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上将承继2002年发展态势。从国内情况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国家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拓展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及其应当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本文试从今年积极时政政策与往年比较的变化以及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是依托这一系列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由“保增长”向“促转变”方向转变,在政策上,仍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把有效的财政政策与扩大居民消费结合起来,是我省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政策动向     
一、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易宪容 《商周刊》2011,(26):26-2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的内容至少有三大焦点。第一是“保增长”,第二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第三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态度的坚决性。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危机越演越烈的形势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果。2009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由“保增长”向“促转变”方向转变,在政策上,仍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指出,促消费保民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即把扩大内需做为应对金融危机最有效的应对方式,而居民消费作为社会总需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增强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经济获得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因此如何把有效的财政政策与扩大居民消费结合起来,是我省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已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及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趋于好转,以及2004年在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下,宏观经济政策要从目前的“扩张型”向“双稳健型”微调,即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向“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转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考虑“一次性转型”,即将原来每年增发的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纳入经常性预算,以专项发展基金的形式用于西部大开发,增加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包括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政策要在“积极中保持稳健,稳健中保持积极…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世纪之交的2000年以来,我国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政府所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见成效,需求稳步回升,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提高,外贸形势喜人,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积极变化。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关系到今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取向,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采用多种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0年—200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