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脑发财……,围绕“借”字做文章,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诀窍,聚财、用财、生财的重要经营手段。凭“借”字,使条件尚不齐备的经济实体赢得时间,不失机遇,创造经济效益,已被成熟的企业家总结为金科玉律的“借”字真经,谁用得好,谁多受益。现概介其前几卷:  相似文献   

2.
1.增减记帐法的最大优点是用“增”、“减”作为记帐符号。增加和减少是从一切事物量的方面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量的变化是最容易理解的。因此,用“增”、“减”作为记帐符号来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资金的变化,含义明确、通俗易懂、切合实际。而“借”、“贷”两字含义不清,难学难懂。因为它们在不同性质的帐户里的记载方法各不相同。在资金占用类帐户中,“借”表示增加,同样是“借”,记在资金来源类帐户里却表示减少,而在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一些有关记帐方法问题的学术研究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借、贷”两字含义不清,非经学习不好理解。我也认为这是借贷记帐法的一个最大缺点。“借、贷”两个记帐符号,顾名思义,难学难懂,因为它们在不同性质帐户里的记帐方法各不相同。同样是“贷”,记在资金来源及收入类帐户里;表示增加,而记在资金占用及支出类帐户里却表示减少;同样是“借”,在资金占用及支出类帐户里,表示增加,而记在资金来源及收入类帐户里却表示减少,使用上并不固定。如果要讲清“借、贷”的记帐原理,必须借助“增加”、“减少”的概念来进行解释。增减记帐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用“增、减”作为记帐符号。增加和减少是从一切事物量的方面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量的变化与任何事物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是最容易被理解的。因此,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 1 994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 ,会计记账方法已经统一到世界普遍运用的借贷记账法了。但实践中 ,许多会计初学者对“借”、“贷”含义模糊 ,混淆了会计业务中增减记账方向与借货记账符号的关系 ,造成学习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认为快速理解掌握借贷与增减关系的诀窍有三点 :1 抛开“借”“贷”字义 ,理解记账符号复式借贷记账法发展到今天 ,“借”、“贷”二字早已失去了它本来的字面含义 ,会计上也不再单纯地表示增或减的意思 ,只是把它们作为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许多会计初学者容易混淆的也正在这两个字义上。学习时始终抛不…  相似文献   

5.
辞旧迎新,迎春接福,春节贴“福”字,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习俗。每逢农历除夕,人们便在屋门、窗叶、墙壁、箱框等处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这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相似文献   

6.
《上海会计》1987年第5期刊登了叶一宽同志写的《浅谈借贷记帐法中的“多借多贷”与“同借同贷”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叶文”),文章对“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问题提出了很有见解的看法。“叶文”的中心思想是:遇到复杂一点的经济事项,如拘泥于“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原则,会把一个完整的经济事项予以肢解,使它变成不伦不类的东西,或使本来就复杂的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化,因而只有采用“多借多贷”、“同借同贷”的分录方法才能“顺理成章”。在借贷记帐法中,到底是采用“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原则好呢,还是采用“多借多贷”、“同借同贷”好?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想与叶一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一思为何叫我“财神爷”。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有的人搞恶作剧,用来取笑别人,欢娱自己。二是或是神似,别人借以发挥。三是从你平时的一言一行而来。看来这第一个原因不是。“财神爷”三字没有取笑之意,你看在“财神”后面还加个“爷”呢。第二个原因也不是。“财神爷”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而在心灵上的一个期望,它无形无神无可比拟。看来非第三个原因莫属了,肯定是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满足了人们的某种欲望。“财神爷”这个词虽然不贬,但也不褒,在感觉有所敬意之时似乎还有几分溜须拍马之嫌,使人感觉很不自在。但既然绰号在身,肯…  相似文献   

