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农业产业扶贫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方式。政府通过鼓励、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活力。分析了黔东南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和典型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特点,为提高产业扶贫的实施效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褚春阳(河南省洛阳市统计局)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被列入了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大扶贫力度。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对贫困地区而言贫困人口的脱贫出路在于:(1)选好基层...  相似文献   

3.
农村产业发展可以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农业保险能降低脱贫难度,保障产业扶贫项目顺利发展,提高扶贫效果可持续性。分析农业保险产业扶贫模式,找出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发挥农业保险对产业扶贫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为缓解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各地不同程度地推广应用了一批农村能源实用新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对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促进《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技术扶贫工作。(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农村能源技术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目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域偏远和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这些地区大都缺能或用能水平低下,生态破坏严重,而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也比较薄弱,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能源新技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事业,能够充分助力"精准扶贫"战略的全面落实,有效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快实现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而受制于发展理念滞后、运营模式单一以及管理体制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战略并未形成深度对接、交互协同的双赢格局。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战略的全方位融合,稳步构建起开放、高效、创新的运作体系,释放乡村经济的巨大潜力与活力,从而驱动农村社会的协调、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历史,形成了我省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现状特点,因而扶贫攻坚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目标,从实质上来看,扶贫攻坚所要解决的是贫困人口的问题,而贫困人口既是扶贫的对象,同时也是扶贫的资源,打好扶贫攻坚战,重要的一环是在扶贫开发中抓好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上海农村经济》2009,(7):47-47
张家口市现有农村贫困人口81.69万人,占河北省贫困人口总数的20.95%。张家口市坚持完善“大扶贫”协调机制,打好扶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刘福成一、确定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意义使我国现有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九五”时期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贫困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扶贫是我国政府开发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式扶贫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农发行支持贫困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产业扶贫提供科技支撑,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杜金向 《农业经济》2003,(9):4-5,24
一、扶贫经济合作社小额扶贫贷款的开展背景和发展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 10亿农村人口。由于历史原因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很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评 ,到 1978年我国农村仍有 2 5亿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为 3 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为减少。到 1985年 ,贫困人口下降为 1 2 5亿 ,减少了 50 %。但是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资源条件差 ,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为此 ,1986年国务院制订了专门的扶贫政策 ,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领导全国的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村贫困状况与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四川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使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是新世纪四川农村反贫困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进入21世纪,四川农村贫困面临着许多问题,其成因复杂,因此,四川农村反贫困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思路上实现“七个转变”,在措施上着力于制度、产业的创新和环境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自治区“三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开始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关键时刻,如何尽快解决我市9.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25.1万温饱不稳定人口的收入,加速我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达小康步伐,不仅是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是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障我市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迫切要求。为了选准扶贫战略突破口,切实做好新时期我市的扶贫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贫  相似文献   

13.
余雪源  杨媛  张莹 《农业经济》2018,(4):129-131
在精准扶贫的视角下,农村电商的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帮扶效率。通过对农村电商发展的优势以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机制,提出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策略,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扶贫是用市场专业性行为来实现政府公共性目的,其最终成败取决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的整体发展。农发行在支持产业扶贫过程中应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和区域整体发展,对产业扶贫有成体系的战略统筹考虑。一、辽宁省产业扶贫的基本情况辽宁有农村贫困人口81万人,集中分布在15个省定贫困重点县、1791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为3.5%。辽宁省贫困人口绝对规模居东北三省之首,贫困发生率高于沿海其他省份。其中,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西北地区尤为贫困,辽西北三  相似文献   

15.
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最后一块短板,如何构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以"七权"联确为前提,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股权为纽带,以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为关键,为农民增收、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构建了长效机制。文章以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为视角,考察了利州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特征,分析了其集体产权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贫困人口脱贫的路径及机制,以期能对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使居住在自然灾害频繁、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极端贫困人口摆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去年国家在内蒙古、宁夏、贵州、云南四省区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和一定的资金补助,让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搬迁到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从事高效农业或其他收入较高的行业,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7.
为“干部挂职”扶贫叫好当前,农村扶贫已成为中央和地方的共识,各级党委政府也相继推出“资金”扶贫、“政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措施,已初见成效。最近,山西省吕梁地区又出新招:输入“干部”进村挂职扶贫,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同脱贫致富。近年来,全...  相似文献   

18.
农村旅游扶贫的适应性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勇 《农村经济》2002,(10):63-65
旅游与反贫困的直接相连是国际上近几年的新议题。其中 ,以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的“Pro -PoorTourism”(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 ,简称PPT)为代表 ,在我国则被称为旅游扶贫。旅游扶贫的含义就是在贫困地区通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旅游业 ,吸引发达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和消费 ,使旅游资源产生效益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使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产生 ,逐步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向农村转移 ,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从而使其脱贫致富。应该说 ,旅游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优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农村扶贫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扶贫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减贫的速度却日益缓慢,扶贫的效率日益低下,中国的农村扶贫面临着困境。文章指出,伴随着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贫困人口越来越分散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面对农村贫困特征的变化,产业开发式扶贫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为了应对农村扶贫的困境,应该对产业开发式扶贫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0.
农村扶贫资金目标瞄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瞄准目标群体是衡量扶贫资金使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村扶贫资金的目标群体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瞄准592个国定贫困县,而新世纪的扶贫则主要瞄准的是国家贫困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村。虽然力求瞄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但我国农村扶贫资金的目标瞄准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