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数研究没有注意到FDI的大量流入对于东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FDI没有直接引起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它确实对危机国家经济脆弱性的形成发挥了作用。FDI给东道国带来的金融风险往往是潜在的,如果不能有效监管,这种潜在金融风险就有转化成现实金融风险的可能。所以,一味提高FDI的引资比重并不能使发展中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侵扰,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加强对FDI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美国金融危机不仅影响到美国经济的走向,而且影响到全球经济运行。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国经济自由化和监管不力的最终表现,这使世界各国都在审视自己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监管机制。当前,我国的金融业日趋与国际接轨,充分汲取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王雨 《经济师》2005,(7):222-2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接连发生的金融危机表明,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国家金融风险。国家金融风险的爆发,将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对有关国家的金融和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因此,认识和防范国家金融风险,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明 《经济研究导刊》2014,(29):205-206
金融风险的传导是金融危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观察风险的各个层面,无论是风险的潜伏阶段还是爆发阶段以及恢复阶段都是通过传导来实现的。没有传导,金融风险则不会发展成为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传导又分为国内传导和国际传导,其中国际传导是国际金融风险的传统特征,也是金融全球化态势下金融危机研究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邵凯旋 《技术经济》2001,20(9):55-56
(1)化解金融风险。早在1995年国际权威资信评级机构之一的美国穆迪公司认为,我国国有独资银行不符合国际监督标准,并将其信用评级降为E级(最后一级)。所以,没有理由不为我国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担忧。虽然现在有中央政府良好的政府信用为国有银行作担保,但是一旦人们对国有银行的资信失去信心,爆发金融危机的外因被激活。居民大量从国有银行提款,对国有银行形成挤兑。而银行由于不良债权太多,无法兑现城乡居民的挤提,从而引起社会恐慌,爆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必定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去年以来,东南亚各国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金融业没有形成太大冲击,但国内金融业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乃至政府的重要议题。一、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和...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风险则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90年代以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时有金融危机爆发.一时间汇市、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作为保障金融体系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历来是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将监管重点从合规性监管转向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预防。因此,客观地分析当前金融监督体系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的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的同时,金融危机也频繁出现.其根本原因是,金融监管没有跟上已经发生变化的金融环境.由于监管不到位和存在着许多漏洞,以及现有监管制度不能得到认真贯彻执行,造成了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长期经营不善;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对普遍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不能及时地发现和防范,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本次震撼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世人敲响了金融危机不定时爆发的警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更强、金融风险更大。中国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需要探索如何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如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与法制建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深入,制定并颁布《金融危机法》能克服目前金融监管纵向监管体系缺陷,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稳定金融市场与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本账户开放使资本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和流出打开了方便之门,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越高,金融风险也越大。然而,资本账户所带来的不断增大的金融风险与一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应加强制度建设以满足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长期需要,短期内可以放松对境外投资的管制,减轻资本净流入对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的压力,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内生性金融风险。内控管理及风险控制不健全就会导致内生性金融风险。当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恶意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等。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我国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央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行也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自成立时起,就游离在监管外。次贷危机爆发后,在全球掀起一股谴责影子银行的热潮。影子银行对于繁荣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固有的缺陷导致了全球金融业的混乱和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影子银行没有得到严格的监管。为此,危机之后,国际社会针对影子银行相继出台一系列监管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美国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影子银行的存在,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被认为是引起这次危机的导火索,经济学家开始注重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影子银行不仅能对经济增长带来有益的推动作用,同时,如果不能适当地对待和监管它所存的系统性风险等问题的话就对经济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现状、风险等方面来分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并提出一些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金融的过度创新。或者说是因为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业务。在此背景下,对金融监管如何应对金融创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国内金融稳定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我国在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体系比较脆弱的条件下.如何把握好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的度与节奏,如何进行有效的金融市场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融风险传染机制不仅是一国政府在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传染过程中制定政策的核心内容,更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文章以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切入点,介绍了金融危机扩散过程中不断完善的金融风险传染理论,在此基础上,分别就金融风险传染影响因素的早期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了金融风险在国际间传染的路径选择,并指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不良资产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本文揭示不良资产与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指出管控好不良资产率是避免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西方发达国家频繁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当代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首先爆发进而引发实体经济危机,不良资产处置金融活动引发系统性风险呈现不同的特征、路径及危害,只有秉持货币金融“公器”标准才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中国在没有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保持40多年经济持续增长,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运行相契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良资产处置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是与西方“市场经济规则”不同的实践创新。中国应从化解风险职能、支持不良资产处置与经济增长同步以及金融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角度,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金融史的研究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性金融危机是否出现,关键在于有没有比较完善的国际金融体系和监管制度,各国的货币币值和汇率是否稳定。一旦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监管体制失效、各国货币币值和汇率多变或大幅度波动,世界性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形成和发展。本文从改革金融体制、货币制度和汇率机制等方面来寻找遏制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长效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对FDI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下的全球FDI进入低谷,其规模、结构和流向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我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对外投资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平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金融危机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全球金融风险和危机频繁爆发,金融危机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受到各国政府和金融理论界的高度关注。20世纪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促使人们进行反思,金融危机理论在这种思考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