8.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人民的盛大节日 ,人们抖落疲劳 ,欢快地投身于各项庆祝活动。喜爱猜灯谜的自是留恋那悬挂在彩灯下的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谜条 ,有关“五·一”劳动节的佳谜既通俗又有趣。如以“五·一”二字为谜面 ,打江苏地名“六合” ,合理好猜 ;以“人人是普通劳动者”打“筑”字 ,“竹”字头即个个 ,扣合“人人” ,“巩”字拆开为平“凡”的“工”人 ,会意拆字 ,巧夺天工。以“人人埋头干”扣“坐”字 ,把“土”字会意为埋着头的“干”字 ;还有以“加劲劳动 ,个个有份”射“力”字 ,“加劲劳动”四字中个个都有“力”字 ,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农业银行恢复十年来,先后实行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小包干”、“大包干”及“实借实存”几种资金计划管理体制,而以现行的“实借实存”制实施时间最长,环境最复杂,影响面最广,议论也最多。到底应如何评价这一体制?今后信贷资金计划管理的路应如何走?这是一十分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本文拟结合湖北的实际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多借多贷”分录方法目前许多会计制度和教材中,只允许编制“一借一贷”(即简单分录)和“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即复合分录)这二种分录。遇到再复杂一点的经济事项,即不许再前进一步,“多借多贷”被视为“禁区”。认为“多借多贷”分录不能清晰地反映帐户的对应关系,不便于检查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2023,(1):24-25
<正>山有顶峰,海有彼岸,时间是最好的答案。“稳”字和“党的二十大”作为2022年度流行字、词串连起人们在过去365个日子里经历的点点滴滴。社会保障是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知所从来,行稳致远”的社会保障事业无疑对年度流行字“稳”,作了最精准的诠释。年度流行字“稳”,体现在经济要稳中求进,社会要长期稳定;改革要蹄疾步稳,发展要行稳致远;中国饭碗要端稳,就业民生要保稳。  相似文献   

12.
范越 《中国金融家》2008,(6):126-127
6月2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的2943个受灾营业网点中,已有2904个网点通过“帐篷银行”、“板房银行”、“四借”(灾民安置点异地借资金、借人员、借场地、借网络)等方法恢复对外营业。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立即成立了以理事长王华为组长的抗震自救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3.
文武 《税务学习》2003,(2):23-23
“贫”与“贪”这两个字,其外形是何其相似,往往容易让相当多的人们混淆,所以在教科书上常把这两字提出来,放到一起加以比较区别。“贫”与“富”、“贪”与“廉”才是两个统一的对立面。但如果把它们与那个掌握着权力的“官”字组合一下,搭配成“贫官”和“贪官”之后,就可以作评判“好官”与“狗官”的根本标准了。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后,银行使用的记帐方法,经历了多次改革。1951年人民银行由“借贷记帐法”改为“收付记帐法”。50年代中期又将“收付记帐法”改为“借贷记帐法”。1966年又把“借贷记帐法”改为“收付记帐法”。目前,银行系统采用的记帐方法很不统一,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采用资金收付记帐法,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则采用借贷记帐法。究竟哪种记帐方法能够适应商品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求福、纳福、惜福、祝福……“福”字被人们赋予了对当下及未来的美好祈福和祝愿,折射出国人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人们期盼五福临门,那么“五福”是什么呢?据《尚书?洪范》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千百年来,“福”文化有众多的表现形式:“福”字贴满千家万户,刻在高山低谷、庭院墙壁上,印在各种书刊报纸、邮票、彩票、器皿乃至食品包装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将中国人民的盛情和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踩五福”“跳五福”等地方风俗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定金”和“订金”是民法学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购买或交易房屋时,人们却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开发商或二手房交易买卖双方在开具发票或书面合同中将”定”字写成“订”字,一字之差。法律含义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7.
借贷记帐法是以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的平衡原理为依据,以“借”、“贷”为记帐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帐原则,用来记录和反映资金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复式记帐方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我国银行系统在“八五”期间统一改用借贷记帐法,人民银行于1993年1月1日起执行,农业银行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我认为,这一改革是完全必要的。一、银行系统改用借贷记帐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相似文献   

18.
试谈借贷记帐法与收付记帐法的不同之处●李艳萍赵卓平李树奎工会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记帐方法上改变了“收付”、“借贷”、“增减”三种方法并存,统一采用了借贷记帐方法记帐。借贷记帐法与收付记帐法有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不同。第一,平衡公式不同。说明复式记帐的借贷...  相似文献   

19.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马克思当年表述“革命”来临的经典名句。新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人们发现某些浪潮的宏大气势和深刻内涵,只有借“革命”的概念才足以表达。于是,“革命”成了新的时尚。眼下,我们可以套用伟人的句子说:一个幽灵,在全球游荡。这个幽灵,就是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存世的“康熙通宝”中.有一类“熙”字左侧少一竖的康熙钱.人们俗称罗汉。这类钱一般铜质较好。色泽金黄。常见品均为户部宝泉局所出。余十五年前在四川成都得一品罗汉钱.钱面文字和常见品相类,而背面穿左右却有满汉文“台”字。该钱直径25.8、穿5.3、厚1毫米,重4.4克。制作规整。钱文规矩。铜之精良:钱背的满文“台”字和普品满汉文“台”字不类,书体较为圆润,像一只小鸟(如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