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共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钦州是广西南部沿海城市,海的优势和潜力十分明显,具有良好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产业的条件。借力"一带一路"将为钦州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添翼。钦州"向海经济"发展拥有政治平台、区位、港口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等优势;海洋产业发展较快,存在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不足、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海洋产业体系发展不健全、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合作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对现有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判断福建海洋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发展条件,研究提出了加快福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以蓝色经济区为目标指向,海陆联动发展是其核心问题。特别是在海洋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竞争更为激烈的背景下,实现《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提出的总量目标、产业目标和布局目标面临严峻挑战。从福建区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性、海洋经济的拉动效应、海陆产业结构演化轨迹分析来看,必须突破海陆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构建海陆联动的多元驱动机制。为此提出了促进福建海峡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分步骤市场化配置、分区域集中布局、分阶段培育产业、分层次开发港湾海岛"的海陆联动战略思路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进盐城沿海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盐城丰富的沿海资源,大力发展以环保产业为依托的海洋经济,把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作为发挥经济优势来抓,挖掘海洋发展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从陆地到海洋的战略延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全面推进盐城沿海经济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中国科技投资》2013,(26):10-11
国务院批准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 自2010年4月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山东、浙江、广东和福建、天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11年,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批准设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按照国务院要求,发展和改革委先后批复了上述三省的试点工作方案。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6.
尽管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海洋产业布局同构、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制约因素。因此,当前应当引入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概念,探索建立科学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十一五"以来福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以推动福建海洋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陆地自然资源的日趋紧缺,海洋开发利用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战略。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岛屿资源是我国海洋开发的重要依托。开发海岛资源,主要从发展海洋渔业入手,但不同的发展模式显示出不同的发展前景。在对山东省长岛县和辽宁省长海县的经济发展模式做简要对比分析后,探寻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岛旅游业是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在海洋经济中形成一个新的海洋产业。本文结合獐子岛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獐子岛旅游业经进行了动力与劣势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休闲渔业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控制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烟台海洋经济发展缓慢,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变小,速度慢,同时,烟台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海洋水产业、滨海旅游业及海洋造船工业,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波动较大,发展较为不稳定。应该稳步提高第一产业,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壮大优势产业,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化临港工业;依托港口、滨海资源优势,提升海洋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阐述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条件,分析了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原则和目标,对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给全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改变内需不足、外需受限的被动局面,党中央适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蓄力打造新兴的经济增长极。河南作为新兴工业大省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变革。通过对接"一带一路"拓宽自身发展渠道,确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思路,以产业带动经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综合运用科技、财政、金融、贸易等政策,以积极的宏观政策引导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加快实现新常态下以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驱动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以福建泉州为例,选取泉州1995 ~2011年港口吞吐量,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能够有效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海湾经济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以海湾经济研究为切入点.进而对沿海经济带和港湾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以创意经济引领的促进港城经济一体化发展政策,发展绿色海洋经济政策,建设数字化港口经济与亚航运中心、产业结构和组织政策,促进类似SUNY模式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政策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港口码头、临港产业等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负效应。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海洋开发管理的意见》为背景,结合当前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从防控、监测、治理、应急、补偿方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并从资金投入、建设载体、生态修复、陆海统筹、组织保障等方面勾勒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其他地区,其经济发展战略亟待改进。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应建立区域增长极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即将区域经济发展融入到一个开放式的区域中,以港口群为重点,以能源和资源产业为主导,以临海产业为突破来构建“钦防北经济增长极”产业结构,选择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多边共赢、效能显著的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宏观政策     
《中国科技投资》2012,(29):13-14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宽带网络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加快宽带网络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支撑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推进我国宽带网络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宽带网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过大,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统筹区域发展是福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福建区域发展实情,统筹区域发展应采取东部沿海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八闽旅游、劳务培训输出、打开连接通道、移民脱贫、发展海洋经济七种战略。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困境。基于此,针对我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依然明显、经济发展中产业及产业内部比例不尽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观念、搞好发展的科学定位、实现从非科学经济发展方式到科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交、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粤西湛江拥有多岛资源,利于发展滨海旅游产业。东海岛旅游度假区未能很好地开发岛上资源与人文特有的优势,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本文提出重构东海岛旅游度假区,通过分析东海岛旅游度假区的现状,针对基层管理组织松散、资源闲置、综合服务区单一、游玩配套设施滞后等不足提出构想,以实现滨海、人文资源的有效结合。打造具有东海岛本土特色的旅游休闲区,使其发挥出滨海旅游经济的效益,成为推动湛江经济发展的一支分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是海岛人群独特审美历程的感性展现,呈现出鲜明的泛渔内容、倔强的幸福追求、浓烈的美感形式及刚毅的精神内蕴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也出现种种变化,表现为从即兴而发到自觉创作,从群体意愿抒发到理性意识表达,从直白、粗放到追求壮美,并且主要形式渐趋现代化。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发展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应制订保护和发展海岛海洋文化规划,搞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资源的普查和研究,发挥特色优势,创造文化精品,并加强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与其他海洋文化形态的相互渗透和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