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铁卫  钟飞 《西部财会》2013,(11):4-7
利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地区生产总值为样本组成面板数据,并将其按地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通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根据滞后期的不同,该差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且差距在扩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则专门从财政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并寻求如何进行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3.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事权、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为实现双向均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西部开发作为一项关系西部复兴伟业的世纪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大开发的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无疑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中央宏观调控目标的需要两方面,探讨了西部开发中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必然性。强调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总体规划上,不仅要制定法律层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转移支付法》,还要健全西部自身的区域法律体系,从而让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在西部开发发挥更大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1.人口增长过快,生态压力沉重。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西部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现有人口政策的民族差异使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加剧了西部地区的贫困程度,而且还导致了生态破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从目前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来看,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扭转。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及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财政金融政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机制,从增强和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搭建信息沟通的融资平台、采用积极财政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强化西部地区金融企业的信用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收敛是协调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分析框架,使用全国267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并加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改善资本要素错配情况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时呈现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和政府财政能力差异,对西部、北方、非沿海城市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效应更加显著。应继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价格指数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和贷款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①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应;②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③1978年后,两种政策的作用都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对中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影响明显增加。其含义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在注重财政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下属行政区的人口和GDP,采用下梯形法分别计算2000年、2012年三个层次的区位基尼系数:全国基尼系数、三大地带即东中西部基尼系数、各省区基尼系数系,并将三者进行时间纵向与区域横向对比,揭示了十年来中国地区及地区间区域发展差异变动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2年期间,全国范围的经济差异有所缓解,但东部和西部地带及部分省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变大。文章据此提出的相应政策建议是,区域政策应当从过去的粗放型向精准化转变,政策的着力点既要关注后发地区中的后发地区,也要关注发达地区中的相对落后地区,同时还要关注被大城市阴影遮蔽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实现区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基于产业集聚的西部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业集聚是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现象。产业的集聚对区域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分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并计算出我国产业集聚的区域基尼系数,对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然后采用西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的数据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构造了产业集聚与西部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最后结合模型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西部产业集聚与西部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劳动与资本对这三个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三个地区经济周期性波动有趋同的趋势.此外资本变化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东部地区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人力资本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基本一致,但高于西部地区.本文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当考虑地区差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运用TOPSIS熵权法,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能力与数字普惠金融三个层面测度2010年至2020年我国31个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指数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最大,数字创新能力指数最小。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差异较小。最后从加强省市间的合作、政府的宏观调控等角度为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将走向完善,在此条件下,如何运用政府区域财政政策,积极实施西部大开战略呢?我们认为德国区域援助政策对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德国区域援助政策的特点、体系和效果 战后德国实行的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干预、以社会保障为特点的社会市场经济。国家进行适当干预是通过总体调节来体现的。而内容之一是以景气政策进行调控,即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于是,在战后德国经济运用的制度基础上。形成和完善了德国区域援助政策。 德国区域援助政策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却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纠正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市场失灵”,抑制地区差距的扩大,维持必要的区际公平。以下整理介绍若干市场经济国家在地区发展政策上的做法,以作为我们思考中国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时的借鉴。德国:以财政平衡政策为中心一、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前西德是发达国家中地区发展最为平衡的国家。一般认为,这一方面与德国长期的地方分权的政治传统有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其独特的区域经济政策。1990年东西德统一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人工智能专利统计量构建核心解释变量,以2010—2019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分析样本,就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差距、经济关联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人工智能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稳健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东部、中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2)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各分支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分布呈现同构化特征,技术发展方向与区域比较优势之间存在错配,阻碍了西部地区分享技术红利;(3)人工智能缩小了中部城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差距,但扩大了西部城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4)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难以通过经济水平相近、产业结构相似、地理位置邻近等条件传导至邻近区域,技术进步尚未对区域经济关联产生显著影响。为引导中国人工智能技术长期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未来应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提升西部地区技术水平和区域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江苏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峰 《现代管理科学》2003,(6):87-88,25
本文试图在经济增长文献所预测出的收敛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做出实证的分析,为实施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江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描述,接下来在结合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之后,对江苏自1993年以来地区间人均GDP发展水平和增长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最终得出了有关的基本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测算的2012—2018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采用时间和个体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数字经济对财政分权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强化财政分权,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其机制在于数字经济发展分别通过扩大增值税规模、增加个人所得税规模和提升经济开放水平,从而强化财政分权。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财政分权的强化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即东部地区强化程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新世纪对区域发展重点的重大调整,是全面提高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素质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缩小地区差距、21世纪我国经济腾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就如何顺应资本的基本特征,做到能够吸引资本、留住资本、聚集资本,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问题展开一些研究,就构建西部大开发资本支持系统,在国家已有政策和意向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目前西部开发中资本支持状况分析 (一)西部地区资本支持的基本能力。 分析西部地区的资本支持能力,我们看到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资本…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05,(6):1
在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能源机遇凸显,市场需求与资源富饶的地区之间,出现了某种契合,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种机遇更为明显。在今年的西洽会上,西部省区就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能源大旗。昔日一心要政策要拨款的西部,已经开始尝试用市场化的思维来寻找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所在。西部开发将从政策扶持走到市场选择的新阶段。这可能是西部真正崛起的开端。但是双方能否顺利对接,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西部地区之所以未能把握过去一系列有利战机以加速自身的经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鉴市场分割指数测度思想构建横向财政失衡指标,并分析了横向财政失衡的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横向财政失衡程度有所减轻,且横向财政支出失衡程度明显小于横向财政收入失衡程度;Dagum指数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层面的横向财政失衡总体差异都主要是由于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所致,且横向财政收入失衡地区差异有所扩大,横向财政支出失衡地区差异有所缩小;PVAR模型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横向财政收入失衡构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而经济增长则会显著降低地方政府横向财政支出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但东部与中西部各省区发展速度不同,近年来差距拉大了。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很关心如何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提出了很多的办法。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解决地区差距的政策,也是必要的。中国和美国都是大国,美国区域经济政策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一、美国区域经济差距现状一百多年前,美国最发达的地带是东北部的五大湖区,而南部和西部是落后的区域。经过美国人民艰苦的开发,美国东部与南部、西部的地区差距已不是很大了。尤其是在九十年代,美国四大地带的经济差距已经大为缩小,下面我们以人均G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