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1989,(2)
<正> 中国科学院最近发表的一份国情分析报告认为,有4大困境摆在当代中国人及子孙后代的面前。第一困境: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变化,就业负担沉重。中国自本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以后,同时进入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幅度最高、增长最快的人口倍增的特大台阶,突出表现在下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相继进入人口三大高峰——其劳动年龄人口在2020年达到10亿,总人口在20至2030年至少达到15亿,老年人口在2040年也将达到3  相似文献   

2.
林毅夫 《经济导刊》2013,(Z5):50-53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9年开始,过去32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32年间年均增长率是9.9%,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2011年的人均收入达到5400美元。这段时间的中国贸易增长是史无前例的,每年平均增长17%,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的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3.
<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日发布了《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报告称,过去的25年来,全球森林消失速度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所减缓,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农业的开垦扩张、非法砍伐活动等仍然存在,全球森林面积仍在持续萎缩,森林保护的前景仍不乐观。森林资源在提供生计、保障粮食安全及消除贫困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变革探索已延续了半个世纪,世界上30多个国家、1/4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探索,这些国家可以统称为转轨经济国家。它们的经济运行既不能简单地用发达经济、发展中经济来界定,也不适合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来界定,而是体现出特有的转轨经济共性。转轨经济应该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转轨经济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从传统理论或已有体制的视角出发,而应该立足于转轨经济国家已经走过的实际历程,归纳可以作为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扶贫工作:成果举世瞩目,任务任重道远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已从2.5亿人减至目前的2610万人,约占世界同期贫困人口减少总量的70%。与之相应的是,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量20%以上来自中国,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多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中国在“十五”前4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600万人。虽然全国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3%以下,但扶贫开发仍面临着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转轨经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国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变革探索已延续了半个世纪,世界上30多个国家、1/4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探索,这些国家可以统称为转轨经济国家,它们的经济运行既不能简单地用发达经济、发展中经济来界定,也不适合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来界定,而是体现出特有的转轨经济共性,转轨经济应该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转轨经济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从传统理论或已有体制的视角出发,而应该立足于转轨经济国家已经走过的实际历程。归纳可以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寻求方法论上的创新,本文对开展这一研究的初步思考以整个转轨经济国家为背景,而以中国经济转轨为个案。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个人口大国。印度从20世纪90年代改革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中国一道成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探究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正是印度工业化道路的及时转轨,才促使印度踏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变革探索已延续了半个世纪,世界上30多个国家、1/4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探索,这些国家可以统称为转轨经济国家。它们的经济运行既不能简单地用发达经济、发展中经济来界定,也不适合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来界定,而是体现出特有的转轨经济共性。转轨经济应该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转轨经济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从传统理论或已有体制的视角出发,而应该立足于转轨经济国家已经走过的实际历程,归纳可以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寻求方法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亚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二十年来,亚洲经济高速发展,使两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但是,亚洲国家仍有近6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问题仍然严重。事实证明,经济快速增长是减少贫困的最直接途径。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中国理论经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粗放的增长方式向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和现代化社会转化这样一个三重转型时期。这一转型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少要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完成。本文仅根据中国过去20年制度变迁的历史以及反映这一历史过程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演变,对未来20年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做一个粗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