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和科教兴市发展战略,要在港口建设、科教、对外开放和城市化上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实施发展战略和四大重点突破,需要科学的发展策略,以策略承战略,统战术和措施,这也是21世纪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角度,回顾了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部分让利"、"互利"和"共赢"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而深入地剖析我国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战略内涵、战略目标和实施重点,希望有助于我国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理论的完善和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在战略决策层面始终保持着融入世界的主流意识;在实践层面,一系列的战略转型和新定位使得其对外开放战略在驱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后期的起步阶段,利用口岸优势与优惠外资政策,突破封闭型经济,逐步形成“向西倾斜”的开放战略;在1980年代后期-2000年的战略营建和扩充阶段,“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与“内引外联,东联西出”的开放战略体系逐步形成;进入新世纪后,提升对外开放战略,优化对外开放政策,内外联动、互利共盈、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战略理念日益成熟,建成中国西部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  相似文献   

5.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周裕惠 《开放潮》2005,(8):28-30
福建步入利用外资大省“亮点”彰显。有步骤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得益于率先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先机,经过对外借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建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为主要方式的直接投资,外商独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及“入世”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福建已成为全国吸收外资最早、数量最多的几个省市之一。至2004年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万4千多项,实际利用外资525亿多美元,步入了全国利用外资的大省行列。  相似文献   

7.
陈钢 《开放潮》2002,(1):42-43
拓宽对外开放通道问题,实质上就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的问题,也是福建人民探索了20多年的问题。但是,在人类进入新世纪之后,特别是在经济日趋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今天,中共福建省委把拓宽对外开放通道列入新世纪初要着力构建的福建发展的三大战略通道之一,既反映了时代特征,也反映了福建省的省情,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气魄。拓宽对外开放通道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央确定福建和广东率先对外开放,并赋予“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起,福建就不停地探索着对外开放、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丰富而重要的国际战略内涵,是中国在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到全新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从国际战略视角进行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内涵就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同时扩大中国与俄罗斯及欧洲国家的贸易规模,以实现中国东部和西部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东西两翼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国际战略布局。另外,分析经济带建设中主要沿线国家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有利于从更广的视角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振长 《开放潮》2004,(3):65-65
宁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2003年,全市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外经贸工作取得了“三外并举,全面增长”的佳绩。特别是外贸连续三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在全省前列。2004年,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构建宁德市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实施“以质取胜”、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7,(4):28-29
口岸是开放的门户,口岸战略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2006年《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中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相继出台,宁波港被确定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口岸群的两个主体港之一。对宁波而言.打好“口岸”牌,加强口岸建设,对于促进实施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具有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