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为加快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注意以下几点:尽快走出对外直接投资的认识误区;对外直接投资布局要合理化;做好经营战略的选择,提出经济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大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加强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过多介入以投资回报为目的的投资项目,使得行为的市场化程度极低;投资决策的随意性使得投资失误增加,降低了投资效率。要改善这样的局面,必须明确界定政府与企业的投资职能,同进完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做到科学决策,以避免投资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是增长迅速,规模不大;投资区域多元化,投资领域多样化;投资主体众多,投资方式主要以合资为主。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从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角度,可以采取学习型、市场导向型和资源寻求型三种海外直接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4.
创业投资     
《中国科技投资》2005,(11):13-13
中国是研发领域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扩张地;迅雷成功获得第二笔投资;微软投资大连华信;腾讯收购SZ Domain约20%股票;阿里巴巴追加10亿投资淘宝网;中以风险投资联姻中国创新企业;eBay40亿美元并购互联网通信公司Skype;以色列大幅提升高技术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在利用日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日本对华投资与其对华贸易规模不相称;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加谨慎;中国将与东亚国家为争取日资而展开激烈的竞争;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加大吸引日资的力度;二是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三是要对日资加强产业投资导向;四是要引导日资投向我国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调整期企业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有:第一,行业竞争激励,市场淘汰加快;第二,结构调整困难,投资方向不明,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也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投资空间,这就需要研究在经济总量的运动模式和投资条件发生变化后,怎样引导投资,使其投资意向变为现实投资。如何转移投资风险呢?第一,树立风险意识,把握投资机会;第二,注重市场调查,降低决策风险;第三,形成持续自主创新能力,规避投资风险;第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第五,建立企业兼并、破产机制,限制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浪潮已经形成,然而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对此,本文基于融资约束视角研究城商行信贷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商行信贷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融资约束是影响路径,城商行信贷可以降低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城商行信贷更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增强城商行信贷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但货币政策冲击没有明显扩大城商行信贷影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差距;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商行信贷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405家国有企业和220家非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我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投资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投资动机的影响要明显强于经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科技的发展是推动我国企业开展投资活动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动机受“证券监管制度”变更的影响较小,而国有企业对各项政策的变更都很关注;“充分利用闲置资金”等投资动机受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很大,而“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等投资动机受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成就斐然,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投资增长速度下降,社会有效需求明显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持续下降;利用外资后劲不足等。主要对策与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加快调整投资结构,重点发展支柱产业;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扩大粤港经济技术合作;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梁建强 《新智慧》2007,(5):57-58
《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以下简称“教材”)中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的收回利润或现金股利在投资后期间进行处理时,采用下面的公式来确认当期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金额: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一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背景即国际环境、国内市场供需、对外贸易量、出口能力以及国家政策五个方面的分析,在微观层面上探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并根据微观层面的探讨,在宏观层面上提出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BOT投资又叫特许权协议投资。BOT投资中的核心合同--特许权协议是一种行政合同,基于这一协议之上的其他合同都是平等主体间的合同。按照项目公司发起人的不同,项目公司可分为三类:一是项目发起人仅为境外投资商,项目公司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二是境外投资者与中方投资者共同出资组成项目公司;三是项目发起人为境内民营公司,项目公司为民营公司的子公司。与之相对应,项目公司可以是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内资企业。目前我国BOT投资方式存在法律障碍,因此应尽快实现BOT立法。  相似文献   

13.
对西部的财政投资政策应遵循市场导向、对内外同时开放、可持续发展、“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并重、政策性与有偿相结合等原则;要提高中央财政在西部地区投资的比重,对西部地区企业实行适度的投资补贴,加大国家财政贴息和信贷支持的力度, 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投资的诱导,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会计在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会计核算上存在误区:将人力资源投资直接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费用化,导致各期损益报告失实;不能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控制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支出的完整资料;不能恰当地计量和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走出误区,正确合理地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会计核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赵惠芳 《新智慧》2005,(3):29-30
一、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第8条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益份额的金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后计人损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初始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投资准则》第20条规定,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应自实际取得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时.按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并按第8条的规定处理。这从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却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08-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财务报告质量与企业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当企业过度投资时,财务报告质量越高,企业总投资额越少;当企业投资不足时,财务报告质量越高,企业总投资额越多;财务报告质量与企业投资之间的这种关系显著存在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发挥了显著的治理作用,并能成为弱投资者保护机制的一种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对外投资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但是进入21世纪后发展迅速,并呈现出投资规模扩大、区域分布广泛等特点。本文在梳理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从企业国际化水平、国家政策体系、国际规则变化、东道国的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指出中国对外投资的制约因素。从加强境外合作区的科学规划,优化其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推进国际合作;提升海外并购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区域特色为导向,实行差异化的合作策略;加强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双边和多边投资协定,保护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等方面提出了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价值投资理论相结合,可以推导出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最优证券投资组合与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的定义与度量不同;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目标函数和马科维茨的目标函数不同;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抛弃了β系数的计算,避免了运用证券市场线构建投资组合时β系数稳定性的计算问题;定价模型和...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国外市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投资方式,即建立新企业或扩建原有的工厂规模,又称“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购买外国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该外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又称“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当前,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产业资本进入中国更乐于采用的形式,跨国公司在其对华直接投资中日益重视对控制权的  相似文献   

20.
积极财政政策下的税收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税制体系相对积极财政政策下刺激经济增长的要求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实现彻底退税;调整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优化投资;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进一步扩大消费和投资;加快税费改革步伐,减轻企业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