系,使得具有先进艺术形式的数码绘画能够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绘画有机统一起来,创作出更具艺术感染力和生命灵动性的绘画作品出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治问题自始就是一个比较问题,因为我们在构建法治秩序时,至少目前还无法摆脱西方法治主义的影响。中国法治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中国传统文明本身的脉络梳理上,这是构建中国法治秩序的原始立场。只有在理清民族文化传统之前,放弃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从中国社会本身的诉求来界定并阐释中国的法治问题,才可以在此超越"法治陷阱",并进而梳理法治,构建人的独立意识,成就中国人的秩序洞见。  相似文献   

10.
构图中虚与实关系的处理是绘画形式最为直观的表现。西方绘画较注重"实境"的表现;中国绘画较注重运虚入实、运无入有的思想和技法。东西方绘画在虚实关系上的不同理解根源于各自文化传统中对于宇宙观的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几年各类中国画大展工笔画制作成风的现象及其流行趋势,文章探析"制作性"强而"创作性"不强的背景、成因及问题,指出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含有个性"做"的成分是由工笔画创作的特点决定的。但如何做得恰当,做得有灵韵,有中国画的丰富内涵、境界与格调,还需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传承不是目的,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2.
李可染是推动传统山水画现代变革的艺术大家,在艺术实践中,他融合中西,提出了面向自然写生,发掘自然美的特质,有机吸纳西方绘画的写实因素,对传统山水画开拓创新,创造山水画新意境的绘画思想。他的绘画思想与艺术实践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为传统山水画的时代风格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考察李可染的绘画创作及理论思想,可以发现,融合中西一直是他坚守的内在思想理路。  相似文献   

13.
现代平面设计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不断创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生态。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平面设计的现代性、竞争性与民族性内涵的拓展方面。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吸纳可以从汉字书法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传统装饰图案诸层面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4.
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中国的餐桌礼仪源远流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应当对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学习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股份制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文化也给股份制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股份制发展需要具有尊重产权、平等、民主的社会文化环境,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具有这些因素,因此,股份制在中国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份制有许多不同。需要深入研究股份制文化环境要求,使股份制精神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相互促进,使股份制在中国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存在性状态是西方学者很长时间以来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进入现代性社会,中国的艺术"似乎"也终结了。有没有办法在文化转型的语境下找到艺术"复兴"的方式呢?情感性的回归带给我们更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西方绘画色彩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绘画是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而成的艺术形式,由此形成的色彩观念也有差异。中国"文人画"追求水墨逸趣,西方油画推崇光影、光色的变化,色彩观念的差异使得中西方绘画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是盛开在人类艺术史上两朵艳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村落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文明与自然文明,需要我们对其好好地保护与开发。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逐渐被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代,而传统村落中的特色文化也在逐渐消亡。因此,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已经到势在必行的关键时刻,传统村落建筑的申遗工作、传统村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线条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语言,不仅起着造型状物的作用,更是画家传神达意重要手段,因此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学习或创作中对线的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线条从出现到发展、成熟经历了数千年的成长,其丰富的审美特性成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不朽魅力,线条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印象派艺术是在艺术感觉和观察方法上对古典主义艺术传统模式的新突破而诞生和崛起的,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历史和科技背景;艺术家自觉意识的觉醒;印象派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欧美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