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施剑刚 《新财富》2007,(1):32-32
中国目前约有700家黄酒生产企业,企业平均年产量为2800吨左右,其中产量过万吨的在30家左右,产量过5万吨的只有4家。我们预计,今后十年黄酒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在8%左右,到2015年,黄酒行业的规模将达到430万吨(图1)。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啤酒市场消费量达到2500万吨,白酒消费量有349万吨.黄酒也达到180万吨.而葡萄酒消费量仅有50万吨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啤酒市场消费量达到2500万吨,白酒消费量有349万吨,黄酒也达到180万吨,而葡萄酒消费量仅有50万吨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金刚 《商界名家》2006,(5):96-97
据说,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列世界三大古酒。而天下黄酒源绍兴,于是绍兴黄酒尽占地源、酒源、水源、人源、文化源之利。也因此,其产品核心卖点十分突出,销售主张也很容易提炼。另外,现代的消费趋势正向健康、低度、保健方向发展。因此,黄酒与国内的白酒相比,其发展、竞争优势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一般以大米、黍米为原料,酒精含量在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  相似文献   

6.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一般以大米、黍米为原料,酒精含量在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  相似文献   

7.
李文生 《消费经济》2000,16(5):25-29
一、中国当前白酒产业发展突出的四大特征 1.白酒总量及占有份额持续回落 1981年全国饮料酒总产量为466万吨,其中白酒占55.2%,啤酒占20.4%,葡萄酒占2.5%,黄酒占12.3%,果酒及其它酒占9.6%;1998年全国饮料酒总产量约为2750万吨,其中白酒占20.49%,啤酒...  相似文献   

8.
晓阳 《糖烟酒周刊》2006,(20):73-73
黄酒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酒类板块,也正在成为所有酒商投资的热点。 2005年,黄酒市场继续高速发展,整个黄酒行业的产量冲向了200万吨。伴随着产量的增长,黄酒的目标销售市场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江浙地区,快速向两南、华南和北方地区蔓延。更具看点的是,随着黄酒的全国销售氛围日益浓厚,以安徽海神为代表的区域黄酒主流力量也开始向全国扩张,积极与绍兴系和海派蕾酒抢夺地盘。  相似文献   

9.
2005年,黄酒行业继续高速发展,整个黄酒行业的产量冲向了200万吨。黄酒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前言:据说,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列世界三大古酒。而天下黄酒源绍兴,于是绍兴黄酒尽占地源、酒源、水源、人源、文化源之利。也因此,其产品核心卖点十分突出,销售主张也很容易提炼。另外,现代的消费趋势正向健康、低度、保健方向发展。因此,黄酒与国内的白酒相比,其发展、竞争优势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5,(10):A034-A038
2005年,中国黄酒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黄酒被重新发现,并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黄酒的价值要得到市场认可,并最终形成和白酒、葡萄酒、啤酒并列的一个体系并非易事。因为长期以来,黄酒以低价酒、料酒的概念存在,市场上没有衡量和判断其价值的参照。在产品日益丰富和竞争日趋激烈的酒类市场中,黄酒到底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最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2.
在最新的中国驰名商标评定中,黄酒行业又多了一个“汾湖”商标。其拥有者是浙江嘉善黄酒股份有限公司。而在黄酒扩张与发展的大潮中。嘉善黄酒不同于绍兴黄酒和上海黄酒,但渐渐也变得同样引人注目。2006年,嘉善黄酒销量约5.5万吨。销售额达到了2亿元。预计2007年嘉善黄酒年销量将突破6万吨,销售额突破2.3亿元。  相似文献   

13.
郝志杰 《糖烟酒周刊》2007,(13):103-104
苏州与无锡是江苏两个核心黄酒市场。苏州地区黄酒市场的总体容量在3亿以上。地产酒沙洲优黄大约占据了三分之一市场份额;水香国色苏州地区总体销量约为5—6千万:海派黄酒则占据了3—4千万:剩余份额为其它品牌瓜分。无锡地区市场容量大约为5万吨。中高档产品市场容量(单支20元以上)约几千吨;中低档产品(单支5—10元)约占据1.8万吨:低档产品(单支1—2元)则占据了3.5万吨。中高档市场汇聚了和酒、石库门、水香国色与惠泉,和酒较为活跃。锡山特黄以悠久的市场积淀在中低档市场处于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整个酒类产业中,黄酒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一个门类。我们探讨白酒的高档化、探讨葡萄酒的本土化、探讨啤酒的规模化,却很少有人把目光投放到黄酒身上,黄酒在寂寞中重复着一年又一年的老路。区域性、低档次、小规模、弱品牌是观察家给黄酒匆匆下的几个定义。然而,作为我国的特色酒种和我国最古老的酒种,黄酒不应该沉没,黄酒更应  相似文献   

15.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44):i003-i003
“全流通”是股市上的热门词汇,专家们对其期望甚高,认为推进“全流通”可以化解股市上的诸多弊病。与资本市场相比,消费品市场(本文专门论述酒类市场)是早就放开了,我们的许多产品,白酒、葡萄酒,已经突破了地方的限制,卖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形成了不少全国性品牌,如五粮液、长城葡萄酒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产业,比如啤酒和黄酒,地域属性还很强。近两年,无论是啤酒和黄酒,产品本身和外围渠道都发生着变化,啤酒、黄酒正在迎来“全流通”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6.
黄酒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充满激情的一面,有那么多的人和事,在短时间内集中地与黄酒联系到一起,在白酒、红酒、啤酒之外,给了我们更多的想像和激情。现在,黄酒冷静下来了(这样断言也许恰如其分),这一热一冷的转换,值得我们反思与研究。在一段时期内,人们都说海派黄酒如何有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李博 《糖烟酒周刊》2006,(35):46-51
重庆设立直辖市后。吸引的外来投资增加,市场经济活跃度增强。在酒水市场上,酒水消费由总量增长期进入结构调整期。酒种消费多元化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品牌意识和品牌集中度增强的变化逐渐深入。 整体来看,白酒销售总量稳中有降,品牌集中度趋势明显;啤酒达到80万吨的容量,进一步发展空间不大;黄酒实现高开局面后,品牌落地成为新的课题;保健酒销量节节攀升,小餐饮渠道日益成为竞争主战场;葡萄酒市场处于进一步整合中,终端竞争能耗巨大,市场疲态显露;以伏特加和威士忌为代表的洋酒,在夜场渠道已经兴起,但进口葡萄酒销量比较小。 重庆市人口总数3200万,主城六区人口600多万,农村人口近2000万。三峡库区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业动力。当地中青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口中老人、儿童所占比例很高,这对酒水销售有一定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之一,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相似文献   

19.
郭松泉 《糖烟酒周刊》2004,(31):A006-A006
从1985~2002年的18年间,葡萄酒产量始终徘徊在20~30万吨之间,有时甚至下降到十几万吨。产量徘徊不前的原因大体有这样几个:首先是人们的饮用习惯问题;第二是消费者的收入难以抵挡长期消费葡萄酒;第三是葡萄酒的市场定位有待商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20.
王成欢 《华糖商情》2001,(16):17-17
黄酒酒质好、化浓,又有大片市场“荒地”有待于开垦,再加上WTO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所以说沈振昌先生“21世纪喝什么——中国黄酒”的口号与其说是对中国黄酒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展望和渴盼,不如说是一种自信和乐观。但笔心中始终有一疑团:中国黄酒优势这么明显,为什么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说人世是一种良机。可供黄酒业自由搏击,那么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同样也是良机吗?前两次绝佳机会把握不住,这一次就一定能一飞冲天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