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建设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的新社会。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是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深入认识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与全新思路。其中,建成生态小康和全面小康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目标,引领绿色增长、绿色产业、绿色科技、绿色消费新常态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深化改革、完善法治、从严治党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3,(4):155-158
党的十八大报告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全面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相关制度性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人才短缺、增收困难、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困境,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只有通过培育新型农民破解人才短缺困境、发展现代农业破解增收困境、建设美丽乡村破解环境恶化困境,才能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孕育萌芽、初步探索、逐步发展、全面深化四个阶段,取得了重要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具体体现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开拓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在深刻把握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加强党的领导,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深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生态治理效能;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揭示生态文明与城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联性;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重视的众多城市文化现象,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选择、城市建筑形态的崇尚、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城市价值理念的取舍等.试图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从现象到本质给予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加强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中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城市文化、生态文明、各项设施、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建设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转变资源环境审计思路当前,"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重点.也是难点;不但要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也要贯穿到上述建设的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需求.审计机关只有积极主动顺应这一变化,转变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刻融入和贯穿到审计实践中.才能推动创造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当城市虹吸效应使大量农村精英流失时,中国农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势必缺乏内驱力。重建乡贤群体,弘扬乡贤文化,催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奋发有为、造福桑梓"的强大乡贤力量,是引导乡风文明、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的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农村复兴是民族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受到城市内涝的困扰.我国政府创造性的提出了"海绵城市"构想,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和生态问题的综合性理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城市治理为核心思考"海绵城市"建设框架,利用治理理论在多元主体协商、利益调和等方面的优势,探索从根本上治理城市内涝.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治理体系为切入角度,从多元主体结构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向,探讨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的主要方向,旨在加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彰显出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