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内涵及特点出发,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概念、原则、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标准值的确认的探讨,以寻求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为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从土地投入产出状况和土地承载状况二个层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理想值,再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总分值,总体来看重庆经开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投入产出状况和土地承载状况都有一定提高空间,但各层次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该文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进行总体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权重构建模型,定量化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潜力。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土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土地承载相对合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良好。对土地投入产出潜力和土地承载潜力的测算,得出土地利用潜力增加的空间较小,土地供应已经无法跟上苏州高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的结论。在上述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化使用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城市工业产业建设布局合理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对城市工业用地集约使用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红梅  王小伟  谭洁 《经济地理》2008,28(3):442-444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规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杨  宋戈 《经济地理》2007,27(2):313-316,322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社会、生态指标数据为依据,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以SPSS软件为手段,进行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时空差异评价,得出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同时提出利用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杨东朗  安晓丽 《经济地理》2007,27(3):470-475
为综合评价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文章分析了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并将其与国家城市土地用地标准进行比较;选取了18个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包括西安市),提取15个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进行因素分析,准确定位了西安市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针对西安市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土地利用潜力分值,从而确定潜力级别;最后,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阴市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贫乏,耕地人均仅0.67亩。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阴市就积极探索“节地挖潜”的土地利用新路子,实施土地利用结构性战略调整。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集约利用土地已初见成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以强化规划为龙头,严格按用途分区利用土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利用土地,这是由规划的法定地位决定的。新《土地管理法》以用途管制取代了分级限额审批,要求按照用途分区来利用土地。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4)
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科学评价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山西省晋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综合土地投入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由11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各指标的权重由熵值法来确定;以晋城市2006—2013年数据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低水平,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已出现不少问题。文章借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特征,从园区开发综合效益的视角构建海淀科技园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科技园区中发展较为成熟并能获得数据资料的5个科技产业园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为:①海淀科技园区中的各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主要受各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区位布局、用地开发和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②科技园区中5个产业园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并不是很明显;③针对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评价分析,查找制约各产业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因子,并指出各产业园土地开发中应注意的环节;④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清华科技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最好,中关村广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较好。最后针对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提出提高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1996年和200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层,但与西方圈层模式相比,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随时间变化较平稳;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各圈层又可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城市功能的扇形地域。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温州市及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对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应防止农业用地的流失,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应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研究 --以株洲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大多数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选用不当,导致评估结果普通偏低,造成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本文根据株洲市基准地价成果更新的实践,研究了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方法,提出了城镇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技术路线:以土地定级为基础,以成本逼近法对城镇边缘地区工业用地基准地价作成本控制,根据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的变化规律测算工业用地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4.
长沙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两系统35个具体指标值,分别计算出长沙市区1996-2005年间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和两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定量分析了10年问长沙市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判断了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演进模式.结果表明:两系统协调程度不高、质量欠佳,协调度指数总体趋势下降;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系统演进模式由经济发展滞后土地利用模式转变为土地利用滞后经济发展模式.为探索结果产生的原因,运用信息熵和均衡度等相关的数学模型与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长沙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不同区域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庄红卫  李红 《经济地理》2011,31(12):2100-2104
运用加权平均法和层次分析法,就湖南省四大不同区域的14个市州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省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各区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②长株潭地区开发区工业用地综合效率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用地结构效益方面有待改善;环洞庭湖3市在开发区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上仍显不足;湘中南和大湘西区投入水平、产出水平都有待提高,其中大湘西区结构效益方面表现相对较好。最后,结合各区域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特点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成因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宋戈  吴次芳  魏东辉 《经济地理》2006,26(2):313-317
不同城市由于职能定位不同,其城乡结合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结构。文章从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机理和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选取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这一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带为研究区域,以民主乡的现状数据为依据,运用线性规划模型,以SPSS和LINGO软件为计算手段,对这一特定地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西宁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显示出西宁市城市发展的基本阶段。文章利用1996—2008年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西宁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在1996—2003年发生较大转变,土地利用格局由耕地主导型转变为多元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说明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对西宁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西宁市高原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在2003年前后才基本形成,表现出青藏高原落后地区中等城市城市化过程的滞后性;2004—2008年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相对平稳,但耕地、林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和空间变化揭示出西宁市等典型河谷型城市的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控制性作用明显,城市土地利用紧张。  相似文献   

18.
广西玉林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璀 《经济地理》1999,19(4):85-89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广西玉林市的土地资源利用背景和状况,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压力,并针对性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及各县市区今后的土地利用方向与职能。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建设用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秀琴  阮伟致  江华 《经济地理》2006,26(1):114-117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了近年来广州市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改造缓慢及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率低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同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初步探讨了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苗  武友德 《经济地理》2006,26(4):585-588,597
东川作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有一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普遍问题外,还面临着交通区位条件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观念和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制约。文章以东川为着眼点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特征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并针对东川的特殊制约因素,探讨目前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